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近代化之父/歷史的豐碑

俄國近代化之父/歷史的豐碑

張茵編著的這本《俄國近代化之父:彼得一世》主要介紹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生於莫斯科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之子,他是俄國沙皇、俄羅斯帝國皇帝、著名統帥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彼得一世時期,俄國的國號首次定為“俄羅斯帝國”。這位皇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思想最開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同時《俄國近代化之父:彼得一世》中還詳細介紹了他的許多豐功偉績。

基本介紹

  • 書名:俄國近代化之父/歷史的豐碑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頁數:127頁
  • 開本:16
  • 作者張茵
  •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張茵編著的這本《俄國近代化之父:彼得一世》詳細地介紹了俄國最傑出的沙皇彼得一世的人生經歷,以期讓世人更多地了解他。
本書是“歷史的豐碑”系列叢書之政治家卷,屬勵志類圖書,主要供青少年閱讀。
編者期盼著這本書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對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之歷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養有所裨益。

圖書目錄

少年和青年時代
爭奪出海口
出訪列國
嚴懲射擊軍
兩戰納爾瓦
波爾塔瓦大捷
改革家彼得
鎮壓人民起義
孤獨的晚年
彼得一世與聖安德烈·佩爾沃
茲萬內勳章

文摘

1689年,17歲的彼得奉母親之命與葉芙多基婭結婚。第二年葉芙多基婭生了一個皇子取名阿列克謝。可彼得並不愛葉芙多基婭,因為她雖是個美人,但目光短淺,滿腦子舊思想。1689年,彼得結束週遊歐洲列國,回國後與葉芙多基婭離婚,並把她送進了修道院。1711年彼得宣布娶葉卡捷琳娜為妻。葉卡捷琳娜原是一個牧師的女僕,在1702年俄軍圍困馬林堡時被俘虜,曾先後成為舍列麥捷夫和緬希科夫兩位元帥的情婦。1703年,彼得在緬希科夫家裡見到她,立刻為她的美麗、溫柔所傾倒。從此,她又成了彼得的寵姬。葉卡捷琳娜不但嫵媚多姿,而且體魄健美,能吃苦,對遠征的艱苦生活視若等閒,經常陪伴彼得出征,深得彼得寵愛。彼得置貴族出身的名門閨秀和西歐宮廷的公主們於不顧,而去與一個無名女俘聯姻,全然不把千百年來的神聖傳統放在眼裡,這分明是對舊習俗的大膽挑戰和否定。
太子阿列克謝由於生母被彼得所廢,因而對父親非常憤恨。而且他從小就生活在母后身邊,深受目光短淺的母親及其左右修道士、神父等保守、落後人士的影響。而父王對太子的培養教育也很少關心,這固然與沙皇多年的南征北戰相關,也因太子系前皇后所生有關。不過從早期來看,彼得還是有意讓阿列克謝繼位,因為繼承王位者沒有第二個人選。另外太子天資也很高。然而太子疏懶成性,毫無進取精神,他從孩提時代起就同母親和宮女生活在一起,除了室內遊戲外,一無所知。他厭惡學習,厭惡工作,只願吃喝玩樂,常常喝得酩酊大醉。1712年從國外回來的阿列克謝害怕考試,竟朝自己手掌開了一槍,逃過了考試。1707年,當瑞典王查理東進時,彼得命他加強莫斯科的防禦工事,但皇太子只知飲酒作樂,辦事拖沓,沒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有時彼得讓太子領兵打仗,太子卻裝病不去。太子的種種所為使彼得極為不滿。一次,他在信中威脅道: “如果太子再不改弦更張,使自己成為合格的繼承人,就剝奪他的繼承權,去當僧侶。太子競回信說他願意放棄王位去做僧侶。但彼得卻懷疑太子宣誓放棄王位不是出自真心,便勸太子再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的決定。
誰知1716年9月,太子突然失蹤,他先後化裝成俄國中校軍官、波蘭騎兵軍官輾轉跑到了維也納,因為奧地利皇帝是他的連襟,他打算依靠奧地利的援助,在俄國反對改革的大臣和貴族支持下奪取王位。
然而不久以後,阿列克謝的行蹤被發現了。彼得派富有經驗的外交官前往維也納交涉。奧皇害怕因此事而招來俄軍入侵,使兩國關係複雜化,便不敢再保護阿列克謝。1718年1月,太子阿烈克謝被引渡回國。
太子回來後,彼得在追問阿列克謝外逃原因時發現太子的外逃絕不是毫無惡意之舉,他離開俄國不只是為了擺脫修道院的幽禁生活,而是有很多反對彼得改革的官員參與的嚴重政治事件。自己的親生骨肉竟然是個叛徒,問題變得嚴重起來。但彼得不想用自己的手去處置太子,因為他曾答應太子在他回國後寬恕他的過失。於是彼得便成立了一個法庭,在法庭上他嚴厲譴責了太子謀反的罪惡企圖。太子也供認不諱,宣稱要奪取王位,他想在整個俄國煽動暴亂,如果沙皇要把他的同黨一網打盡的話,他就要血洗俄國。太子還聲稱自己是俄國古老習俗以及宗教信仰的維護者,而且因此贏得了人民的同情和愛戴。
審判後的翌日,即1718年6月14日,太子被逮捕。6月24日,在彼得的授意下,太子被判處死刑。判決後的兩天,阿列克謝因忍受不了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死於獄中。
沙皇彼得與太子阿列克謝的矛盾和鬥爭不僅僅是家庭內部的爭鬥,更是現實的俄國與未來俄國的兩種觀念的鬥爭,是改革與反改革的鬥爭。
P96-99

