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字

俗字

俗字的讀音是sú zì,俗字即俗體字。舊時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規範的漢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俗字
  • 拼音:sú zì
  • 注音:ㄙㄨˊ ㄗㄧˋ
  • 解釋: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規範的漢字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基本解釋

[characters in popular form] 俗體字,異體字的一種。過去文字學家稱流行於民間的文字為俗字,別於正字而言。
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顏氏家訓·雜藝》

引證解釋

1. 即俗體字。舊時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規範的漢字,別於正體字而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 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
2. 習用而無新意之字或不高雅之字。
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 郭紹虞校釋引陶明濬《詩說雜記》:“何謂俗字?風雲月露,連類而及,毫無新意者是也。”《紅樓夢》第七六回:“﹝‘凹’字﹞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青苔賦》……不可勝舉,只是今日不知,誤作俗字用了。

其它相關

所謂“俗字”是區別於正字而言的一種通俗字型。唐代顏元孫《乾祿字書》把漢字分為俗、通、正三體。說明俗字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的、其造字方法未必合乎六書標準的淺近字型,適用於民間的通俗文書,適宜平民百姓使用。
俗字的產生和存在,對那些世代相傳的正字來說,是一種威脅、一種反動。而事實上,正字和俗字卻是輔車相依的。矛盾是對立統一的,沒有正字,就無所謂俗字。在一定的文字系統中,正字占據主導地位,俗字則作為從屬。正字是文字系統的骨幹,俗字則是正字系統的補充和後備力量。矛盾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相互轉換,正字與俗字之間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