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來安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為了保障來安縣經濟社會健康、有序、和諧發展,根據安徽省縣城規劃建設管理聯席會議辦公室的要求,按照《安徽省縣城規劃編制標準》,縣政府組織編制了《來安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

規劃細則
一、總 則
1.1 規劃目的
為適應來安縣新的發展需要,更好地指導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活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安徽省縣城規劃編制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範,編制《來安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本規劃)。
1.2 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為2016—2030年;
其中:近期為2016—2020年。
1.3 規劃層次與範圍
1、縣域鎮村體系規劃
來安縣行政區劃範圍,國土總面積1498.6平方公里,包括12個鄉鎮,編制縣域鎮村體系規劃。
2、規劃區規劃
來安縣規劃區範圍東至施官鎮頓邱村、南沛村及水口鎮清水村、甲埂村村界,西、南、北均為新安鎮鎮界,同時,因規劃淮揚高速於來安縣城西部設定下線口,規劃將舜山鎮復興村下趙、雀崗、金郢等村民組納入規劃區範圍。即來安縣規劃區範圍主要包括新安鎮全部、施官鎮的頓邱、南沛二村、水口鎮的清水、甲埂二村以及舜山鎮復興村局部,總面積為200平方公里。
3、城區規劃
來安城區規劃建成區範圍,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30平方公里。
二、縣域鎮村體系規劃
2.1 人口與規模預測
1、人口規模預測
規劃縣域常住人口2020年50萬人,2030年54萬人。
規劃城區常住人口2020年20.5萬人,2030年25萬人。
2、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預測
規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2020年24.8平方公里,2030年29.7平方公里。
規劃城區人均建設用地指標119平方米/人。
2.2 縣域鎮村體系結構與空間利用規劃
1、縣域鎮村空間結構規劃
結合來安縣現狀城鎮布局結構和發展條件,按照“中心集聚、分區調控、點軸推進、網路發展”的思路,以中心城市為節點,以高速公路和縣域主幹公路為依託,構建“雙核兩軸三區”的開放式城鄉空間發展結構。
“雙核”:即來安縣城,縣域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汊河新城,新滁城副中心。
“兩軸”:即345國道城鎮發展軸和104國道城鎮發展軸。規劃依託該兩條發展軸線,分別帶動來安縣南北區域協調發展。
“三區”:即北部精品旅遊發展區;東部現代農業發展區;南部綜合發展區。
2、縣域鎮村等級規模結構規劃
(1)鎮村等級結構
結合來安縣發展實際,以優先發展城區和積極培育中心鎮的城鎮化發展策略,確定“城區(副中心)——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四級鎮村體系等級結構。
一級:來安滁州市域次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汊河縣域副中心城市;
二級:半塔鎮,中心鎮;
三級:水口鎮、大英鎮、舜山鎮、雷官鎮、施官鎮、獨山鄉、三城鄉、楊郢鄉、張山鄉,一般鎮,總計9個;
四級:中心村,總計47個。
3、縣域鎮村職能結構規劃
(1)來安:滁州市域次中心城市,縣域中心城市,汊河:縣域副中心城市;
(2)多種類型小城鎮
①工貿型城鎮:水口鎮;
②旅遊服務型城鎮:舜山、雷官、半塔;
③農貿型城鎮:縣域內的其他建制鎮。
2.3 縣域綜合交通規劃
1、公路交通
