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澤

侯敏澤

侯敏澤,澠池縣池底鄉魚池村人。原《文學評論》主編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美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編輯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敏澤
  • 出生地:河南澠池
  • 出生日期:1927年6月5日
  • 逝世日期:2004.12
  • 筆名:敏澤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個人簡介,生平事跡,個人成就,社會影響,個人經歷,跌宕起伏,享受待遇,培養人才,主要著作,主要出版物,發表論文,

人物簡介

個人簡介

侯敏澤;1948年8月,在冀中解放區參加工作;1948年12月,在北平市軍管會文管會任幹事;1949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任理論編輯組組長,因他才華出眾,被稱為當年《文藝報》的三才子之一;1958年,因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勞動;1976年,在河北保定地區文化局任創作員;197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評論》編輯部、文藝理論室從事科研、編輯工作,先後擔任編輯部副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90年至1996年擔任《文學評論》主編;離休後享受司局級待遇。
侯敏澤幼讀《四書》《五經》,有深厚的國學功底。1948年8月,侯敏澤畢業於北平鐵道管理學院(現名北方交通大學),奔赴華北冀中解放區參加了革命,入華北大學學習。1948年12月,北平(今北京市)解放,調北平市軍管會文化管理委員會任幹事。1949年初,調去籌備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創辦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和詩人蘇金傘等創辦同人刊物《文藝勞動》並任編輯。4月後,先後在《文藝報》社擔任文學評論組、理論組、編輯組及古典文學組組長等職務。侯敏澤以才華出眾,被稱為《文藝報》“三才子”之一。

生平事跡

侯敏澤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美學家、評論家、編輯家。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逾半個世紀裡,侯敏澤在學術園地里勇於探索、辛勤耕耘,以自己的勤學敏思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當代中國文學、美學研究貢獻了許多原創性的學術論著,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理論批評、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和美學研究領域的一位重要開拓者和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人之一。侯敏澤是一位堅持正確理論方向的學者,一位富於學術正義感和責任心的學者,他學養深厚,學術個性鮮明,著述豐厚,研究範圍涉及到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美學史、文學和美學基本原理、當代文學評論以及文化理論與批評等諸多領域。在半個多世紀的筆耕生涯中,他以自己一系列充滿敏銳之思、創新之論的著述,為推動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美學學科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和《中國美學思想史》是侯敏澤的代表作。這兩部著作在吸收借鑑前人的基礎上追求學術創新,在理論和學術方面突破了已有的一些成見和局限,從翔實的歷史文獻資料出發,注重考察各個歷史階段的思想文化特點,注重理論範疇的梳理和闡釋,注重梳理考察傳統文論、美學思想生成、演進的歷史脈絡,體系嚴謹,剪裁取捨合理,故而成為該研究領域的造詣深厚、超越前賢的扛鼎之作,成為將中國古代文論史、美學思想史研究推向一個新的學術境界的精品之作。侯敏澤還著有《文學價值論》,以及論文集《形象·意想·情感》、《主體性·創新·藝術規律》、《文化·審美·藝術》等,還主編有《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等學術著作多種。這些著作在哲學思辨、理論建構方面無不體現了較高的學術水準,是他追隨時代的步伐,勇於面對重大理論問題,筆耕不輟的心血的結晶。
敏澤先生學術視野開闊,理論功底深厚,在學術研究的方法方面力求微觀與巨觀結合,溝通古今、中西,廣泛地汲取、借鑑新觀念、新方法,厚積而薄發。經過長期的積累,他在治學道路和研究方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為文學所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為學界奉獻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個人成就

侯敏澤是當代中國文學理論批評、中國古代文論研究和美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和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人之一。一生堅持正確理論方向,富於學術正義感和責任心。積極參與中國學術史上的“50年代美學大辯論”,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立場。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侯敏澤堅持了真理,認為可以辦文學“同仁刊物”,和周揚等領導人等在觀點上產生了分歧,被認為是脫離黨的領導;發表署名“李琮”的評論作家李準小說文章《〈不能走那條路〉及其批評》,和《人民日報》評價不一致,引起了指責,被提到了“與黨報相對抗”的高度。面對即將來臨的批判和朋友的勸告,不怕“栽跟頭”,不改初衷。因此被打成右派。事後卻和周揚不計前嫌,結為朋友。周揚十分佩服侯敏澤被劃為右派後仍然勤奮著述《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和侯敏澤對書中關於曾國藩的評價問題等展開了朋友般的討論。 1978~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不久,為發展人文社會科學事業,培養學科接班人,成立了研究生院。院長為周揚。侯敏澤積極擔任導師,勇挑重擔,一個人承擔了幾個人的工作,任勞任怨,為文學研究所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隨後的二十多年文學和美學研究中,侯敏澤學養深厚,學術個性鮮明,著述豐厚,研究範圍涉及到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美學史、文學和美學基本原理、當代文學評論以及文化理論與批評等諸多領域為推動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美學學科的建設貢獻了畢生精力,1979一1980年間,對王朝聞的美學名著《美學概論》編寫工作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意見。

