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圖說名人

俾斯麥/圖說名人

《俾斯麥(德意志鐵血宰相)》採用“以圖讀傳”的形式,輔以專題、名人名言欄目,並與內容同步,配以生動、有趣、豐富的“知識連結”和“資料連結”,精選大量與俾斯麥緊密相關的各類圖片,以簡潔大方的版式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再現了俾斯麥傳奇的一生,使讀者看到一個全新、立體的俾斯麥,並能從中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人生體驗。《俾斯麥(德意志鐵血宰相)》由圖說名人系列編委會主編。

基本介紹

  • 書名:俾斯麥/圖說名人
  • 類型:傳記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圖說名人系列編委會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60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生於1815年,卒於1898年。他曾擔任德國首相和外交大臣,對德國“從上至下”的統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德國形成了深刻影響。他是德國有名的“鐵血宰相”。
圖說名人系列編委會主編的《俾斯麥(德意志鐵血宰相)》精選大量與俾斯麥緊密相關的各類圖片,以簡潔大方的版式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再現了俾斯麥傳奇的一生。

圖書目錄

怪戾而放縱的青少年
德意志呼喚英雄
出身貴族家庭
痛苦而叛逆的少年
聲名狼籍的大學時代
強烈的功名心
出任夏伯爾書記員
母親之死
從田園到政界
管理農莊與讀書生活
遊歷歐洲
對田園生活的倦怠
堅定果敢獲得愛情
擔任柏林州議員
柏林革命的爆發
擔任法蘭克福大使
出任駐俄大使
與拿破崙三世的會面
領導德意志統一大業
“鐵血宰相”登台
與王室微妙的關係
普魯士最不受歡迎的人
與拉薩爾一見如故
普丹戰爭
爭取拿破崙三世支持
普奧戰爭
簽訂布拉格契約
北德邦聯成立
普法戰爭
色當戰役的獲勝
拿破崙三世投降
遭到法國國民的攻擊
爭取德意志統一
實現德意志帝國的強大
德意志帝國成立
被威廉一世封為“公爵”
圓滑的外交策略
柏林會議
改善與天主教的關係
穩定國內的政績
威廉一世崩逝
高齡政治家
威廉二世繼位
向議會和國王提交辭呈
巨星殞落
俾斯麥年表

文摘

和平時期,他們唯一的娛樂就是狩獵,除此之外,他們的生活粗暴而怠惰,將大部分精力花在飲酒上面。他們不辦公也不讀書,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事情應該是新興的中產階級做的,而天生的統治階級根本不屑去做這些。
俾斯麥的父親在二十三歲時就退伍,隱居於興奧森莊園,過著單調的地主生活。
他是一位誠實忠厚而待人親切的男人,但不愛讀書,除了狩獵飲酒之外,沒有其他嗜好。
也許是天意安排,這個懶惰的人竟然娶了一位勤勉而美麗的妻子。當時他三十五歲,新娘才十七歲。
俾斯麥的母親出身於新興中產階級家庭,在過去的一百年間,代代都在大學教授歷史和法律。俾斯麥的外祖父曾任樞密院議長,屬於自由主義人士,專門攻擊專制政體,結果觸怒了皇帝。
俾斯麥的母親因受環境影響,是個理念清晰的人。她有不服輸的好勝心,同時做事勤勉,品行端正。由於居住在都市,常出入宮廷,所以她愛好社交活動,喜歡打扮。
由於父母親家庭背景與個性的全然不同,俾斯麥體內糅雜了父母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遺傳。
俾斯麥在家中排行第四,兄弟姊妹共六人,其中三人夭折,除俾斯麥外,還有一個大他五歲的大哥和小他十二歲的妹妹。他與小妹感情很好。
當俾斯麥滿周歲時,全家遷居到柏林東北的庫寧堡小鎮。俾斯麥少年時代的記憶幾乎都得自於此。
俾斯麥全家遷居的原因是他父親在當地繼承了一片約八千平方公里的田地。他們的家坐落在一望無際的麥田中,平房占地極廣,只在中央有一間樓房,這便是俾斯麥幼年時期的住所。
有一次父親在樓上指著窗外廣大的田地對俾斯麥說道:“放眼所及的土地都歸我們家所有。”
圍繞在他們家四周居住的是佃農與僕役,俾斯麥就是在這種驅役別人的環境中長成,因此在他的心中深植了支配階級的意識。
父親曾指著牆上的許多祖先肖像對俾斯麥說:“你長大後也一定要像祖先一樣,做一個偉大的軍人。”
但是,他的母親卻對他說:“你要努力讀書,長大後要像外祖父般做一位偉大的政治家。”
其實,俾斯麥很愛他的父親,卻厭煩母親。喜愛交際的母親多半時間不在家,她似乎只關心社交活動,而將子女的日常生活委託給僕人照顧。她信奉斯巴達式的教育,認為小孩應當嚴格管教,因此她常常不是以母愛來體現對子女的關愛,而只以理智來教導他們。
不過俾斯麥對母親的強烈反感,並不是因為母親的嚴格管‘教,而是因為母親不把善良的父親放在眼裡。
一個寒冷的冬夜,母親在家中招待了許多客人,為了讓客人留宿,她竟然把自己的丈夫從房內趕出。當時年幼的俾斯麥為父親的遭遇大感不平。
這件事令俾斯麥終生難忘。
還有一次,當俾斯麥指著祖先的畫像炫耀家世時,他的母親對他說道:“不要依賴門第來誇耀自己。”然後命人將畫像全部收了起來。
當時的俾斯麥在心中暗罵道:“有什麼了不起!暴發戶!”
由於這幾件事,俾斯麥變得更為輕視母親及母親的家族。
俾斯麥的母親是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她的行為代表了一般知識分子對地主貴族的感受。
俾斯麥對母親的反感日增,同時將這種情緒轉移到中產階級的自由主義分子身上,這種憎惡情緒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深。
痛苦而叛逆的少年
俾斯麥的父親是一位善良而怠惰的人,母親則是位性格冷酷而且喜愛社交活動的人,所以俾斯麥始終沒有機會接受雙親的教誨。
母親知道俾斯麥的稟賦優異,曾經對人說道: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但是卻沒有親自教導他,而把一切委託給學校和家中的僕役。
因此俾斯麥在七歲到十七歲的這段重要成長期里,並未受到適當的親職教育。
八歲時,俾斯麥進入柏林國小就讀,同學們都是中產階級子弟,只有他一人是貴族後裔;而學校的教育方式極為嚴格,這更加深了俾斯麥的痛苦。
十二歲時,俾斯麥進入中學就讀,學校是母親選的,也是中產階級的子弟學校。在學校里,他處處受到同學的排擠、揶揄。 “等著瞧吧!看看最後勝利的是中產階級還是我們貴族!你們等著瞧吧!”俾斯麥經常這樣在心中嘶喊。
當時俾斯麥喜愛的學科是語言學,他很有這方面的天賦。首先他學的是英語,後來他能流利地運用英、法兩種語言。此外也學俄語,並略通荷蘭語、波蘭語。這是他日後成為卓越外交家的重要本錢。
很多大政治家在年輕時代都愛閱讀歷史書籍,俾斯麥也不例外。除了語言學外,他也深愛歷史學。他研究古希臘史及古羅馬史,精讀德意志史和英國史。
大概是從這個時候起,俾斯麥養成了晚起的習慣。他任首相時通常要睡到早上10點才起床,而他頭腦最清晰的時刻是在夜晚。這是患有腦神經疾病的人常有的惡習,而俾斯麥一生都被神經系統的疾病所困擾。
俾斯麥從十五歲起,每年夏天都要回到鄉下的家中度假。他在家中時,只有一位家庭教師、一位女僕以及長他五歲的哥哥為伴。他的母親則整日忙於社交活動,根本無暇去照顧他。
俾斯麥的父母對任何宗教都不熱心,這使得幼年的俾斯麥沒有機會接受宗教教育。他晚年曾說,父親並非基督教徒,而崇尚理性的母親更不相信這種傳統宗教。
在冷淡的家庭生活和不愉快的學校生活雙重壓迫下,俾斯麥比一般青年早熟,也逐漸養成了凡事懷疑的態度。他對人生的看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根本沒有少年的天真、憧憬之心或青年詩人的浪漫情懷。
沒有溫暖的環境,就極易使人步入歧途。俾斯麥十五歲時,常調戲鄰家的美麗少婦,而十六歲時,則在馬車上和一位美麗的保姆發生了不正常的關係,並且停止了每日的祈禱。他自言道:
P16-18

