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堃(中國演員)

侯堃(中國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侯堃出生於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是個地地道道的東北大漢。曾經演過工人、農民、警察、國民黨特務等各種各樣的角色,深受廣大觀眾朋友的喜愛。

最讓是所熟知的角色是飾演了《康熙微服私訪記》第一,二,三,四部中的“法印”一角

2007年,侯堃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表達父子之情的電影《第八個泥人》,影片還被送到東京電影節參展。

基本介紹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參演電視劇,

個人經歷

生於黑龍江七台河,2007年,自編自導自演電影《第八個泥人》。

主要作品

《第八個泥人》

參演電視劇

共1部
《第八個泥人》 因父之名
表達父子之情的影片,在近幾年多了起來。2004年讓許多人震撼的《父子迷情》(Father and Son)中的兒子,因為愛父親愛到無法自拔,一心急於探究父親的過去,心力交瘁;2006年香港金像獎把最佳劇情片獎頒給了表現父子間錯綜複雜的愛恨情感的《父子》;2007年,韓國影片《兒子》講述了一對15年不曾謀面的父子相遇後的一天,喜怒哀樂只用話外音來表達。
侯堃侯堃
父子之情,是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似乎永遠缺乏母子之間的那種溫馨與親昵。子與父,要在敬重、畏懼甚至憎恨的後面,才看得到濃濃的愛意。不過,2007年即將公演的一部電影似乎改變了人們對父子情的印象——原來那種感情,也是充滿了陽光充滿了歡笑充滿了溫柔的感情。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第八個泥人》。“愛是出於本性”
《第八個泥人》里的“父親”是一位靠撿垃圾為生的智障人士——大傻,而“兒子”小軍是他在鼓樓前的廢紙箱裡撿到的。故事並沒有渲染大傻將小軍從嬰兒養成聰明伶俐的八歲小學生的艱難,而是通過一系列“父子”間幽默而又溫馨的畫面,將觀眾一點點地帶入到“父子”間濃厚的愛里去。
侯堃(中國演員)
這一對“父子”雖沒有血緣關係,他們之間的愛卻不遜色於任何真正的父子。大傻每年為小軍做一個泥人,記錄他們生活的美好。可生活並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孩子的親生父母在8年後出現,並抗訴法院,取得了孩子的撫養權,“父子”被迫分開。電影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結局,大傻在原來撿到小軍的地方發現了他送給小軍的泥人——第八個泥人,先哭再笑,影片戛然而止。至於後面的故事,觀眾自有自己的結論。
侯堃在接受採訪時說,“拍這部片子最想表達的就是人性。我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雖然主人公是個智障,但他有善良的本性,這種善良使他去愛孩子。連他都能做到如此,更何況正常人呢?我想通過我的片子來喚起人們內心的那種來自本性的愛。”
在這部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中,侯堃用許多細節來表現這種源自人本性的愛。除了泥人以外,觀眾會發現,自從有了這小軍這個孩子,大傻的智障比八年前有了許多改善,變得利索也變得快樂了,會說的話也多了。房子經過粉刷,設施有所改善,生活中也充滿了有趣的智慧。
侯堃說他最欣賞的一場戲,便是大傻發現小軍和別的孩子打架,十分生氣。由於他從來不打孩子,他便用棍子猛打他為小軍做的泥人。在小軍哭喊著認錯並告訴他打架是因為別的孩子說他的父親是傻子的時候,他意識到怪錯了孩子,便又用棍子抽打代表著自己的泥人。在小軍睡去後,大傻摸索著泥人上的傷痕,十分傷心,又用泥巴把那些傷痕撫平。這場戲除了小軍以外,大傻沒說一個字,但父子深情,卻表現得淋漓盡致。
談到為什麼要通過大傻這樣一個人物來表現這種人性的愛時,侯堃講述了自己的創作經歷。他說,大傻是有原型的,以前他就認識這樣一個人。在接觸中,他發現,雖然原型人物在智力上似乎慢一拍,但他的人性本能和情感需求卻與常人沒有什麼兩樣。所以侯堃一直很想把他搬上舞台。
“我還被這樣一個故事感動,”侯堃說,“在南京工作的父親打電話給在安徽的兒子,說天涼了,該加衣了,孩子卻很不屑地把電話掛了。父親正抱怨的時候,他遠在哈爾濱的老母親打來電話,說天涼了,該加衣了……要是像大傻這樣的一個人,卻有一個伶俐漂亮的孩子,這兩個反差著的人會有著怎樣的生活呢?”
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侯堃完成了劇本,但直到去年資金到位,他才招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實現了把“大傻之父愛”搬上銀幕的夢想。
承繼與突破
《第八個泥人》是侯堃第一次正式當導演,而此前,他深入人心的銀幕形象是《康熙微服私訪記》里那個正直而憨厚的大和尚法印。談到從演員到導演的轉變,侯堃認為這既是一種承繼,也是一種突破。
講到承繼,他認為是對角色內心的把握是一樣的。在《康熙微服私訪記》中,他儘量要做到與三德子這樣一個機靈而又滿是壞主意的人物形成反差;而在《第八個泥人》中,他儘量要做到的是與伶俐而又漂亮的孩子形成反差。不論做演員,還是做導演,最難的都在於對角色心理的把握,或者是啟發演員表演到位。
至於突破,從演正常人到演智障,就是一種突破。侯堃最喜歡的電影包括《雨人》《月亮的風采》和《第八日》,這些影片中主人公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問題,他認為像這樣有難度的表演才是真正有意思的表演。
其實,表演本身也是一種突破。最初準備選擇聲樂的侯堃,在報考省藝校時,從了母親的心愿,學了表演。考上中戲後,他越來越覺得表演是極富魅力的工作,是沒有標尺的,總有觸摸不到的高度。而這次自演自導,更使他過了一把癮。
“相比之下,我更欣賞我在《第八個泥人》里的表演,而不是導演。由於這是第一次做導演,我覺得其實還有許多地方可以改進。在拍攝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有時候演員的性命甚至都在我手上,這讓我對導演這個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侯堃所說的性命攸關,是指影片中大雨里兒子尋覓父親的一場戲。由於事先不知情,劇組在秦大線(秦皇島-大同)的一個橋洞下製造水霧,而橋洞的上方,有著12萬伏的高壓電線。慶幸的是,一位民警及時出現,否則就真的是“全軍覆沒”了。
“眼高,手才能高”
《第八個泥人》被侯堃送到本屆東京電影節去參展。當被問到是否有把握獲獎時,他說不管能不能得獎,他都想比拼一下。“眼高,手才能高。如果一開始就本著隨便拿個什麼獎就行的態度,那肯定出不了好作品。我一開始就想得國際大獎,有了這個目標,就會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這樣,即使得不了獎,作品也不會太差。”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東京電影節,他解釋說,一是時間趕巧,二是因為在日本同類題材的影片比較受歡迎,東京電影節也比較關注人性(以前在東京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影片有《我們倆》和《暖春》等)。
至於在近期是否還會繼續當導演拍電影,侯堃說,雖然有些想法,但這些想法都不足以使自己感動,這樣的話,近期內沒有另拍電影的打算。如果有好的本子,可能會去先拍戲。但無論如何,以後還是會繼續當導演,“至少拍出三部可以打動人心的影片”。
喜歡史匹柏、欣賞張藝謀陳凱歌的侯堃是否能像這些大導演一樣蜚聲國際,尚不可知。但在他的心裡,他認為自己已經成功:“我只是老老實實地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而已,觀眾能夠靜下心來把故事耐心地看完,我就滿足了。能把這部片子拍完,我已經成功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