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導論(王海明著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倫理學導論》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王海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倫理學導論
  • 作者:王海明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圖書信息,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者:
王海明 著
定價:
29.00元
頁數:
302頁
ISBN:
978-7-309-06189-5/B.297
字數:
361千字
開本:
16 開
裝幀:
平裝
出版日期:
2009年1月

內容提要

《倫理學導論》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王海明教授二十餘年心血之結晶,是作者有關倫理學原理的最新著作,具有完整而嚴謹的倫理學體系,是一部具有自身特色的、針對當前倫理學原理教學的實際需要而精心撰寫的力作。
本書的核心特點有二:第一,本書作者在融會貫通古今中外倫理學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倫理學體系和倫理思想,首次使在西方倫理學界一直相互排斥的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結合為一門科學。第二,本書對於每一問題的闡釋,都以歷代倫理學名著的相關論述為指導與核心,這使得全書從體系到各章節以及對每個問題的闡述,均富有原創性與對人類以往倫理學思想的繼承性,持之有故、深入淺出。
因而,本書名為《倫理學導論》,亦即倫理學的介紹、入門和學習指導:既是對學習、掌握倫理學原理的指導;又是研究歷代大師倫理學思想的導引。
本書是供大學本科哲學專業師生使用的倫理學原理教科書,也可供愛好並希望系統了解倫理學的社會各界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王海明,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代表作為《新倫理學》(修訂版,全三冊,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曾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與文化月刊》(台北)、《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等刊物發表倫理學論文170餘篇;著有《新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倫理學方法》(商務印書館2c103年)、《人性論》(商務印書館2005年)、《公正平等人道:社會治理道德原則體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倫理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道德哲學原理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倫理學與人生》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2004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了唐代興教授研究王海明《新倫理學》的學術專著:《優良道德體系論:新倫理學研究》;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吳然教授研究和傳播王海明《新倫理學》的專著:《優良道德論》。

目錄

緒論
上卷 元倫理學原理
第一章 元倫理範疇
一、善
二、應該與正當
三、事實
第二章 元倫理確證
一、元倫理確證:應該與事實之關係
二、元倫理確證理論:自然主義
三、元倫理確證理論:直覺主義
四、元倫理確證理論:情感主義
中卷 規範倫理學原理
第一篇 道德價值主體:社會為何制定道德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一、道德概念
二、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
三、道德的起源和目的:道德他律論與道德自律論
第四章 道德終極標準
一、道德終極標準:功利主義
二、道德終極標準:義務論
三、道德終極標準:功利主義與義務論之評析
第二篇 道德價值實體:倫理行為事實如何
第五章 人性
一、人性概念: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二、倫理學的人性概念:人的倫理行為事實如何之本性
三、最深刻的人性:愛與恨
1. 愛人之心:同情心與報恩心
2. 恨人之心:嫉妒心與復仇心
3. 自恨心:內疚感、罪惡感與自卑心
4. 自愛心:求生欲與自尊心
四、最深刻的人性定律:愛有差等
第三篇 道德價值與道德規範:倫理行為應該如何的優良道德
第六章 善:道德總原則
一、人性之善惡:人性善惡學說
1.性無善惡論
2.性善論
3.性惡論
4.性有善有惡論
二、全部人性之善惡:善惡總原則
三、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道德總原則理論
第七章 公正:社會治理根本道德原則
一、等利害交換:公正總原則
二、權利與義務交換:公正根本原則
三、貢獻原則:社會公正根本原則
四、平等:最重要的公正
1.平等總原則
2.政治平等原則
3.經濟平等原則
4.機會平等原則
第八章 人道:社會治理最高道德原則
一、人道主義:人道總原則
1.人道主義:關於人是最高價值的思想體系
2.人道主義:關於人的自我實現是最高價值的思想體系
3.人道總原則:將人當人看與使人成為人
4.人道和人道主義的實質:社會治理的最高道德原則
二、自由:最根本的人道
1.自由概念
2.自由價值
3.自由原則
三、異化:最根本的不人道
1.異化概念
2.異化價值
3.異化消除:共產主義的應然性與必然性
第九章 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則
一、幸福概念:快樂論與完全論
二、幸福價值
三、幸福性質:主觀論與客觀論
四、幸福規律
1.事實律
2.價值律
3.實現律
五、幸福原則
1.認識原則:對幸福的認識與幸福的客觀本性相符
2.選擇原則:對幸福的選擇與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
3.行動原則:求幸福的努力與修養自己的品德相結合
第十章 八大道德規則:道德規則體系
一、誠實
二、貴生
三、自尊
四、謙虛
五、智慧
六、節制
七、勇敢
八、中庸
下卷 美德倫理學原理
第十一章 良心與名譽:優良道德的實現途徑
導言
一、良心與名譽概念
1.良心概念:界說、結構與類型
2.名譽概念:界說、結構與類型
二、良心和名譽的客觀本性
1.良心的起源:良心的目的與原動力
2.名譽的起源:外在根源與內在根源
3.良心的作用
4.名譽的作用:名譽與良心的作用之比較
三、良心與名譽的主觀評價
1.動機與效果概念
2.動機效果分別論:行為本身與行為者品德
3.效果論
4.動機論
5.動機效果統一論
四、良心與名譽的真假對錯
1.良心與名譽的真假對錯之概念
2.良心與名譽的真假對錯之證明
3.良心與名譽的真假對錯之意義
第十二章 品德本性
一、品德概念
1.品德的定義
2.品德的結構
3.品德的類型
二、品德性質
1.品德的價值
2.品德的原因
3.品德的境界
三、品德規律
1.德富律:國民品德與經濟的內在聯繫
2.德福律:國民品德與政治的內在聯繫
3.德識律:國民品德與科教的內在聯繫
4.德道律:國民品德與道德的內在聯繫
第十三章 品德培養:優良道德之實現
一、品德培養的目標
1.君子:品德培養的基本目標
2.仁人:品德培養的最高目標
3.聖人:品德培養的終極目標
二、制度建設:國民總體品德培養的方法
1.市場經濟:提高國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基本方法
2.憲政民主:提高國民品德道德感情因素的主要方法
3.優良道德:培養國民品德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兩因素的複合方法
4.思想自由:培養國民品德道德認識因素的基本方法
三、道德教育:國民個體品德培養的外在方法
1.言教:提高個人道德認識的道德教育方法
2.獎懲:形成個人道德感情的道德教育方法
3.身教:形成個人道德意志的道德教育方法
4.榜樣:培養個人道德認識、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的綜合道德教育方法
四、道德修養:國民個體品德培養的內在方法
1.學習:提高個人道德認識和形成品德所有因素的道德修養方法
2.立志:陶冶個人道德感情的道德修養方法
3.躬行:培養個人道德意志的道德修養方法
4.自省:培養個人道德認識、個人道德感情和個人道德意志的綜合道德修養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