路網規劃的目標是建設進出口快速通道,融入南京半小時交通圈;建設境內旅遊公路骨架,完善景區公路網路;溝通環形公路,建設來安縣半小時交通圈。
根據來安縣自身特點,結合現有公路格線局,構築“兩環多支”的公路網路骨架。
“兩環”:縣域北部環線、縣域東部環線;
“多支”:235國道、239省道、機場快速通道、457省道、大英至烏衣二級公路、104國道等。
公路網規劃分為5個層次:
①高速公路
管理維護寧洛高速;近期新建滁天高速,在城區及半塔設定出入口;遠期新建淮揚高速來安連線線,在縣城與S239省道交口設定出入口,規劃滁六高速公路,連線來安縣至六合馬鞍機場。
②國道
管理維護G104國道;將縣域部分道路改造提升為國道:S238省道升級為G235國道、S312省道升級為345國道。國道需達到一級公路標準。
③省道
管理維護S457省道,達到一級公路標準。將縣域部分縣道改造提升為省道:S239省道連線來安縣與明光市的主要通道、S457省道至烏衣等3條省道,省道需達到二級及以上公路標準。
④縣道
改造維護現有縣道,確保縣域範圍內每個鄉鎮之間均有縣道相連。縣道需達到三級以上公路標準。升級大英-雷官-施官-楊郢連線道路,使其達到二級公路標準。修建城區到六合馬鞍機場快速通道,接城區中央大道,規劃達到二級公路標準。
⑤鄉級公路
積極實施村村通工程,確保規劃的中心村之間有鄉道相連。鄉道需達到四級公路標準。
2、鐵路交通
規劃期內新建滁州至天長的滁天城際鐵路,在來安新城區東側設定鐵路站點;規劃滁州至來安城市軌道3號線,規劃滁州至汊河的城市軌道1號線。均在來安縣境內設定五個站點。
3、水運交通
①航道
將現狀來安河和清流河(六級航道)改造提升為四級航道。
②港口
在縣域範圍內分別設定水口作業區和汊河作業區。
來安縣域空間利用規劃圖來安縣域空間利用規劃圖
2.4 縣域產業空間布局
以區域自然條件為基礎,調整最佳化中心城市和各級城鎮的產業空間布局。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為依託、以交通幹線為軸線,“兩核三帶”的產業空間布局框架。
兩核:一、來安精品縣城,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基地、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基地、現代物流基地集聚發展,推動政務新區和城市景觀建設,打造宜居宜業、來者皆安的創新創業新家園。
二、江北水岸科技新城--汊河新城,推進軌道交通裝備、銅基新材料、電子科技信息、智慧型終端運用、高端醫療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汊河港運物流、健康服務社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推動汊河新區全面接軌南京,構建南京科技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延伸基地、南京國際航運中心配套基地、南京先進制造業轉移基地、南京旅遊度假首選基地。
南部新興工業發展帶:以嚴格保護水體資源為前提,強化中心城區和沿滬寧線、G104線地區要素集聚載體建設,加快建設水口特色工貿小鎮、大英風情小鎮、三城休閒濕地水鄉,完善製造業的創新功能和現代服務業的引領作用,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提升“汊河—水口—新安”南部新興工業發展帶的產業競爭力。
北部生態旅遊發展帶:以嚴格保護山水生態資源為前提,科學規劃建設白鷺島生態旅遊度假區、百思德華東國際風景園林城、林橋舜歌山風景區、張山現代農業示範園、楊郢龍源科普風電場、羅莊葡萄生態園、半塔紅色旅遊度假區,高水平建設舞彩國際旅遊度假區,加快形成北部生態旅遊環線,打造現代服務業和鄉村旅遊高地,提升“舜山—張山—半塔”北部生態旅遊發展帶的集聚發展水平。
東部現代農業示範帶:以打通經濟和地理外向聯絡為目標,高起點規劃建設南起汊河盤城、北至半塔盱眙的來安東部幹線,按照“分區引導、園區示範、基地帶動”的原則,科學規劃布局調整東部“汊河—大英—雷官—獨山—施官—半塔”沿蘇地區高效農業和生態休閒農業兩大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提升東部現代農業示範帶的產業發展水平。
2.5 縣域旅遊發展規劃
