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故居

俞大猷故居位於今泉州市鯉城區北門街都督第,巳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俞大猷故居
  • 地理位置:泉州市鯉城區北門街都督第
名人簡介,故居簡介,

名人簡介

俞大猷故居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輔,號虛江,泉州北郊濠市(今洛江區河市鎮)濠格村人。他出身於泉州衛一個百戶長世家,自幼學文,5歲時人本村私塾。10歲時隨母遷居泉州城內北門街,讀書於清源山,從王宣、林福習儒學易,又從李良欽學荊楚長劍。年輕時,他與學友湯克寬、鄧城、史朝賓、歐陽琢、李杜、黃友竹、薛南塘、陳北泉等10人被稱為“溫陵十才子”。他們常聚於清源山上一巨石讀書練武。俞大猷早晚必在巨石上練習跳躍,意為練膽壯氣,故此石被稱為“練膽石”。至今巨石猶存,為清源山一景觀。明嘉靖元年(1522年)其父去世.他承襲父職,為泉州衛前千戶所百戶長,從趙本學學習“以易衍兵”之法及太祖拳。
俞大猷故居
嘉靖十三年(1534年),俞大猷參加福建鄉試中武舉。嘉靖十七年參加全國武舉會試,中武進士第五名,由百戶長升任正千戶,駐守金門,多有建樹,邑人為其立生祠紀念。嘉靖二十三至二十六年任汀漳守備,民立生祠以紀念。嘉靖二十七年任職廣東,以情理安撫並平息廣東新興、恩平二峒寇亂。嘉靖二十八年駐守廣東欽廉二州,平息安南叛臣范子儀亂,後駐守崖州。嘉靖二十九年升為參將,以仁政感化海南黎族人民,深受擁戴,稱為“俞佛”,並立祠奉祀,是年十月實授都督僉事。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俞大猷以真總兵官提督直隸金山等處,自此南征北戰。他身為儒將,精通軍事兵法,以及武器和戰艦的製造改進與運用,巧妙用於實戰中。在滬、浙、閩等連續打擊殲滅倭寇,屢建奇功,與民族英雄戚繼光齊名,史稱“俞龍戚虎”。逝世後,賜左都督、謚武襄。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鎮閩議稿》、《廣西選鋒兵操法》等,編輯其師趙本學《韜鈴內外篇》等為《續武經總要》。其記室李杜為他編纂《正氣堂集》16卷,並撰《征蠻將軍都督虛江俞公功行記》。

故居簡介

俞大猷故居位於今泉州市鯉城區北門街都督第,巳廢。
俞大猷紀念館,全稱為“民族英雄俞大猷紀念館”,位於風景旖旎的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白洋村埔尾山下的河市溪和土嶺溪交匯處,始建於2003年年初,同年底完工。早在1993年,洛江區河市鎮為了將河灘沙礫地充分利用,遂將灘地圍築成高台,普遍綠化,開闢為人們工余及節假日休息遊玩的公園景點。為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永不忘卻鄉梓之地出生的明代軍事家、武術家、傑出愛國將領和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俞大猷,泉州市俞大猷研究會、河市鎮政府遂於2003年俞大猷誕辰500周年之際,動工興建“民族英雄俞大猷紀念館”。
紀念館整體屬一正殿兩配殿,占地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900多平方米。該館以仿古宮殿制式,屋頂以重檐神龍翹脊風格,主體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材料澆鑄成仿古構件。主建築正面,以花崗岩石材為基礎築至仿古木質花窗格下,用傳統的紅磚漿砌至屋檐下。中殿原木大門漆成深紅色,大門廊6根紅色大柱排列雄壯,門前廣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廣場左右兩側各立2座仿古石塔。
人館山門處建1座古城門樓式的建築.城門樓上豎立俞大猷頭戴盔甲、右手握劍、神情沉著而警惕的威武塑像。人門路徑筆直通向門庭廣場,排列矗立4座仿古制工牌坊。廣場門路四周種植榕樹、塔柏,形成綠樹掩映、景觀優雅的遊玩去處。紀念館正殿為“正氣堂”,殿中央是俞大猷一身戎裝、英姿勃發、正氣凜然的端坐塑像,上方有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朴初手書“正氣堂”等3個遒勁端莊字型的匾額。塑像左邊是少林武僧宗擎塑像,右邊立著弟子陳弟塑像。正殿左邊依次有俞大猷恩師趙本學、好友王慎中、黃克晦等3人端坐塑像;右邊依次有俞大猷武術恩師李良欽、學友鄧城、歐陽琛(鄧、歐後來成為俞之部將)等3人端坐塑像。左右配殿用於會議、接待會客之用。
從左配殿右外角樓梯拾階而上是閣樓迴廊式的展覽館,從東至西蜿蜒陳列俞大猷生平事跡及相關文物。展出內容共分八大部分:其一,家族世系淵源,青少年習文練武,拜師學藝情況;其二,實物陳列,有大刀、槍、棍、叉、錘、矛、斧、鐧、狼牙棒等練武時用的仿製兵器;其三,介紹俞大猷成人後在沿海各地任職,馳騁海疆抗倭平寇及訓練水師情況;其四,展示俞大猷親手設計海戰御倭專用兵器和改裝俞家軍艦、車輪式火炮之模型;其五,俞大猷題寫的各地各處碑刻,及鎮海等地俞大猷生祠碑文照片及拓本等;其六,劍法和棍術回傳嵩山少林寺過程;其七,在各省沿海各地遺留詩文墨寶,以及各地紀念館所提供資料情況;其八,陳列近現代研究俞大猷的論著和成果。展館布局合理有序,圖片配以文字資料說明,實物模型附有示意圖和文字註明。
俞大猷紀念館被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