社會影響

侯敏澤在20世紀80年代後,在文學和美學的相關領域內也卓有建樹。積極參加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學會、中國《文心雕龍》學會、中華美學學會、中華國史學會等學術團體工作,任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史學會、《文心雕龍》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及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的常務理事,《文學評論》《人民文學》《文學遺產》《文藝理論與批評》《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東方從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叢刊》等報刊編委,《東方美學》特約編委,英國劍橋國際傳記研究中心(IBC)、美國傳記研究所(ABI)榮譽顧問(收入出版的《世界傑出領先人物名人錄》中),中國社科院研究院、南京師大、四川師大兼職教授等。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中的文學理論研究工作。

個人經歷

跌宕起伏

1958年1月至1959年10月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勞動。1960年1月,調河北省文聯工作。1966年到河北省邢台市幹校勞動。1976年7月,調河北保定地區文化局創作組任創作員。1976年後復出。1978年4月,調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評論》編輯部、文藝理論室從事科研編輯工作,1979~1982年任《文學評論》編輯部副主任,先後擔任編輯部副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等職。1982年後,在文學研究所從事專職研究工作,先後任副研究員及研究員等職。1990年5月到1996年2月擔任《文學評論》雜誌社副主任、主編。

享受待遇

1989年1月侯敏澤離休,享受司局級幹部待遇。1991年,侯敏澤做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獲國務院特殊津貼。侯敏澤離休後,仍參與《文學評論》雜誌的編輯,並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除了致力於本職的文學和美學研究外,侯敏澤十分關心家鄉三門峽和澠池的經濟發展,關心家鄉的修志等各項事業,80到90年代,在百忙抽空積極參加河南澠池在京同鄉會的活動,為澠池的經濟和文化事業建設做出了貢獻。2002年08月29日,侯敏澤接受了記者徐懷謙的長篇訪談,《人民日報》刊登的《文學的轟動與沉寂——訪學者敏澤》成為侯敏澤在中國文學評論和美學研究方面的最後遺言,也代表了他晚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對當前文學現象的鮮明觀點。2004年12月10日,侯敏澤因患癌症不幸於北京協和醫院去世,享年七十八歲。

培養人才

1984年後,參加了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作家的教學機構--魯迅文學院的授課任務。1983年,擔任中央電大美學專題選講(中國古代美學的幾個問題)課程主講教師,講義編入《美學專題選講彙編》(1983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事跡收入了美國海外藝術協會主編的《世界名人錄·中華卷》。

主要著作

主要出版物

侯敏澤從20世紀50年代後,在半個多世紀的筆耕生涯中,勇於探索、辛勤耕耘,力求微觀與巨觀結合,溝通古今中西,以自己的勤學敏思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當代中國文學、美學研究貢獻了許多原創性的學術論著,《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和《中國美學思想史》是其代表作。《中國美學思想史》(三卷本,1987~1989年齊魯書社出版,1990年獲中國圖書獎一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第一屆魯迅文學理論獎等五種省部級以上獎勵。2004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正在被譯成日文)《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為二卷本,1992年吉林教育出版社修訂出版為三卷本,中國古典文學基本知識叢書。已被譯成韓文出版。)兩部著作在吸收借鑑前人的基礎上追求學術創新,成為中國古代文論史、美學思想史研究領域超越前賢的扛鼎之作。侯敏澤的其他著述還有:《文學價值論》(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997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贄》(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台灣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等學術專著,《形象·意象·情感》(1987年河北教育出版社)《主體性·創新·藝術規律》(198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化·審美·藝術》等論文集。還主編有《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二卷本)《學海鉤沉從書》(第一輯)《文化·審美·藝術》《文化資料摘編》(200萬字)《名人書趣》等。和張岱年主編《回讀百年: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一至五卷(1999年大象出版社)。,其著作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並被譯成日、韓等國文字在國外出版。

發表論文

侯敏澤在各類報刊和會議上發表有論文250篇左右。其主要論文有:《關於作家的審美理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文化建設》《錢锺書先生談“意象”》《中國古典意象論》《 詩之與史》《文學價值論中的主體性原則》《中國傳統藝術理論體系及東方藝術之美》《〈文心雕龍〉與〈周易〉》等,曾獲得《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優秀理論文章獎,1995~1996年、1998年魯迅文學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