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鎮(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下轄鎮)

侯家鎮(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侯家鎮位於威海市文登區南部,瀕臨黃海,鎮政府駐侯家村。鎮辦企業主要有機械製造、製鞋、建築、水產品養殖加工、原鹽生產、特種養殖等行業,形成液壓油缸、水貂養殖等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農業、畜牧業較為發達,特種動物水貂養殖基地成為國家級生產基地,年產貂皮400萬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侯家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
  • 下轄地區:侯家村、二馬村等
  • 政府駐地:侯家村
  • 電話區號:0631
  • 面積:86.3平方千米
  • 人口:2.3萬
  • 方言:膠東方言
  • 著名景點:柘陽山古寺遺址等
  • 火車站:文登站
  • 車牌代碼:魯K
簡介,地理氣候,區位,氣候,資源,地質,地形,沿革,所轄村代碼,地理位置,人口數據,下轄村簡介,

簡介

侯家鎮位於文登區南部。南、北分別與澤庫鎮和張家產鎮為鄰,西、西北接宋村鎮,東北與埠口鎮相連,西南與東南兩面濱五壘島灣和埠口灣。轄侯家、二馬、吳家灘、小洛、馬家夼、西泥溝、東泥溝、江山泊、南渠格、北石韓家、山前、上郭家、西廒、北廒、東廒、大百戶、初家莊、集後、湯家、高家、北魚池、大時家、下郭家、張家莊、河裡莊、河楊家、寨顏家、南寨、南下河、石章河、南魚池、時家灘、潘家、寨前楊家、南學、崔家、朱家37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鎮政府駐侯家,距市區20千米。地處丘陵,地勢東北部、北部較高,西部、南部較平。海岸線長16.25千米。文登至南海新區聖海路、文登至長會口、寺前至五壘島公路過境。古蹟有柘陽山古寺遺址。

地理氣候

區位

文登區位於山東半島東部,在北緯36°52'~37°23'、東經121°43'~122°19'之間。南傍黃海,西依崑嵛山,與牟平區和乳山市相鄰,北連環翠區,東接榮成市。總面積1645平方公里,海岸線155.88公里。文登區與韓國隔海相望,處於煙臺、威海、青島三個市的中心區域,周邊一小時行程內常住人口1000多萬,有威海、煙臺、石島、龍口4個一類對外開放港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文登區是膠東半島的交通樞紐,青威高速公路、309國道、濟威鐵路穿境而過,到青島、煙臺的國際機場、港口僅1~2個小時的路程,交通十分便利。文登區境內的威海機場已開通了到北京、上海等10餘條國內航線,新開通到俄羅斯哈巴的國際航線,到韓國的國際航線,乘飛機到韓國只需1小時。
侯家鎮

氣候

文登區地處北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1.5℃,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極端最高氣溫36.4℃,極端最低氣溫-25.5℃。降水量762.2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較為集中,6~9月份降水量約占全年70%,春秋季降水偏少,常發生乾旱。年日照時數2540.7小時,無霜期194天。冬季漫長,盛行從大陸北部吹來的乾冷冬季風,氣溫偏低,為半島地區低溫站點;夏季最短,盛行從海洋吹來的暖濕夏季風,春秋兩季屬冬夏季風轉換期,春季大風天氣較多。

