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文化

偽文化

偽文化就是借“弘揚文化遺產”大搞假冒偽劣“文物”,或借“革命傳統教育”“發展貧窮地區經濟”為名,大撈不義之財。這實質反映了一種為“政績”和“金錢”開道的虛偽文化現象。不能證實一種以“政績”和“金錢”開道的虛偽文化現象是歷史遺址或遺蹟的“虛”,而故意篤定為“真”,叫人們狂投銀兩的“偽文化”現象,本身就是一種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不尊重——起碼也是不道德不光彩的卑劣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偽文化
  • 外文名:Pseudo culture
  • 實質:反映了一種虛偽文化現象
  • 表現:不符合實際需求的政績工程
現象,表現,

現象

名勝者,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也;古蹟者,歷史遺蹟和物化遺產也。這是遊客通常歷史沿襲下來觀光的兩個亮點。不知如何,近些年來為了發展地方經濟,抑或還有什麼其它目的。全國許多地方興起新建“歷史建築”和發展“紅色旅遊”,藉機搞起騙人的勾當賺取他人銀兩伎倆勾當。這種畸形行為,稱其為“偽文化”。

表現

2011年-2015年,東莞 市將投入50億元用於文化名城建設。同時,東莞還出台了若干政策,其中包括東莞市將降低文化產業的準入門檻,鼓勵個體、企業和社會辦文化……但東莞降低“門檻”,大力發展文化企業,吸引文化人的同時是否也會把“偽文化人”吸引過來呢?
偽文化偽文化
建立準入制嚴防“偽文人”
現在社會上打著“著名作家”、“著名畫家”、“著名歌手”標籤的人無處不在,而怎么個“著名法”市民無法考證,這種文化造假成本低廉但是後果嚴重。對此,東莞市可園博物館館長王紅星 認為,東莞建設文化名城,從源頭就要把握好,一開始就要嚴防虛文化、假文化、偽文化的出現,建立“準入制”,完善社會評價機制。在舉辦展覽、講座等文化活動的時候,負責人特別是公共場館的負責人要認真審核參與者的資料,確保其資料均有章可查,同時要把握好活動的內容,給百姓把好關。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東莞特約研究員林江 表示,何謂“偽文人”是很難界定的。要去偽存真需要東莞整體鑑賞水平的提高。但文化主管部門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鑑別能力和判斷力,在文化活動進來的時候就要做足功課,把好關。
辨別價值避免製造“偽文化”
有著“東莞老街”美稱的振華路拆遷引發了一連串的爭議,很多老莞人都呼籲保護東莞的騎樓文化。一邊是東莞人的記憶,另一邊是城市的發展,這兩者該怎么權衡?
王紅星認為,在文物的保護與利用上,一些基層組織,一方面對現有的文物缺乏足夠的重視,保護不力,一邊在拆文物、古建築,而另一方面又熱衷於新仿古建築的建造,營造一種“偽文化”。王紅星還強調,並不是所有的古建築都要保護,古代有歷史、文化以及藝術價值的東西才算文物,保護它才有意義。仿古建築完全沒有任何歷史依據,不具備任何的文化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