綜合南京都市圈旅遊一體化發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滁州市及來安縣城鎮化進程加快等空間影響因素,結合對來安的旅遊資源分布、交通及區位條件的分析,遵照綜合性、整體性、區域共軛性以及區內相似性與區際差異性的旅遊功能分區與布局原則,來安旅遊發展總體空間布局結構為
“一心、二環、三片、五區”,即:
“一心集聚,二環擴散,三足鼎立、五區聯動”,具體包括:
一個旅遊集散中心,二條旅遊發展環線,三大旅遊發展板塊,五大旅遊功能區。
2.6 縣域生態網路構建
根據縣域不同地區生態環境特點,劃分不同的生態功能區,確定各區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的重點。構建“一核、兩區、多廊”的生態網路格局。
一核——白鷺島--舜歌山生態核
兩區——北部丘陵生物保護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南部滁河平原農業生態功能區
多廊——即來安河、清流河、滁河、屯倉水庫、皂河、高速、鐵路等生態廊道(10條)。
三、規劃區規劃
3.1 規劃區城鄉用地規劃
1、規劃區建設用地規劃
規劃期末,規劃區範圍內城區居民點建設用地規模為45.48平方公里。
2、規劃區非建設用地規劃
(1)水域用地
規劃期末,水域用地達到18.7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規劃區內城區建設用地以外的河流、溝渠、灘涂等用地。
(2)農林用地
規劃期末,農林用地達到135.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林地、基本農田、一般農田、設施農用地及農村道路用地等。
來安縣規劃區用地布局圖來安縣規劃區用地布局圖
3.2 規劃區對外交通系統規劃
(1)高速公路
規劃期內,將規劃建設淮揚高速、滁六高速,屆時規劃區內擁有包括現狀南洛高速在內的3條高速公路體系,並擁有城北、城東、城南3處高速下口,區域交通聯繫將大大增強。
淮揚高速來安聯接線:為進一步加強滁州-來安-天長市域縣市交通聯繫,經滁州於來安規劃區西北部穿越,東向聯接滁天高速,規劃建議該高速來安下口設定於現狀X011(規劃S239)段,以加強來安城區-白鷺島景區聯繫,帶動縣域旅遊經濟發展。
滁天高速:該高速西至馬鞍山,北至天長,經滁州南部於規劃區東南部穿越,規劃建議於現狀X014縣道段設定來安下口,以加強區域交通與來安--水口鎮段的交通聯繫。
來安-六合聯接線:為進一步加強滁州-來安-六合市域縣市交通聯繫,規劃於滁天高速建設來安--天長高速聯接線,構築起來安中心城區周邊網路化的區域交通路網。
(2)公路交通
一級公路:G345、S239、來六公路(新建);
G345:結合滁州市總體規劃,加強來安縣與滁州市、天長市等周邊縣市聯繫,規劃依託現狀312省道進行G345國道建設,按一級公路標準進行建設,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同時為減少過境交通對來安城區城市交通的干擾,結合城區西外環南向聯繫滁州市區。
S239:即現狀X011縣道,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按一級公路標準進行建設。
來六公路(新建):為加強來安縣中心城區與南京江北新區的聯繫,規劃結合城區中央大道東向延伸,新建來安-六合按照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至南京江北新區。
二級公路:即現狀X009、X012、X013、X014等4條公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按照二級公路標準進行建設。
村莊道路:規劃區內村莊道路除按安徽省村莊規劃編制標準進行建設外,還應依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提升建設,保障規劃區道路體系的高效、便捷、暢通。
四、城區規劃
4.1 城市性質
皖蘇省際融合發展的先進制造業城市,生態宜居城市。
4.2城區規模預測
1、人口規模
近期(2020年):來安縣城區人口20.5萬人;
遠期(2030年):來安縣城區人口25萬人。
2、用地規模