資源

民俗遊資源之一:崔家漁家民俗游項目。崔家村地處文登區侯家鎮駐地東南5公里,東臨埠口港入黃海水道,和榮成市虎山鎮隔水相望,南接澤庫鎮長會口,西與澤庫鎮花島村相鄰,北與南學村交界,聚落呈正方形分布。村域面積781.34公頃,454戶,1109人,耕地130.49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花生、玉米、地瓜為主,水貂等毛皮動物養殖和海參養殖興盛,建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設圖書室、衛生室、健身廣場、超市等,與最近的旅遊景點天沐溫泉相距18千米。明朝嘉靖年間,崔、楊兩姓由榮成靖海衛遷至此處建村,以崔姓命名崔家,于姓清康熙年間從大水泊遷入,李姓清乾隆年間從澤庫鎮長會口村遷入。有崔、楊、朱等姓,均為漢族。由於該村地處黃海北岸,早年村人世世代代出海打漁為生,人們幾百年來的生活和勞動積累,形成了獨特的漁民生活風俗習慣,這些漁家民風民俗,潛在著很好的民俗遊資源。
民俗遊資源之二:柘陽山旅遊開發項目。山前村後柘陽山,位於鎮駐地東3千米,東與上郭家村毗鄰,西與北石韓家村接壤,南與湯家村相鄰,與張家產鎮山後侯家村交界,聚落呈東西長方形分布。村域面積298.47公頃,284戶,619人,耕地115.27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花生、玉米、地瓜為主。村內設有衛生室、商店等。
舊時,柘陽山因長滿柘樹,故名。東西迤邐1.5千米,主峰海拔0.1498千米,山峰連巒,環抱朝陽,遠看如一頭西尾東之臥牛。傳說李龍爺母親生於山下,後嫁於李姓人家為妻,河中汲水,偶感懷孕,產下一龍,因被其父飛鐮砍斷尾巴成為禿尾龍,即傳說中的李龍爺,龍母去世葬於山下,一日雲霧遮天蔽日,人們遙望一巨龍在山頂旋繞,晴後見龍母墳移至山頂,土高數尺,皆信此為神龍遷葬,特建祠祀之,每逢旱澇、舟船遭風,虔心祈禱,莫不化險為夷。據文登舊縣誌記載,後周顯德六年,即公元959年山上即建有寺廟,古蹟有珍貴的銅鐘石塔一座,原系吳越國銀青光祿大夫所修,龍母祠設於寺內西殿,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道光五年(1825年)、鹹豐八年(1858年)相繼重修,1941年抗日戰爭期間拆毀,今遺蹟可尋。舊時每年三月初二為龍母生日,柘陽山廟會興盛,會日五天,跑馬演戲並物質交易,吸引各地客商雲集,遊人不止,興盛了幾百年。2009年,李龍文化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柘陽山旅遊項目開發增添新的商機。
民俗遊資源之三:南寨村南古廟。80年代廟內有兩顆百年銀杏被人砍除,後在南邊山頂種兩顆松樹,2010年被某村民串火練燒毀。
 
