偽虎鯨

偽虎鯨

偽虎鯨又名黑鯃、擬虎鯨、偽領航鯨、擬逆戟鯨,鯨目海豚科偽虎鯨屬,是海豚科偽虎鯨屬下唯一一種。在海豚科中的體型占第三。偽虎鯨和虎鯨外型類似,體型比虎鯨小,體重1噸—2.2噸。全身的體色均為黑色。頭圓、口大,口裂朝著眼睛的方向切入,使得它的面孔變得十分恐怖。沒有,上頜比下頜略微前突,喜歡群聚。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溫帶及熱帶海域,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偽虎鯨
  • 拉丁學名:Pseudorca crassidens
  • 別稱:黑鯃、擬虎鯨、偽領航鯨、擬逆戟鯨
  • 二名法:Pseudorca crassiden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鯨目
  • 海豚科
  • 偽虎鯨屬
  • 偽虎鯨
  • 分布區域: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
  • 英文名:false killer whale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活動,食物,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措施,瀕危因素,保護級別,種群動態,自殺行為,事件,原因,

形態特徵

偽虎鯨,體形似虎鯨而較小,體長約5米,體重約665千克。全身的體色均為黑色。頭圓,無喙,上頜比下頜略微前突,背鰭比虎鯨小,鰭肢很尖,長度約為體長的1/10,向後顯著彎曲,前緣中部突出,末端尖。尾鰭的寬度約為體長的1/5。口大,口裂朝著眼睛的方向切入,使得它的面孔變得十分可怖。沒有喙,上頜比下頜略微前突。上頜的牙齒一般略少,牙齒大而尖,長度為8厘米,直徑為1.5一2厘米,橫切面呈圓形。16對肋骨中前6對是雙頭肋骨,前6個頸椎癒合。體形近似於圓柱形,勻稱而細長。背鰭不算太大,後緣凹入,位於身體中部略前位置。成體體長雄性可達6米,雌性達5米,雄性體重可達2200公斤。(右圖冊)
鑑別:偽虎鯨:黑色,體細長,頭鈍,口大,口裂長約為體全長的8.2-9.7%,鰭肢位於體前1/6處,海豚般的背鰭。背鰭相對較小,位於體中部稍前處。
領航偽虎鯨:有圓球形頭部,背鰭較厚大且較近前背,胸鰭較長且前端無凸出。

生活習性

活動

偽虎鯨是高速、活躍的泳者。當它浮升時,經常將整個頭部與軀體的大部分揚升出水;有時甚至連胸鰭都看得見。浮現時,經常張開大口,露出成排的牙齒。有時會突然停止前進,或急轉彎,尤其是在獵食時。會接近船隻以進行探察,會船首乘浪或船尾乘浪。經常躍身擊浪,通常會轉體以側身擊水,造成幾乎與其體型同樣大的水花。興奮時,會優雅地躍離水面,並鯨尾擊浪。比較容易擱淺。喜群居,幾十、幾百甚至幾千頭一群,同伴間眷戀性很強,很少單獨活動。在偽虎鯨群體裡有時會分成較小的組或家族,平均18頭為一組(通常為10至30)。 家族型包括所有年齡段的雄性和雌性偽虎鯨。
攝影師和偽虎鯨“微笑”攝影師和偽虎鯨“微笑”

食物

偽虎鯨主要以頭足類為食,也吃鯖魚、鮁魚、鰹魚、馬鯖魚(即竹莢魚屬下的各種魚類)、鰤魚、鯕鰍、以及馬林魚、幼年鯊魚等。有時也會襲擊大翅鯨仔鯨。

分布範圍

偽虎鯨廣泛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世界各大海洋。生活於世界各地暖溫帶至熱帶海域,在中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
中國:渤海,遼寧,山東,黃海,江蘇,東海,江蘇,浙江,福建,澎湖,台灣,南海,海南島,香港,西太平洋,廣西。
世界:暖溫至熱帶遠洋海域,主要出現在深海域,紅海、地中海等內海也存在,隨著季節,沿海岸溫度的升降而往南北方向遷移。 安哥拉,阿根廷,澳大利亞,貝寧,巴西,高棉,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古巴,丹麥,吉布地,厄瓜多,斐濟,法國,法屬玻里尼西亞,加彭,德國,加納,格瑞那達,宏都拉斯,中國香港特區,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拉克,愛爾蘭,義大利,日本,肯亞,馬來西亞,馬爾他,墨西哥,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荷屬安的列斯,新卡里多尼亞,紐西蘭,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馬,秘魯,菲律賓,葡萄牙,俄羅斯,聖赫倫那,聖文森特和格陵納丁斯,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瑞典,中國台灣省,泰國,英國,坦尚尼亞,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越南,葉門。
偽虎鯨

繁殖方式

偽虎鯨繁殖周期長,胎生。可全年繁殖妊娠期約15~16個月,繁殖高峰在晚冬到初春,混雜型交配。每年產1胎,一胎產一子,哺乳期10個月至12個月,初生仔鯨體長1.5~2.1米。雌偽虎鯨性成熟發生在8歲至11歲,雄性為8至10歲之間。

