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窟

390窟

此窟主室覆斗藻井頂,四披畫千佛。西壁開一窟,有雙層窟口,窟內彩塑以善枷坐菩薩為主像,左右塑二童於四菩薩,均經清代重修。室內化佛火焰背光兩側各畫菩薩九身,下部佛座兩側畫婆藪仙、鹿頭梵志。外層憲口內兩側各畫菩薩四身。內層寶口外兩側各畫龍首龕梁、蓮花龕柱及化生、供養童子。

南北兩壁作對稱的布局,均以說法因為主體。因為北壁,壁面中央畫一鋪較大幅的善跏坐菩薩說法圖。菩薩後有雙樹,上有寶蓋、飛天,左右二菩薩脅侍。壁畫彌勒菩薩說法圖是隋代新興的題材,而且愈到晚期愈上升到重要的地位。圍繞著彌勒說法,壁面上下排列著三段為數眾多的躍坐佛像,總計三十三身。佛坐須彌座上,多數作說法相,亦間有禪定相,均有二菩薩脅侍。整個窟室,如果除去南北兩鋪菩薩說法圖和東壁門上所畫的七佛並坐像,這種形式大體相同的坐佛總計共一百一十四身,大都畫面簡潔,主要青、綠、灰、黑、土紅等幾種顏色,清淡而略偏冷,總起來看具有樸實爽目的效果。雖然形象十分概括洗鍊,且看去線描不甚明顯(未勾定稿線),但仍能夠準確有力地刻劃出人物的形象,尤其菩薩,窈宛的身姿、清秀的面目、溫婉的神情,都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表現,反映出繪畫技術十分純熟。說法國的上方,壁面上沿畫飛天及天宮欄牆,說法圖以下畫供養人

四壁上沿畫飛天繞窟一周,飛天下有天官欄牆建築,仍作早期天宮伎樂的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390窟
  • 所屬景區:莫高窟
  • 主室:覆斗藻井頂
  • 重修年代:清代
基本信息,詳細介紹,其它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 390窟
所屬景區: 莫高窟

詳細介紹

隋代飛天以輕捷、快速、飄逸、秀美見長。畫師以足智善變的才藝,繪成千姿百態的飛天,無不適應各種構圖的需要,畫輕盈、矯健,在飄帶和衣裙的烘托下充分表現出飛行疾進的動勢,為早所不及。此窟飛天數量多(不算直內,四壁天宮伎樂合計達三十八身),描繪出色,奏樂、散花、舞蹈、禮拜,各各生動,姿態變化深得起承轉合之妙;而且除了難以避免的變色而外,保存相當完好。

其它信息

隋代第390窟
有隋一代,由於裴矩對河西商貿的經營,加上煬帝親巡對中亞西域胡商的招致,因此河西地區以粟特九姓胡人為主對絲綢之路經濟文化的繁榮,構成這一時期的最大特點.聯珠紋是這一時期洞窟紋樣的代表圖案,無疑是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中亞胡人的貢獻.在隋代洞窟中,第244,390窟因為整窟的壁畫以聯珠紋相隔的說法圖構成,這種壁畫的組合形式,與中亞粟特片治肯特地區壁畫有驚人的相似,因此姜伯勤先生以為此二窟壁畫受到來自粟特畫派與風格的深刻影響,是敦煌地區粟特畫風的代表作.後來姜先生又從供養人畫像的服飾中胡樣的特點出發,指出第390窟供養人畫像中明確可見的胡風狀況.故我們有理由相信,第390窟極有可能就是粟特人的功德窟,或者說粟特人作為功德主參與了洞窟的營建.第244窟隋代的供養人現已不存.第390窟主室
各壁均有隋代供養人像列,並在東壁門兩側有牛車,馬車,馬匹,車夫,侍從組成的供養像列,南北分別形成女供養人群像與男供養人群像,在這些人物當中應有相當數量的粟特人供養像.按照姜先生的觀點,其中南壁第2,3,4,5,6身著三角翻領敞衣女供養像與北壁第31,32身著赭紅聯珠紋胡服的男供養像,極有可能即是中亞胡人.(《敦 煌 學 輯 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