水貂養殖:
一、資源概況
1.中國水貂養殖最大的密集區在山東,山東最大的養殖區在威海,威海最大的水貂養殖群在文登區侯家鎮。水貂、貉子和狐狸等特種毛皮動物養殖是侯家鎮的傳統養殖項目。上個世紀50年代,前蘇聯援華的10個水貂實驗場中,只有我鎮的試養成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摸索,我鎮的水貂養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種貂的產仔率連續多年達到4隻以上,水貂疫情發病殘損率一直保持在5%以內,以及其他多項指標均在全國同行業中遙遙領先,先後被國家有關部委授予“全國特種毛皮動物養殖示範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因此,在我鎮實施特種毛皮動物規模化養殖和產業資源鏈條利用開發項目,擁有養殖基礎性優勢。
2.我鎮地處山東半島東端,北緯37度,黃海北岸,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都非常適合水貂正常生長需要,具有充足的自然資源優勢。
3.改革開放以來,鎮政府一直把水貂養殖業當作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來抓。對於鼓勵農民發展水貂養殖業採取了多種措施,其對於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不斷進行多方面研究,實施各種對策的思考,易於與社會企業協調合作,進行有利於水貂養殖業更大發展的各種改革。因此,本項目實施地選擇我鎮,具有資源整合協調利用優勢。
4.受市場利益驅動和政府的鼓勵,我鎮的水貂養殖業發展迅猛。全鎮水貂養殖總量達到300萬隻,以我鎮為中心,50公里半徑範圍內,以水貂為主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總量已經達到1100萬隻,被媒體譽成為“中國水貂養殖第一鎮”,為產業綜合開發的“制高點”,立足侯家,有便於掌控產業全局的優勢,易發撼動整個市場之力。
5.我鎮居黃海之北岸,空氣清新,氣候四季宜人。向東越過長會口跨海大橋,20分鐘車程即可到達開放口岸石島港,向西沿環海路200公里直通青島,北距威海機場和309國道和青威高速公路及文登火車站20公里,海陸空物流便利。
侯家鎮(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下轄鎮)
二、資源現況
裘皮加工資源:以侯家鎮為中心點,50公里半徑內,年產水貂、貉子、狐狸等皮張800萬張以上,由於本地深加工企業稀少,長期以來,一直依靠河北等地商販前來收購,90%以上被運至河北、遼寧等地,使我地區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裘皮原料供應基地。南寨村為侯家最大的水貂飼養基地。
蜢子蝦醬:
蜢子蝦醬加工是侯家鎮的傳統產業,據考證,從明朝初年開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我鎮擁有16.25公里的海岸線,海洋漁業產品及淺海灘涂養殖品類豐富,魚、蝦、蟹、貝、海參等50多種 ,其中蠓子蝦醬傳統加工聞名遐邇。
一、產品特點
侯家鎮傳統蜢子蝦醬原料非常講究,必須為母豬河入海口至五壘島灣一帶的淺海蜢子蝦,每年九月至十月為最佳捕撈期,蜢子蝦上岸後,要求立即用海水洗淨,加入高島食用鹽進行醃製,此後,要經過反覆晾曬、攪拌、升溫發酵,置於缸中窖藏。侯家鎮蜢子蝦醬的特點是色澤紫紅,鮮香撲鼻,佐餐生食或炒蛋熟食均可,增加食慾,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二、產業工藝現狀
目前全鎮加工蜢子蝦醬的農戶約130家,加工方流程為:濾洗——粉碎——加鹽——晾曬——入缸窖藏——出缸銷售,加工工藝依舊傳統,無法滿足出口食品標準要求。
三、生產能力及市場占有率
生產周期為一至三年,年產量為200--280噸,銷售方式主要依靠商販上門收購和市場自銷,產品主要銷往青島、北京、天津等全國各地,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10%。
四、產品需求
產品目前以分散加工經營模式為主,其需求(一)是品牌靠掛,進一步暢通國內和國外銷售渠道。(二)改進加工工藝和生產流程,滿足和符合出口食品工藝要求。

