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青

“偷青”一種民間習俗,每逢農曆正月十二至十五日晚上到別家地里去“偷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偷青
  • 類型:民間習俗
  • 時間:農曆正月十二至十五日
  • 活動:晚上到別家地里去“偷菜”
  • 流行地區:四川 廣西北海 
簡介,風俗,

簡介

鄉下人正月十五會打著燈籠走上山坡去“偷青(情)”。相傳這可以偷來一年的好運,偷來桃花的運姑娘的情。小伙子喜歡誰家的姑娘,就去她家的菜地偷幾把她家的菜,這樣,姑娘就知道有小伙子愛上她了。小伙子回家把摘上幾把青青的豌豆苗尖交到媽媽手裡,告訴媽媽這是誰家的,媽媽也會知道兒子喜歡上誰了。不動聲色的媽媽煮上一鍋清香的陽春麵,讓兒子飽飽的吃下,期待兒子好運長青,叫的媒人去姑娘家提親的時候一帆風順。但是,在石南卻另有說法!
偷青的對象一般都是田地裡面的農作物,但都是有寓意的,普遍體現在粵語上,偷到菜,粵語寓意財,偷到蔥,寓意聰明,偷到蒜,寓意會算數,如此種種。

風俗

1、 舊時的廣東農村,一直流行著一種神秘而浪漫的習俗:偷青。在舊社會,未婚女子受禮教禁錮,是一年也不能走出家門幾回的。偷青正是源於人們嚮往自由思想的釋放。
在廣西北海的鄉下至今仍保留著一種“偷青”的古老習俗,每逢農曆十二至十五日晚上,人們可以暫作一下“賊”,“偷”一點別人菜園裡的蔬菜。據說,如果偷菜挨菜園主人詛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則寓意“生財”,有蘿蔔菜頭則寓意“彩頭”,有青蔥則寓意“人聰明”,有大蒜則寓意“好打算”……
這種習俗的由來已不可考,民間傳說紛紜。有一種解釋是這樣說的,在舊社會,窮苦百姓熱盼在正月新春一年之始討個“生財”的“彩頭”,過上一個“好打算”的吉利日子,由此便漸漸形成了“偷青”的習俗。“偷”是不光彩的事兒,但這也能說明在舊社會老百姓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對窮苦命運的抗爭精神。
2、 春節中國農村最重要的節日。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這一天既是中國“情人節”,也是嶺南農村的開耕日,過了這天,一年的忙碌又將開始了。
3、正因為如此,正月十五這一晚,青年男女們是可以自由狂歡的,他們以鄰朋為伴,邀請心儀的姑娘,常常在月光下故意“偷”人家的青菜,來表達自己的癲狂,俗稱偷青。
4、 “偷”來的青卻又有一定的規矩:一是不得攜帶進屋;二是不得存放過夜,需當晚野炊。篝火下,青年男女們歡聚暢談,互表衷情,別有一番風味,許多姻緣由此而成。
5、 偷青的另一風俗便是在偷青菜時一旦被人發現,將給對方帶來來年好運,因此各方往往均樂在其中。在父輩的默許下,偷青在嶺南漸成習俗,迅速傳遍了湘、桂、贛等地。
6、 20世紀80年代開始,偷青逐漸為人們所淡忘,現在,它已是一種模糊的歷史。但在中老年人心中,又怎能忘掉這往日的情懷呢?嶺南的多少風情,在等待著我們重新領略。
7、近年來,北海偷青的人們往往會在菜地里留下一個紅包,本來偷青就是小孩玩的活動,大人偷青純粹是增添節日氣氛和懷念兒時情懷,但始終是就不太光彩,留個紅包討點心安,也是挺可愛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