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僚

俚僚,即俚族和僚族,指的是古代生活在雷州半島一帶的上古越人後裔之一。自古雷州半島是俚僚之地,俚僚兩族先民是先秦時的西甌部落及駱越部落人。包括今漢族、壯族、黎族、侗族等族群,就具體而言,“俚”後來漢化,“僚”則化為壯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俚僚
  • 地理標誌:廣西
  • 包括族群:壯、黎
詞語釋義,俚族,

詞語釋義

《後漢書·南蠻傳》說:南蠻人“言語侏離”。 《廉州府志》在提到兄弟民族語言時說,其人“言多侏離”。《靖西縣誌》文藝篇有“其碑俚難容讀”之句。《明江州志》風俗記也有“口唱鄙俚之詞”之說,說明俚字是由{離字轉來的。俚是有別於僚而自成一族。隋唐時代,隨著俚溶合於漢,俚漸漸消失了。譚其驤在《粵東初民考》中分析:“自唐以前,俚為粵之主人。自粱至唐,嶺南名為中朝之土,實在俚帥統治之下者,垂百餘年雲。此為俚族之極盛時代。與俚族同時雄據粵東(廣東西部)者,又有從粵西(廣西)遷來之僚族,然其勢力殊不及粵東俚族之雄。”“唐世嶺南僚事最劇,而俚亂鮮聞,則以俚已逐漸同化於漢人矣。宋代始訛傳‘俚’為‘黎’,黎始專以海南島為聚處。”據《隋書》載:“俚人率直,尚信(守信義),勇敢自立,重賄輕死(為了生存,不怕犧牲),巢居崖處(住在深山僻壤),盡力農事(勤耕作)。”《廣東通史》:“俚人隨山洞而櫝(以山洞為家),各有部落,各為雄長,好相攻討(互相搶奪),也有勢力較大的部落聯盟,由酋長統治,少與中原人往來。”

俚族

俚人是烏滸人的後繼族群之一,從史書記載可以得到證實,也可看出兩者的關係。《南史·苟匠傳》中,有梁武帝天監元年(公元502年),苟裴為鬱林太守征俚的記載,三國時吳人萬震作《南州異物志》也說: “在廣州之南,蒼梧、鬱林、合浦、寧浦(今廣西橫縣)、高涼(今廣東陽江等地)五郡皆有之,地方數千里”。張華《博物志》卷二異俗載; “交州夷曰俚人”《廣東通志》載: “海南島之黎,原居南思、藤、化、梧、高等地,多王苻二姓,因從征至此,迫掠土黎,深入荒僻,占據其地,稱為熟黎。”從這些史書來看,從前雷州半島地區俚人很多。海南島的黎人,古稱甌駱。 “”顯然是從“俚”轉來的。顧炎武引《南裔異物志》指出: “俚在廣州之南,俗呼俚為黎”。在唐代史書中常見的“俚僚”,在宋代卻寫作“黎僚”,這都可以說明俚、黎的演變關係。此外,《桂海虞衡志》又稱海南島黎人為烏土蠻,漢代賈捐之棄珠崖議又稱珠崖(海南島)為駱越人,宋代時則由“俚’’轉為“黎”。《太平寰宇記》既稱貴州(今貴縣)“為古駱越地,秦雖立郡,猶稱駱越”。又說:“貴州連山數百里,皆俚人,即烏滸蠻”。綜合這些記載,證明隋、唐時期的俚人活動地區與前之駱越、烏滸地區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