白菜
白菜芯,海蜇皮,尼龍襪子,麵條絲。是侯家鎮自古流傳的順口溜。,據考證,從明朝初年開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海蜇
海蜇加工是侯家鎮的傳統產業,據考證,從明朝初年開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其中海蜇加工為我鎮的傳統加工項目。
一、 產業現狀
海蜇加工主要原料是利用近海海蜇進行醃製加工,成品有鹽漬海蜇頭、鹽漬海蜇皮和即食海蜇皮等,目前我鎮海蜇年加工量為20—30萬噸,產品主要銷往青島、北京、天津等全國各地,國內市場占有份額約為5%,加工業者大部分為農戶家庭經營,約300家,分布在河楊家、西廒、張家莊、小洛等村。
銷售方式一是依靠外地客商上門收購,二是自己聯繫客戶批發銷售,直接進入市場零售很少。
二、產業需求
(一)是品牌靠掛,進一步暢通國內和國外銷售渠道。
(二)改進加工工藝和生產流程,滿足和符合出口食品工藝要求。
(三)進行海蜇產品深加工,增加產品品種,延長產業鏈條,增加市場占有份額。
富士蘋果
富士蘋果是侯家鎮果業生產的主要品種,栽植總面積2200多畝,年產量600萬公斤以上。
我鎮地處膠東半島東端,黃海北岸,氣候冬暖夏涼,空氣四季清新宜人,居“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海濱風景名城威海西南50公里,鎮轄37個行政村,人口2.3萬人,面積86.3平方公里,耕地2848公頃。毗鄰文登區最新投資熱點南海新區,龍海路、高島路、寺五線、張西線、石澤線、環海路、聖海路以及榮烏高速公路等主幹路穿境而過,距文登城區 、文登火車站和威海機場車程均在半小時之內,交通物流條件十分便利。鎮轄37個行政村,人口2.2萬人,面積86.3平方公里,耕地2848公頃。
一、產品特點
我鎮土壤條件適合多種北方水果種植,適宜林果種植的山耩地達16000多畝,富士蘋果為我鎮水果產業的主要品種,果型勻稱,口味脆甜,色澤艷麗,享有盛名。
二、產業現狀及需求
目前我鎮的富士蘋果生產現狀為農戶家庭經營,果園管理技術中等偏上,銷售方式主要依靠各地商販上門收購,主要需求:一是亟需品牌增值;二是定單經營,解決農戶因市場價格波動和銷售渠道單一等造成的困擾,穩定經營收入。
出口大花生果
侯家鎮是文登區出口大花生果的主產區之一,全鎮年種植面積達13000多畝,年產標準出口果260多萬公斤。
侯家鎮地處膠東半島東端,黃海北岸,氣候冬暖夏涼,空氣四季清新宜人,轄37個行政村,人口2.3萬人,面積86.3平方公里,耕地2848公頃。交通物流條件十分便利。
一、 產品特點
侯家鎮土壤條件優良,非常適花生生長,農戶種植出口大花生果經驗豐富,管理規範,產量較高,大花生果生產已經成為本鎮農民在土地經營中,主要的經濟收入點。大花生果的特點果型勻稱,口感綿甜,黃黴素含量低,出口優勢足,加工出口效益潛力大。
侯家鎮(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下轄鎮)
二、 產業現狀
目前我鎮出口大花生果的生產模式為,鎮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負責進行一站式服務,通過各村村委會和農業科技帶頭戶的組織帶動,從種子引進和選擇,到種植布局和規格調整、疫情管控和病蟲害防治等,進行全面指導服務,使我鎮的出口大花生果具有較高的品種純度保證基礎,在特種農藥的禁止使用方面,也具有可靠的保證。
三、銷售模式
目前我鎮的出口大花生果的銷售上,基本呈自由銷售狀態,價格隨市場起伏,商販上門收購。
四、 產業需求
一、亟需實施品牌增值。
二、農戶希望定單經營,以解決市場價格波動和銷售渠道單一等造成的效益不穩。
三、就地建立深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以龍頭帶動農戶增收。
西洋參
侯家鎮是文登區西洋參種植大鎮,種植面積2000畝,年產量6000噸。南寨、南下河、寨顏家為侯家鎮三大西洋參種植基地。
一、產業現狀
侯家鎮洋參種植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興起,至目前,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種植歷史,管理經驗豐富,生產狀況穩定,目前種植者一部分為種植大戶,每戶種植面積幾十畝到幾百畝不等,一部分為農戶家庭小面積經營,畝產量1500公斤,全鎮年總產量為3千噸以上。銷售方式主要依靠各地商販上門收購,販運到各地藥廠和藥材批發市場。由於本地缺少西洋參深加工企業,尤其是藥品行業,因此產品價格一直掌控在商販手中,種植戶深受行情波動不定之苦。
二、產業需求
(一)深加工企業就地收購、加工增值,實行企業為龍頭,以訂單形式帶動農戶種植。
(二)建立本地專業西洋參收購市場,減少銷售中間環節,提高種植效益。隨全球健康品產業鏈的日漸壯大,西洋參藥用品研發生產前景廣闊,歡迎各地客商前來我鎮考察辦廠。
海參
侯家鎮是文登區海參養殖大鎮,全鎮養殖總面積6000畝,年總產量6000噸以上。
交通物流條件十分便利。
一、產業現狀
侯家鎮地處沿海,擁有的三萬多畝養殖灘涂和淺海宜養水面位於黃海北岸和渤海灣南岸,海參的養殖規模已經達到6000多畝,已經成為文登市最大的海參養殖鎮之一。
侯家鎮(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下轄鎮)
二、產品特點
侯家鎮所產海參屬於威海刺參,體型碩大,刺尖而長,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為威海刺參中之上品,暢銷於威海、文登等本地各大酒店、賓館,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的養殖經營模式,主要為養殖戶承包水面自主生產和銷售。
三 、產業需求
基於本鎮海參優良的品質和各自為營的養殖經營模式,產業急需深加工企業,就地收購,就地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使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實現企業和養殖戶利益雙贏。

