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母

來母

中古漢語的一個聲母,屬次濁音,在三十六字母中稱作半舌音。該聲母可與所有四個等配合,但二等字很少,三等沒有重紐。

基本介紹

擬音,現代方言、語言中的讀音,

擬音

由於在大多數漢語方言中,來母字均為舌尖邊音東亞普遍缺乏邊音和閃音的對立,日、朝語的來母字對應閃音[ɾ],而梵漢對音中來母可對應l或者r。目前學者一致將來母的中古音擬為舌尖邊音[l]。

現代方言、語言中的讀音

在北京音系和多數北方官話中,來母字絕大多數聲母均為l [l],且聲母為l的絕大多數來自於來母。粵語標準語、吳語中來母也均為[l],且與n聲母分開。在部分長江流域的官話等方言,及粵語新近的懶音現象中,來母與來自泥母、娘母的n聲母字全部或部分相混,有時都變成[l],有時都變成[n],有時都成為鼻化的邊音[l̃],還有些洪音相混而細音分開的。
朝鮮語中,來母對應聲母的閃音ㄹ[ɾ],但只是不在詞首時穩定。由於詞首的閃音不穩定,一二等字在詞首時變成鼻音ㄴ[n],而三、四等字經常和泥母四等、娘母三等字一樣脫落聲母成為零聲母ㅇ。如二等字“冷”(lrangx)本為랭(raeng),但在“冷藏庫”(冰櫃)一詞中成為냉(naeng)。而“李”(lix)本為리(ri),在作姓時因在詞首而成為이(i),但在英文翻譯中仍按來源寫作Lee。
日語中不論漢音吳音,均為ら行字(閃音[ɾ])。由於日語固有詞不允許閃音在詞首,ら行字開頭的詞一般都是漢字詞、外來詞或擬音詞・擬態詞。
越南語的漢越語部分中,來母字均為l聲母[l],而古漢越語中,來母字對應r聲母(通音[ɻ]或顫音[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