序言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類的足跡,人們首先看到的總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時點上標誌著社會高度和進步里程的偉大人物。他們是歷史的豐碑,是後世之鑑。
黑格爾說:“無疑,一個時代的傑出個人是特性,一般說來,就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總的精神。”普希金說:“跟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門引人入勝的科學。”
作為21世紀的繼往開來者,我們覺得,在知史基礎上具有寬廣的知識結構、開闊的胸襟和敏銳的洞察力應是首要的素質要求,而在歷史的大背景中追尋豐碑人物的思想、風範和足跡,應是知史的捷徑。
考慮到現代人時間的寶貴,我們期盼以儘量精短的篇幅容納儘量豐富的信息,展現儘量宏大的歷史畫卷和歷史規律。為此,我們編撰了這套叢書。
編撰叢書的過程,也是縱覽歷代風雲、把脈偉人心路、吸收歷史營養的過程。沉心於書頁,我們隨處感受著各歷史時期制高點上的人物和由偉大人物順應時勢體現、推動歷史的人類征服力量。我們隨著偉人命運及事業的坎坷與輝煌而悲喜,為他們思想的深邃精湛、行為的大氣脫俗而會意感慨、拍案叫絕。
然而,在思想的遠遊和精神的享受的同時,我們也隨之感受到歷史腳步的沉重和歷史過程的曲折。社會每前進一步都是艱難的,都伴隨著巨大的痛苦和付出,甚至伴隨著血污和穢氣。歷史的偉大在於它最終走向進步,最終在血污中誕生了鮮活的“嬰孩”。
歷史有繼承性和局限性,不能憑空創造。偉人也有血肉,他們的思想、行為因此注定了同樣具有歷史的局限性和階級的、時代的烙印;他們的功業建立於千千萬萬廣大人民民眾偉大創造的基礎上。歷史是人民民眾創造的,高低有差的豐碑人物們是歷史和時代造就的。同樣,我們也無法否定此間他們個人的努力和素質的作用。這也正是我們編撰這套叢書的目的。
我們期盼著這套叢書得到社會的認同,對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之歷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養有所裨益。史海浩瀚,群星璀璨。我們以對廣大青少年讀者負責的精神,精心遴選,首批推出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4卷100本,以後再適時增出。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