地質

文登區位於新華夏系第二隆起的東部,文、榮凸起的中心部位。由於長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羅紀地層。總的特點是:地質簡單,岩漿岩分布廣泛,構造不太發育。地層以下元古界膠東岩群第二岩組變質岩係為主,第四紀堆積物遍布全境,有沖積、洪積、殘坡積和海積等類型。褶皺簡單,北部汪疃地區為一倒轉復背斜,屬乳山至環翠區倒轉復背斜中段,軸向45°左右,軸面傾向南東。由於崑嵛山岩體的影響,向斜軸發生彎曲,中部向北西凸出。南部高村、侯家一帶為單斜構造。由於偉德山、紫金山等岩體侵入,不僅與北部的地層斷開,而且產狀也不協調,形成一向南傾斜並凸出的寬緩單斜構造。境內斷裂不多,較大的有4條:母豬河斷裂,南北向展布,長40公里,寬50~100米;小洛至花島斷裂,長10公里,寬10~20米;澤庫斷裂,與小洛至花島斷裂平行,長4.5公里,寬數米;西字城至章子山斷裂,延入榮成市境,全長14公里,寬數米。歷史上破壞性地震的震中都不在文登境。

地形

境內地形複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崑嵛山脈是膠東屋脊,為西部南北向分水嶺,主峰泰礴頂923米;東部鳳台頂、老驢山、鄒山、老青山等丘陵為東界分水嶺。全境兩側高,中間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黃海。小南疆、西南山、窯廠、西北山侯家鎮南部主峰。

沿革

清末屬甘泉都六、九里。1930年屬第四區4個鄉鎮,始有侯家鎮。1941年12月起屬文登(東)縣柘楊區、侯家區。1946年11月屬侯家區和湯村區。1956年合縣後屬侯家區。1958年8月設立火箭公社,1959年改為侯家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鄉,1989年12月撤鄉建鎮。1990年末,面積86.3平方千米,人口12009戶、34449人,其中鄉村11743戶、33276人。

所轄村代碼

371081105(37村):~200侯家村 ~201集後村 ~202寨顏家村 ~203南寨村 ~204南下河村 ~205石章河村 ~206東泥溝村 ~207西泥溝村 ~208江山泊村 ~209馬家夼村 ~210大百戶村 ~211北廒村 ~212二馬村 ~213小洛村 ~214吳家灘村 ~215西廒村 ~217張家莊村 ~218東廒村 ~219初家莊村 ~220河楊家村 ~221河裡莊村 ~222北漁池村 ~223南漁池村 ~224時家灘村 ~225大時家村 ~226高家村 ~227湯家村 ~228寨前楊家村 ~229崔家村 ~230朱家村 ~231潘家村 ~232南學村 ~233山前村 ~234上郭家村 ~235下郭家村 ~236北石韓家村 ~237南渠格村

地理位置

侯家鎮地處膠東半島東端,黃海北岸,氣候冬暖夏涼,空氣四季清新宜人,居“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海濱風景名城威海西南50公里。全鎮總面積86.3平方公里,2.3萬人口,毗鄰文登市最新投資熱點南海新區,聖海路、龍海路、高島路、寺五線、張西線、石澤線、環海路以及榮烏高速公路等主幹路穿境而過,距文登城區、文登火車站、威海機場車程均在半小時之內,交通物流條件十分便利。
侯家鎮侯家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6786
13448
13338
家庭戶戶數
10608
家庭戶總人口(總)
25340
家庭戶男
12702
家庭戶女
12638
0-14歲(總)
3711
0-14歲男
1879
0-14歲女
1832
15-64歲(總)
18797
15-64歲男
9513
15-64歲女
9284
65歲及以上(總)
4278
65歲及以上男
2056
65歲及以上女
222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3264

