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總噸

修正總噸是由船舶貨物總量(GT-Gross Tonnage)乘以船舶類型係數得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修正總噸
  • 外文名:Compensated Gross Tonnage
  • 計算公式:CGT=A×GTB
  • 套用領域:船運輸業
解釋,發展過程,比較,

解釋

修正總噸(Compensated Gross Tonnage):像油輪一樣只裝載貨物的船和像LNG(液化天然氣)船一樣具有複雜結構的船的工作量不同,用裝載貨物量表示船舶大小顯然不合理,所以採用這一表示船舶大小的單位。
是在船舶總噸基礎上考慮進船舶複雜度而算出的船舶度量單位,計算方法為:修正總噸CGT=GT*C,其中GT為總噸數,C為修正係數。目前國際上均按OECD造船工作組1994年1月制訂的修正係數表選用。修正總噸不僅比載重噸、總噸更能正確反映造船工作量大小,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船價高低和產值大小。因而能比較準確地表示造船產量、造船工作量和造船能力。特別是在產品結構差異很大的國家之間和企業之間進行比較,用修正總噸作為統計單位比載重噸、總噸要準確得多。

發展過程

修正總噸(CGT)自1968年首次提出並被世界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造船工作組採納以來,由於其結果能較為客觀地反映船廠、造船國乃至世界造船工作量的大小,而普遍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近年來,受本身計算體系固有局限性,以及船舶建造大型化、建造規則變化等因素的影響,OECD頒布的CGT計算體系越發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基於此,OECD於2006年底對外發布了新的計算體系,並於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已經有多家研究機構,如Clarksonn、Fearleys等採用,預計將逐漸在各國推廣使用。
CGT計算體系的變化,勢必影響船市各指標的統計結果。基於新舊計算體系的統計結果到底有多大差別,以及對各船型、世界造船各指標、各國/地區所占比例在數據上發生多大的變化,是研究船舶工業與市場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在比較新舊船舶CGT計算體系的基礎上,以2005年船舶市場數據為研究對象,系統地研究了新舊計算體系在船種、世界造船訂單統計上的差異。

比較

舊的CGT計算體系首先由日本提出,並在OECD造船工作組認可的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正而形成較為完整的計算體系,最近的一次修正發生在1994年。近年來,隨著新船規則的不斷變化,以及單船噸位的不斷上漲.加之原有計算體系固有的不足,造船界對COT計算體系進行大幅度修正的願望一直較為強烈。經過對多個樣本的測算和數據的統計、回歸,最終形成了一個基於指數的連續函式計算體系。新舊體系的計算方法所依賴的參數等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新的計算體系能較好地彌補原有舊計算體系的不足。
1 新舊CGT計算方法比較
舊的CGT計算方法
新的CGT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
CGT=GT×C,其中:GT表示總噸,由設計單位提供;c為修正系教,通過表格查詢獲取
CGT=A×GTB,自重:A、B為修正係數,以船種通過表格查詢獲取
依賴的參數
船中、總噸合載重噸×
船種和總噸
計算過程
對照OECD工作組提供的修正係數表.依據船種和對應載重噸的大小確定修正係數C,再依公式計算
在船種基礎山,對照0ECD工作組新提供的修正係數表,確定參數A和B,再依公式計算
不足/特點
採用分級計算體系,對處於邊界附近船舶的計算結果顯得不夠準確;確定的船種主要反映20世紀80年代的船型特點,新規則、大型化的影響無法體現;一些船舶諸如客船、旅遊船等特殊船舶不能納入同一個體系
以連續函式的方式表達計算過程,解決了處於邊界附近船舶噸位計算結果不準確問題,體現了新規則、大型化等時代特點;將所有船舶納入統一計算體系
註:在舊的計算體系種,海峽渡船、客船、旅遊船、漁船和其他非貨運船等特殊船舶的修正總噸計算只依賴船種、總噸兩個參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