序言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生於1815年,卒於1898年。他曾擔任德國首相和外交大臣,對德國“從上至下”的統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德國形成了深刻影響。他是德國有名的“鐵血宰相”。
1815年4月1日俾斯麥出生於普魯士興奧森一家容克大貴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父親的莊園裡度過的。大學期間,他曾與同學進行過二十七次決鬥。1835年於柏林大學畢業後,俾斯麥回到老家管理自己的兩處領地。強壯的體格、粗野的個性、對待農民的殘忍、追求目標的毅力和不擇手段的態度,構成俾斯麥鮮明的性格特點。
1848年,德國柏林爆發革命,俾斯麥在自己的領地上組織起軍隊,準備武力鎮壓革命。1851年~1858年,他擔任普魯士邦駐德意志聯邦代表會的代表,1859年任駐俄大使,1861年改任駐法大使,1862年出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同年9月,在普魯士議會的首次演說中,他大聲宣稱:“德國所注意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權力……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俾斯麥的“鐵和血”,是他統一德國的綱領和信條,他的“鐵血宰相”的別稱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麥正是憑靠這種暴力,大膽而又狡猾地利用國際糾紛和有利時機,決定性地使德國通過“自上而下”的道路統一起來。
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對丹麥的戰爭。把屬於丹麥的什勒斯維希一荷爾施泰因兩公國(居民多數為德意志人)併入德國。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對奧地利的普奧戰爭。1866年7月3日在薩多瓦戰役中,普魯士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根據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普魯士兼併了荷爾施泰因以及戰爭中站在奧方的幾個德意志聯邦諸侯國,統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魯士領導下的北德意志邦聯。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麥的挑動下,法國向德國宣戰。拿破崙三世吹噓說,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軍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魯士,而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堅決反對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軍在色當戰役取得對法國的決定性勝利,生俘了拿破崙三世。至此,統一南德的障礙已除,德國的民族解放戰爭的任務已經完成。俾斯麥驅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宣告了德國的統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也同時出任德意志帝國的宰相。
俾斯麥統一德國後,執行為大資產階級和貴族地主階級利益服務的政策,推動了德國經濟的發展。但他的“鐵和血”卻沒有因此而停止。1871年他參與鎮壓了巴黎公社武裝起義。在國內,他加緊鎮壓德國工人運動;對外組織軍事集團,極力鞏固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地位。同時,在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掠奪殖民地,同英國爭奪世界霸權。
1888年,威廉二世繼位,在很多問題與俾斯麥上出現分歧,在以後的殘酷權力鬥爭中俾斯麥漸漸感到心灰意冷。1890年,七十五歲高齡的俾斯麥向威廉二世提出辭呈,正式下野。
1898年,八十三歲的奧托·馮·俾斯麥在故鄉的莊園中逝世。閒居期間完成了回憶錄《思考與回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