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居建築

侗族民居建築

山區侗族多居“乾欄”樓房,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前半部為全家休息或從事手工勞動之場所;後半部為內室,其中設有火塘,這既是“祖宗”安坐之位,也是全家取暖、燒飯的地方。火塘兩側或第三層樓上是臥室。侗族民居一般是一家一棟,也有將同一房族各家的房子連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

侗族民居群體布局常組合成團,圍繞一水池布置住宅。水池功能有二,其一是為了排積污水,其二是為了設定公共廁所。侗族民居宅內無廁所,廁所公用,設在水池中間,架獨木橋入廁。

侗族民居的另一形式是“倒金字塔”形狀,即第二層在第一層的基礎上挑出六十厘米左右,第三層又在第二層的基礎上再挑出六十厘米左右。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木樓,這是侗族人利用空間的一種辦法,這種占天不占地的辦法真可謂是巧奪空間

同建鼓樓一樣,侗族豎房立屋,事前一定要先請法師看好地形,找好地基。民間有“一龍二穴三風水”之說,可見風水在民居建造中亦相當重要。地基選好後上山看好木材,回家準備好兩頭肥豬、幾百斤米和酒水,然後方可開始建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侗族民居建築
  • 分類:山區民居、山谷平地民居
  • 建築結構:大部分均為木質結構
  • 儀式與忌諱:忌說“破”字
侗族民居建築,侗族民居建築結構,建房的儀式與忌諱,

侗族民居建築

侗族人民的民居房屋,大體可分為三大類或兩大類。三大類即:山區民居、山谷平地民居、沿江河畔或陡坡陡坎民居。兩大類即:南部侗族地區民居、北部侗族地區民居。
山區侗族多居“乾欄”樓房,樓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牲畜;樓上住人。前半部為廊,寬敞明亮,光線充足,為全家休息或從事手工勞動之場所;後半部為內室,其中設有火塘,這既是“祖宗”安坐之位,也是全家取暖、為炊的地方。火塘兩側或第三層樓上是臥室。侗族民居一般是一家一棟,也有將同一房族各家的房子連在一起,廊檐相接,可以互通。平時,本房族的婦女們在此紡紗織布;凡喜慶佳節,
侗族民居建築
全房族的人聚集於此,宴請賓客。
坪壩地區的侗族,大多住兩層樓房,樓下住人,樓上存放糧食或雜物。堂屋中設有神龕,兩側為臥室。廚房、豬牛圈等皆設於屋側房後。有的豪紳富戶,也住高樓深院。
居於沿江河畔或陡坡陡坎的侗族寨子,則依其地形而建,以欄桿吊腳木樓為多,屋檐柱腳有的高達數尺以至丈許,屋內陳設與坪壩民居大同小異。
北部侗族地區的村寨,大都依山傍水,向陽開闊。小的村寨二三十戶,大的村寨有數百戶,單家獨戶很少。村寨周圍多蓄有古樹,名曰“風水樹”。也有培植青竹或桃李果木的。每到春暖花開季節,田園裡麥苗青蔥,村寨旁桃紅柳綠。村寨與村寨之間,有用卵石砌成的花街路相通。
侗族建房,一般都要請有經驗的老人查看屋基,以地勢平緩、群山環抱、坐北朝南、通風向陽的地點為最理想。東西向的房屋很少。傳統的建築材料有杉木、松木、竹子、茅草或土磚、土瓦、石灰等。最近幾年,部分地區才開始使用鋼材、水泥、塗料、瓷磚、玻璃等新型材料建造民居。
北部侗族地區的民居,一般分正屋、廂房、前廳、偏廈等。正屋是主要部分,一般坐北朝南,有三柱屋、五柱屋、七柱屋、八柱屋等。正屋兩邊是偏廈和廂房,使整座房屋形成“凹”字形。有些殷實人家還建有前廳,使整體結構形成四合院的形式,但為數不多。

