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陀縠子袈裟

基本資料

舊譯:健陀縠子袈裟

今譯:乾陀羅色樹皮紋緙絲袈裟

日文:けんだこくしけさ

規格:116.8cm× 237.0cm

材質:蠶絲

分類:佛教、絲織、服飾

年代:唐 公元8世紀

原屬:中國·西安市 青龍寺(石佛寺)

現狀:日本·京都府 教王護國寺(東大寺)

文物價值

日本國國寶,重要文化財,世界遺產名錄。存世的唐代緙絲中幅面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件。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交流的重要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健陀縠子袈裟
  • 規格:116.8cm× 237.0cm
  • 材質:蠶絲
  • 年代:唐 公元8世紀
文物介紹
這件緙絲袈裟為日本真言宗(即“東密”)創始人空海大師(史稱:弘法大師)遺物。空海大師於公元804年入唐,至長安後,從唐代密宗“開元三大士不空大師弟子、長安青龍寺東塔院的惠果國師(世稱:青龍阿闍黎)受金胎兩部大法,並得傳此緙絲袈裟。同時得賜的還有:畫工李真等10餘人圖繪的胎藏、金剛界大曼荼羅(即壇場)十鋪,鑄工楊忠信新造包括金剛五股鈴、杵、托盤一套在內的法器15具,以及圖像、寫經等。這件緙絲袈裟原件藏於日本京都教王護國寺(東寺),屬日本國國寶,重要文化遺產財,與寺內其他重要文物一併列為世界遺產名錄。長期以來,我國佛教徒只是知道緙絲袈裟的名字,但無緣見到其真實圖片資料。2005年,宣和緙絲研製所接到京都東大寺繼1996年,1999年,2000年後第四次仿製項目。
弘法大師的這件袈裟就是用很複雜的緙絲工藝做成的。這個袈裟的名字,在弘法大師的《御請來目錄》里能見到記載,“犍陀縠子袈裟 一領(頂)”。《東寶記》中指名犍陀袈裟的顏色,緙絲也就是日本語的“綴織”。這個袈裟的殘片上隱隱有乾陀羅色(濁黃色)的細長條。這些部分,都使用了緙絲。這個“緙絲”大部破損失色,顯露出了生色經線底子,“緙絲”部分是用紫色、嫩綠、黃色、藍色等顏色織出的樹皮色花紋。
僧人身著的袈裟原本是人們捨棄的破布做成的糞掃衣。但隨著佛教在世界各地的流傳,袈裟在中國已經背離了原先的日常用法,而是成為一種用於正式儀式場合的莊嚴、華美的裝飾用的衣服。在唐代,這種傾向已經很明顯地表現了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