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

卻是一個漢字,讀音為què、qià。形聲,本作“卻”,俗字作“卻”。從卩,谷( què)聲。卩( jié),象人下跪的樣子,即腿骨節屈曲的樣子。從“卩”與腳的活動有關。本義: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卻
  • 拼音:què qià
  • 總筆畫:7
  • 部外筆畫:5
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動〉,〈連〉,〈助〉,〈副〉,相關詞語,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退:卻步(因畏懼或厭惡而後退,如“望而卻步”)。退卻。
卻
宋體“卻”字宋體“卻”字
退還,不受:盛情難卻。卻之不恭:舊時的客套話,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表示轉折:我來了,他卻走了。
去掉:失卻。了卻。

詳細解釋

〈動〉

  1. (形聲。本作“卻”,俗字作“卻”。從卩,谷( què)聲。卩( jié),象人下跪的樣子,即腿骨節屈曲的樣子。從“卩”與腳的活動有關。本義:退)
  2. 同本義
    卻,節慾也。——《說文》。按:“退也”。
    卻行仄行。——《考工記·梓人》
    吾行卻曲。——《莊子·人間世》
    怒戰慄而卻。——《戰國策·秦策》
    卻下而載之。——《儀禮·既夕禮》
    卻騏驥以轉運兮。——《楚辭·愍命》
    北救趙而卻秦。——《史記·魏公子列傳》
    已卻秦存 趙。
    持璧卻立。——《史記·廉頗藺相列傳》
    曳笏卻立。——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又如:退卻(向後撤退;畏難後退);卻走(退避;退走);卻還(退還);卻避(退避);卻歸(退歸);卻略(退身);卻去(後退;離去);卻生(後退貪生);卻立(後退站立)
  4. 除;去
  5. 又如:卻扇(古代婚禮行禮時,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後去扇);卻惑(去邪;消除疑難);了卻(了結)
  6. 避;避免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史記·封禪書》
  7. 又如:卻老(避免衰老);卻死(避死)
  8. 拒絕 。如:卻情勿過(礙著情面推辭不掉);卻絕(拒絕);卻妝(拒受嫁妝)
  9. 迴轉;返回 。如:卻回(迴轉);卻望(回頭遠望);卻顧(回顧,迴轉頭看)
  10. 反覆 。如:卻論(反覆論難);卻顧(反覆考慮)

〈連〉

  1. 用在偏正複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動作、行為或狀況,表示轉折,相當於“但”、“但是”、“可是”
    一連數日,施恩來了大牢里三次,卻不提防被 張團練家心腹人見了。——《水滸傳》
  2. “反而”“然而” 。如:這個嚇得膽戰心驚、惶惶不安並滿腹牢騷的人…卻具有掌權和發號施令的能力

〈助〉

  1. 用在動詞後,相當於“掉”,“去” 。如:冷卻;忘卻;失卻信心;拋卻舊包袱

〈副〉

  1. 固然
    好卻十分好了,只是一件,這孩兒生下來,晝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2. 卻與小姑別。——《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卻坐促弦弦轉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3. 又如:卻又(再);卻再(再)
  4. 還 。如:卻是(還是)
  5. 才 。如:卻才(方才)
  6. 恰;正 。如:卻好(恰好;正好);卻如(恰如;好像);卻待(恰待;正要)
  7. 剛剛 。如:卻才(剛才)

相關詞語

駐紅卻白
貂卻
誅卻
有卻
小卻
遺卻
閉門卻掃
引卻
盛情難卻
眙卻
偃卻
邪卻
消卻
剗卻
長慮卻顧
竄卻
閉門卻軌
研卻
誤卻
畏卻
望而卻步
枉卻
杜門卻掃
丟卻
長念卻慮
識卻
省卻
謝卻
僧卻崎
舍卻
趦趄卻顧
擯卻
擺袖卻金
拗卻
敗卻
第卻
奪卻
勝卻
閉關卻掃
別卻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俗卻字。
(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𠀤羌入聲。《說文》節慾也。從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為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注》蘇林曰:卻謂𤰞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啟會,卻於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卻。
訛作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