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賦

俗賦

古代民間說唱藝術。賦,作為一種韻文文體,起源甚早,一般認為是在先秦時代的楚國民歌基礎上發展而成,如屈賦之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俗賦
  • 解釋:古代民間說唱藝術
  • 性質:藝術
  • 類別:音樂
俗賦簡介,藝術特色與影響,

俗賦簡介

戰國時期,荀況最早採用這種文體,寫有《賦篇》。至漢、魏時代,文士多以賦體寫作,成為新興的文體,有體物敘事的故事賦,問答體的和敘事代言的雜賦,還有歌功頌德的大賦,但在語言方面則注重鋪采□文,形成一種駢儷雜陳的文人賦。自敦煌藝術寶庫發現以後,開始見到了一些唐代民間藝人在傳統的雜賦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白話韻文賦體作品,如《韓朋賦》、《燕子賦》、《晏子賦》等,為別於漢魏六朝的文人賦,一般稱為俗賦。

藝術特色與影響

敦煌俗賦語言通俗,方言俗語都可入賦;鋪陳敷衍故事情節更為完整連貫,生活氣息濃厚,描繪人物情感細膩真摯,音調鏗鏘,琅琅上口,反映了唐、五代民間說唱藝術的高度發展。如演繹《搜神記》中韓憑夫婦悲劇故事的《韓朋賦》,鮮明地刻畫了韓朋、貞夫寧死不屈、反抗暴君的性格,暴露了宋王的淫暴昏庸,梁伯的諂佞無恥,並且增飾了理想化的復仇結局,體現了勞動人民為爭取自由,死後也要復仇的鬥爭精神。《燕子賦》借黃雀倚強凌弱的故事,諷刺了唐代官僚恃功自傲、橫行霸道的醜行,寓意深遠,鞭撻有力。《晏子賦》描寫晏嬰的機智練達,諷刺了封建帝王的愚昧昏庸的本質。這些作品都以清新明快,意趣橫生,亦莊亦諧,寓意深長的藝術筆觸,暴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人情世態,表現了勞動人民十分鮮明的愛憎感情。俗賦在唐、五代以後的說唱藝術中不見流傳,但對後來的說唱藝術仍有深遠的影響。自宋代的說話,直到現代的評書、評話,都常採取賦體韻文來描繪景物,狀寫武將的盔甲,美女的容貌等,稱為“賦贊”。在鼓詞、彈詞等唱詞中也多採取賦贊的藝術手法來狀物抒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