侗族民居建築結構

北部侗族的民居,大部分均為木質結構。平屋為單檐結構,開口屋為雙檐結構。凡柱、梁、枋、瓜、串、櫞、檁等,均以榫卯穿合逗作。其中有魚尾榫、巴掌榫、扣榫、斧腦榫、全榫、半榫等。這種建築工藝在侗族民間由來已久。
南部侗族的民居多建在河溪兩岸的綠樹叢中,至今仍保留著古代越人的“乾欄”式木樓。這些房屋都具有獨特的建築技巧。每座樓房,除屋面蓋瓦之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鑿眼,柱與柱之間用大小不一的方形木條開榫銜接。整座房子,由高矮不一的柱子縱橫成行,以大小不等的木枋斜穿直套。木樓四周設有“吊腳樓”,樓的檐角上翻,如大鵬展翅。樓房四壁及各層樓板,均以木板開槽密鑲。木樓兩端,一般都搭有偏廈使之呈四面流水。木樓通常有四層:底層堆放柴草,關養牲畜,設定石碓;二層設火塘和老人住房;三層為年輕人的臥室;四層貯存糧食或堆放雜物。樓房外圍,均有走廊欄桿,寬敞明亮,空氣流通,供家庭成員休息,也是侗家姑娘紡紗織布的好地方。
南部侗族地區的木樓,常常是房廊或房檐相接,樓板相通。每逢喜慶節日,人們相聚於此設宴待客,有道是:“侗屋高高上雲頭,走遍全寨不下樓。”它體現了侗族民居的特有風貌。
侗族民居建築
侗族的傳統建築從來不用圖紙,哪怕是高樓大廈也是如此。工匠們只用半邊竹竿作為標尺,俗稱“丈桿”。精明的木匠師傅,就憑這根“丈桿”建造出許許多多雄偉、秀麗的建築物。
侗族南部山區地勢崎嶇,聰明的侗族建築師們不僅能在平地上建造高樓,還能在河邊陡坡、陡坎或水面上建造樓房。
在侗族村寨里,人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木樓,有的像雄偉的寶塔,有的像精巧的亭閣,有的像壯麗的宮殿,有的像優美的長廊。這些房子有的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仍堅固完好,有詩讚道:“百年木樓身不斜,一身杉木堅似鐵。”如今,侗族建築已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士的濃厚興趣。

建房的儀式與忌諱

侗家人在建一幢房子的過程中有許多儀式。比如在選基時要先祭土神、山神、始祖後,方可落基;在砍建房所用的樹時要物色好材山後,帶著雞、酒以及香燭紙錢,到山上找一棵準備作中柱的樹作祭祀山神,巫師把吉詞念完之後,象徵性地動斧砍樹,儀式結束,眾人才能將樹砍倒;上樑前,要在選定的時辰,先在加工好的寶梁正中處鑿一小洞,放進谷穗、金、銀、筆墨,喻示屋主日後發富發貴,後代知書達理。樑上掛紅布,上書“紫微高照”四個大字,上樑時,親戚朋友要鳴放鞭炮以示祝賀,掌墨師穿著主家事先給他準備好的新鞋,掛上大紅布,吟唱《上樑詞》,拽梁者便高聲喊“人財兩發”、“家和物興”之類的吉祥頌語,接著由掌墨師向四周拋撒“寶梁粑”,掌墨師撒寶梁粑時,祭酒三杯,將十二塊粑粑擺在樑上,念吉利詞等。
侗家人建房過程也有許多忌諱,比如忌“四”,講究三柱、五柱、七柱、八柱落地;忌說“破”字,如柱子不慎弄破,也只能說“柱子開了”;忌在豎屋時往下丟東西,連最小的一顆木釘也不可以;忌踩掌墨師的木馬;忌踩寶梁等等。
一個侗寨能夠建多大,人口應該保持在什麼水平上,與它周圍的環境應該有一種和諧的搭配關係,侗族早就懂得人和環境在能量交換上必須保持平衡的道理。侗族喜歡把自己的寨子比喻為一條船,周圍的環境比喻為水,如果船小人多承載不住就會有翻船的危險。因此他們會通過文化和技術的手段來控制人口的增長,有些寨子甚至用不向外傳的草藥秘方來控制生男生女,因此多年以來一直保持著人口的零增長,達到了環境和人口的高度和諧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