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溝通

“偽溝通”是指家長和孩子之間含有“水分”的溝通,這種沒有質量的溝通只停留在對生活瑣事的了解,缺乏真正的思想交流。在中學生家庭中存在這種現象:一些父母與子女談話,內容局限於詢問學習和日常生活情況,並不觸及子女內心,不關注子女成長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性格和心理健康問題;而子女也不能換位思考,理解體諒父母,與父母交流往往敷衍了事。

所謂“偽溝通”,就是從溝通形式上看,父母與子女似乎交流得不少,但實際上這種溝通是淺層次的,沒有進入深層次,沒有觸動心靈和思想;從溝通內容上看,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以學習成績、學業表現為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多種需求。這樣的溝通大多質量低、效果差,幾乎屬於無效溝通,因此被稱為“偽溝通”。“偽溝通”的特點在於:雙方以自我為中心嚴重,缺少溝通藝術,且渠道單一,單純關注學習,忽略全面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偽溝通
  • 解釋:含有“水分”的溝通
  • 對象:家長和孩子
  • 特點:缺少溝通藝術
調查情況,專家分析,雙語解讀,

調查情況

一項名為“上海市區高中生與父母溝通狀況研究”的調查得出了兩組彼此矛盾的數據:
一方面,42%的學生認為“父母非常願意與自己交流”,31%的學生與父母“每天交流”,43%的學生說父母“能耐心傾聽”,學生們對親子間交流的滿意度高達86%;而另一方面,69%的學生認為與家長的溝通“存在障礙”,50%的學生感覺“父母不太了解自己”。
矛盾的數據表明當今中學生家庭的親子溝通含有“水分”。

專家分析

中國的父母與孩子交流常常放不下身段,命令式、說教式很容易讓青春期的孩子產生逆反,這可能是造成“偽溝通”的一大原因。
一些父母對孩子事事過問、樣樣包辦,這樣做其實剝奪了孩子自我設計人生的自由,雖然父母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少犯錯誤,但有的錯不是親身犯過,很難獲得感悟。建議中學生的父母相信孩子,適當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摸索、體驗。
國內很多心理學家的研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學習,是中國父母和孩子交流中最重要和最多的內容”。其實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多樣的,家長若不能認識到這一點,親子間的溝通就很可能發生偏差。

雙語解讀

Pseudo-communication 偽溝通 wěī gōu tō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at only covers study and family life. Parents
rarely talk to their children about emotional issues, adolescent problems or mental well-bein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