亞種分化

偽虎鯨為偽虎鯨屬下的單一物種,無亞種。

保護措施

瀕危因素

過度捕獵:偽虎鯨的脂肪、皮、肉以及骨都可以被利用,綜合利用價值很高,人類大量的捕殺造成其資源量的迅速減少。
環境污染海域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

保護級別

級別: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CITE附錄二級
保護區:中國黃河三角洲

種群動態

中國
1983年4月5日在興化灣有7頭擱淺死亡;
1987年5月19日在長樂營前20餘頭擱淺,還有6頭進入烏龍江。
福建北部1959-1987年記載4 起130頭。
遼寧省復縣、金縣的渤海岸,東溝,山東省掖縣、石島等沿岸常有擱淺報導,黃海南部的大沙漁場、呂泅漁場及海州灣漁場於4-6月經常發現大群,並有捕獲。東海的舟山漁場、溫台漁場4-9月間,福建省平潭附近及台灣海峽較多。台灣省基隆和高雄外海均有捕獲。
浙江省沿海均有分布,東海的舟山漁場、溫台漁場4-9月間較多,也可進人內河。1957年6月在杭州錢塘江七堡江面上漁民發現小群偽虎鯨,捕獲3頭。自從錢塘江拋石後,水位下降,就沒有發現偽虎鯨。
2001年6月13日,響水縣出現偽虎鯨群過境。
偽虎鯨偽虎鯨
2002年4月15日,響水縣發現偽虎鯨數量多達20頭以上。
2002年6月16日,桃園縣發現1頭偽虎鯨擱淺。
2004年10月24日,20多頭偽虎鯨再次出現在青島海域。
2005年3月8日,1頭偽虎鯨在廣東省吳川縣擱淺。
2005年10月,山東省榮成市誤捕1頭偽虎鯨。
2006年8月24日,青島擱淺1頭偽虎鯨。
2006年9月16日,汕頭市擱淺1頭偽虎鯨。
2008年3月20日,台灣花蓮擱淺1頭偽虎鯨。
2009年8月19日,福州擱淺2頭偽虎鯨。
2010年3月8日,台東縣擱淺1頭偽虎鯨。
偽虎鯨偽虎鯨
全球
中國和日本沿海水域約16,000頭。
墨西哥北部灣為1,038頭。
美國的夏威夷專屬經濟區為268頭。
熱帶太平洋東部的豐度估計為39,800頭。

自殺行為

偽虎鯨常有“集體自殺”的行為。在世界的不少地方,常發現有整群偽虎鯨擱淺的事例,有的上百頭,有的二、三百頭。

事件

中國漢代史學家班固在所撰的《漢書·五行志》一書中就曾有記載:“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四枚;哀帝建年三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這裡所說的“大魚”就是鯨,距今2000多年的描述,
1964年10月10日,一群偽虎鯨兇猛地衝上了阿根廷的一個海濱浴場,結果全部死亡,835頭偽虎鯨的龐大屍體布滿了整個浴場。
1970年,150多條逆戟鯨衝上了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海灘,從此再也沒有返回大海;
1979年7月16日,加拿大歐斯海灣的沙灘上,發現了130多條自殺而死的鯨魚屍體;
1980年6月30日,58頭巨頭鯨衝上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北部海岸的一個海灘,擱淺而死。
2013年7月19日下午17時,受颱風“威馬遜”影響,一條長約3.2米、體重約4噸的虎頭鯨受傷擱淺在廣東陽江市海陵島敏捷附近海域,幸得中國武警廣東省陽江市邊防支隊海陵邊防派出所官兵救助,安全將其送回深海。

原因

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洋環境影響的預測可能會影響偽虎鯨。
地形論:鯨類擱淺的地方多為泥沙淤積的海灘,水深均為10米左右,此類地形極易造成鯨類擱淺。
攝食論:在追逐海豹和海獅的團體進入較淺的水域。忘記游回深水,在潮水退落時擱淺。或者是鯨類因常受到寄生蟲的困擾,就到海灣、河口等淡水處,擺脫掉身上的寄生蟲,但往往由於海水退潮而擱淺。
返祖論:由於鯨的祖先原來在陸地生活,擱淺是一種回歸祖先的行為。
偽虎鯨
磁力論:鯨類擱淺的地方往往是磁力較低或極低的區域,當沿著磁力較低的路線前進時,就容易擱淺在海灘上,又由於磁力的作用,人們也很難將其趕回到深海中。
誘發論:鯨類擱淺可能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是單一因素造成,人類的影響也可能會起誘導作用,捕鯨者將擊傷或捕獲的數隻驅趕到淺灘上,結果就會使更多的個體隨之衝到岸上,擱淺被俘。
通過對鯨的行為、解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證明鯨類是依靠聲納系統來決定其遊動方向的,聲納所發脈衝信號是向上、向前,只有不時搖動頭部甚至改變方向,才能完全了解四周的情況。傾斜的海灘往往會擾亂甚至消除自表層水平方向進行的音波的迴響,以致於使其聲納系統出現假象,再加上迷戀追逐餌物,就會深淺莫測地陷於淺灘卻不能察覺,迷失方向,一但腹部接觸到地面時,就會驚恐萬分,拚命掙扎,在慌亂中衝上海灘而擱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