下轄村簡介

侯家 明初,田姓由麾艮來八埠頂前建村,稱八埠前。後侯姓眾,改今名。602戶。
二馬 明中期,宋姓由九頂埠來居。村北原有漢代石刻馬兩匹。402戶。
吳家灘 明初,吳姓由雲南黃稻村來海灘東側立兩村,清末合一。402戶。
小洛 明嘉靖時,楊姓來小松林南立村,稱小林。距宋村近8里,別稱小八里。清時稱小里。1935年,以村西天然水汪改今名。619戶。
馬家夼 明中期,馬姓近草夼立村。110戶。
泥溝2村 清初, 李姓自澤頭來黃泥溝之西立村。清乾隆時,趙姓眾,稱泥溝趙家;道光時,邱姓眾,更名邱家。民國初年,分為東泥溝,西泥溝,亦稱東、西邱家。分別為126戶、209戶。
江山泊 明洪武二年,江姓依山面泊立村。123戶。
南渠格 元朝,蔣姓東臨溝渠建村,稱渠溝,演作渠格。1981年改今名。210戶。
北石韓家 明末, 韓姓來巨石之北立村。後簡稱韓家。1981年復原稱。102戶。
山前 約金朝,范姓來柘楊山前立範家莊。明末,畢、李等姓來居,范姓漸泯,清末更名柘陽山前,簡稱山前。302戶。
上、下郭家 明初,郭姓立村,稱郭家。肖初,郭姓漸泯,初姓由芝罘來居;侯、劉、於等姓由黃山、松頂子、南魚池來南側定居。以地勢稱上郭家(174戶),下郭家(105戶)。
廒上3村 元時, 李姓來松林前居住,稱大嵐前。明萬曆時,劉姓入,以地近儲鹽倉廒,稱廒上劉家。明初,于姓來居,稱廒里。明嘉靖時,孫姓由北崖子來居,稱廒上,亦稱廒上孫家。明萬曆時,邵姓自文城來居,稱廒上邵家。清初,以方位依次稱東廒,北廒和西廒。分別為546戶、231戶、496戶。
大百戶 元初,王姓立村。後曲姓來小河北岸居住,稱河北曲家。清初,以村西有似白虎的巨石稱大白虎,演作今名。237戶。
初家莊 清初,初姓由上郭家來居,為富戶守莊。142戶。
集後 清康熙時,畢姓由峰南來侯家集北建集後畢家,簡稱集後。102戶。
湯家 元初,湯姓立村。位於侯家集東,稱集東湯家,簡稱湯家。103戶。
高家 元朝,高姓自河南省遷來立村,稱高家。侯家設集後,稱集東高家,簡稱高家。101戶。
南、北魚池 明隆慶四年,侯姓由侯家來建東莊。明末,村西北挖養魚池,劉姓由南學來南側建新村,以方位稱北魚池(251戶),南魚池(110戶)。
大時家 清初,時姓由告駕口來居,為興旺稱大時家。165戶。
張家莊 明末,王姓、董姓來草夼立村,稱草地。清嘉慶十七年,院夼張姓買下此地,改今名。166戶。
河裡莊 明末,叢姓由文城來三面環河處立村。240戶。
河楊家 明末,孫姓來草地立村,稱茅草地。清中期,楊姓自牟平武台遷入,日盛,以村有小河改今名。240戶。
寨顏家 元末,顏姓自曲阜來土寨遺址東側立村。126戶。
南寨 明隆慶時,劉姓自今榮成客嶺遷近土寨遺址立村,初立村時有劉氏四兄弟,今174戶。
南下河 清中期,董姓由雙石來小河下游西岸立村,稱下河。1981年更今名。213戶。
石漳河 明末,李姓由靖海衛來小河東岸立村;河床有巨石障流,稱石障河,演作石漳河。別稱南屯、東屯。54戶。
時家灘 明末,時姓由告駕口來海灘邊立村。232戶。
潘家 明中期,潘姓建村。203戶。
寨前楊家 明嘉靖時,姜姓來長會寨西南立村,稱寨前。明末,楊、王、傅3姓由靖海衛遷入,改今名。159戶。
南學 明正德時,劉姓自今榮成客嶺來殷家莊(今不存)之南學堂附近立村。247戶。
崔家 明嘉靖時,崔姓自靖海衛來此建村。450戶。
朱家 明末,朱姓由朱家圈來海邊居住,初稱夾魚莊,後改今名。380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