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養人

供養人

供養人,是指因信仰某種宗教,通過提供資金、物品或勞力,製作聖像、開鑿石窟、修建宗教場所等形式弘揚教義的虔誠信徒。今天,也指那些出資對其他人提供撫養、贍養等時段性主要資助的個人或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供養人
  • 本質:虔誠信徒
  • 詞性:佛教名詞
  • 分類:作財供養和法供養兩種
佛教供養,供養人像,樂伎介紹,供養人像,敦煌,麥積山,皇澤寺,

佛教供養

供養,也是一個佛教名詞。簡單地說就是以香花、燈明、飲食等資養三寶為“供養”。還可以分作財供養和法供養兩種,香花、飲食等物叫財供養;修行積德,利益眾生叫法供養。在佛教中,具備上述供養行為的人,稱為供養人。

供養人像

說起供養人,不能不提及的就是供養人像,包括畫像、雕像等。
供養人
供養人像,就是信仰宗教出資繪製或建造聖像、開鑿石窟的人,為了表示虔誠、留記功德和名垂後世,在宗教繪畫或雕像的邊角或者側面畫上或雕刻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像。雖然在西方也曾有繪製供養人畫像的習慣,但這類畫像和雕像以佛教為最多。
由於供養人畫像和雕像根據現實人物所作,且多數有文字題記,圖文並茂,是研究文物年代、製作者及繪畫、雕刻藝術等的重要資料,長期以來,其歷史和藝術價值,為研究者所重視。

樂伎介紹

在供養人畫像行列里常畫一些奏樂歌舞的人物肖像畫,在敦煌學中,把供養人畫像中持樂演奏的人物畫像,定名為供養人樂伎。
供養人樂伎分為兩大類型:一是供養人禮佛樂隊。北朝時期洞窟所畫的供養人行列中常有禮佛樂隊。禮佛樂隊畫在供養人行列的前面,起引導作用。如北涼第275窟北壁下層供養人行列最前面就畫有兩身吹角號樂伎。
供養人
供養人樂伎第二類是供養人家族的供養樂隊。隋代以後一些豪門貴族所營建的洞窟里,不僅畫供養人祖先,還畫本人以及音標眷、屬傣、侍從、奴僕的畫像,有的還畫供養樂隊。這些供養樂伎一是為了表示供養人對佛的禮讚;二是顯示。 供養人家族的富貴;三是體現供養人現實中的生活情景——實際上就是豪門貴族的家庭樂伎。例如:隋代第390窟南壁東側下層,女供養人行列尾部畫女供養樂隊總計8人,分別演奏琵琶箜篌方晌、橫笛、排簫等樂器。

供養人像

各國供養人像是《維摩詰圖》的一部分。描繪維摩詰與文殊師利辨法之時,各國供養人皆往探視、恭敬禮佛的神情。供養人中有“昆倉奴”、“婆羅門”、西域胡人等。他們態度虔誠,神情肅然,手持供奉之物,正緩步向前,似要奉獻給佛祖的代表。此圖屬吳道子一派畫風,作者刻意追求線的造型功能,淡墨起稿,黑墨定型,濃墨提神。線條的粗細虛實,運筆的輕重緩急、披離點染,全都浸透在人物的皮肉筋骨之中。所畫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超出縑素”之感。
供養人

敦煌

敦煌莫高窟甬道的兩側及佛教故事的下方,往往有一行行排列整齊的男女,小的僅有數寸,高的竟達幾尺。他們中間有權勢顯赫的官吏,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這些人物,都為修造洞窟出過資金,他們把自己的形象畫在壁上,表示該窟的菩薩佛像都由他們供養,所以被稱為窟主,也被稱為供養人。供養人是敦煌壁畫的重要內容之一,敦煌學中的所謂供養人就是指信仰佛教、出資出力、開窟造像的施主和捐助者,包括當時社會上各階層、各民族的佛教信仰者。這些開窟造像的施主和捐助者,為了虔誠奉佛,時時供養,功德不絕,同時也為了留名後世,顯示自己和家族的名望,開窟造像時,在洞窟里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部下屬僚以及侍從奴僕的肖像,這些肖像車,稱作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
供養人
段文杰先生在《敦煌學大辭典》中對供養人畫像和供養畫像做出了這樣的注釋“供養人畫像”即出資造窟的功德主和其家族的畫像及出行圖。據《敦煌石窟供養人研究》課題組最新統計,莫高窟現存洞窟中有供養人畫像的洞窟281個,供養人畫像總數超過了9000身。

麥積山

女供養人像,麥積山泥塑。
麥積山位於甘肅天水縣東南45公里,山峰東南面,由峭壁底部起至80米高處,蜂窩般鑿滿洞窟,就是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始鑿於十六國時期的麥積山石窟。由於長期遭受地震、風化與水滲等破壞,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窟龕已崩落,截至2012年殘留在峭壁上的窟龕還有—百九十四處,大小泥塑與石雕像七千八百餘件,壁畫九百多平方米。
麥積山一二三窟麥積山一二三窟
第165窟的宋塑女供養人像,高230厘米,是公元十二世紀左右的作品。塑像未經彩繪,仍保留泥胚的黃色。她肌膚豐潤,神采飛揚,站在她身邊幾乎能感到她的呼吸和脈搏跳動。

皇澤寺

皇澤寺位於四川廣元市,皇澤寺摩崖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大佛窟規模宏大,布局合理,造像精美,是皇澤寺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雕刻技藝最精湛的洞窟,也是我國初唐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品。
皇澤寺大佛窟供養人皇澤寺大佛窟供養人
大佛窟內,刻有一“供養人”像,在全國“佛界”中再也找不出相同的面孔。
大佛窟供養人像高0.67米,身著官服,頭戴唐制雙翅官帽,雙手合掌跪於佛前虔誠禱告,在大佛足下,顯得卑微而又渺小。據張大千老先生考證認為,此“供養人”應為被廢后的唐中宗李顯,因希求復帝,以取悅母后武則天,正為其母祈禱。另一說法為章懷太子李賢。因李賢曾令范曄詮譯《後漢書》,有影射皇權旁落之嫌而得罪於武則天,被廢為庶人;後李賢奉令監造皇澤寺時,令石工將自己的像雕於大佛腳下以示懺悔請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