近期(2020年):24.8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21平方米/人;
遠期(2030年):29.7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119平方米/人。
4.3城區用地發展方向
隨著新滁城131城市發展戰略的提出,滁來全作為城市密集帶一體化發展,來安城市進一步西向、南向拓展與滁州市中心城區無縫銜接是總體規劃中既定的城市發展方向。同時,隨著來安新城區的發展建設,規劃期內來城將不再以老城區為核心,而是以來安新城區作為戰略發展支點,以“東迎、西拓、南進、北優”作為來安城區發展戰略方向。
4.4城區空間結構規劃
審視來安城區的綜合發展條件,結合城區空間發展策略,打造內部生態廊道,營造城市發展片區,加強內部配套設施建設,功能補全最佳化,提升城市品質,最佳化城市結構,最終形成“雙心雙軸四區”的城市空間結構。
“雙心”:即依託南部新城區打造的“新城服務中心”及依託老城區發展的”老城服務中心”。
“兩軸”:即帶動城區空間拓展的“裕安路-新豐路城市發展軸”及“建陽路城市發展軸”。
“四區”:即依託城市空間,生態功能劃分布局而形成的“老城區”、“新城區”、“經濟開發區”以及化工集中區4個片區。
來安縣中心城區用地布局圖來安縣中心城區用地布局圖
4.5城區用地規劃
城區建設用地總面積29.7平方公里。
1、居住用地
規劃期末(2030年)來安縣城區居住人口為25萬人,居住用地面積973.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例的32.8%,人均居住面積38.9平方米。
2、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行政辦公用地
規划行政辦公用地42.3公頃,占城市建設總用地的1.4%。
(2)文化設施用地
規劃文化設施用地總計13.9公頃,占城市建設總用地的0.5%。
(3)教育科研設計用地
結合來安縣遠期城市居住用地布局及城市發展實際需求,對城區中國小設施進行布局規劃,適當擴大中國小服務半徑;經規劃至2030年,城區將擁有國小7所,中學9所(含國中、高中),特教學校1所,職業學校1所。至規劃期末2030年,教育科研設施總用地規模達到96.9頃,占城區建設用地的3.3%。
(4)醫療衛生設施用地
規劃至2030年,來安縣中心城區每千人指標病床數為4—5床。醫療衛生用地13.3公頃,占城市建設總用地的0.4%。
(5)體育設施用地
規劃期末,體育設施總用地規模達到6.8公頃。
(6)福利設施用地布局
規劃結合現狀,保留老城區西北側現狀養老院,同時於新城區平陽路與三里河路交口東側規劃建設社會福利設施1處,至規劃期末社會福利設施用地6.6公頃。
3、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為192.9公頃,占城市建設總用地的6.5%。
構築縣級、片區級和組團級三級商業中心網路體系,同時分類引導市場合理布局。
縣級:即新城區商業中心及老城區商業中心。
片區級:片區服務中心是滿足大型居住社區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布置區。
組團級:商業中心結合居住區統一設定,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明確其用地規模和位置,宜以超市、商業街的形式布置。
4、工業用地
通過對來城工業用地的布局與整合,規劃形成以一類工業用地為主導的經濟開發區,以機械製造、玩具加工、服裝生產為主導產業;形成以化工產業為主導的城市東北部的化工集中區,至2030年,來城工業用地規模控制在879.0公頃,占城市總建設用地的29.6%。
5、物流倉儲用地
規劃依託縣經濟開發區,於環城西路、西環路周邊片區規劃倉儲物流用地,規劃面積25.3公頃,占城市總建設用地的0.9%。
4.6城區道路系統規劃
本次規劃將城市道路等級劃分為快速交通通道、主幹道、次幹道、支路四個等級。
(1)快速交通通道
不直接服務於城市用地,主要承擔內外交通的快速集散。由於快速路的修建對城市用地具有一定的分隔影響,所以儘量避免在城市快速路穿越城區主要用地組團,同時避免在快速路大型立交附近布設吸引大量人流、物流的大型公建。快速路的進出交通通過城市主幹道進行疏散。
規劃快速路主要城市東側、西側,即現狀S312省道,結合交通發展十三五規劃,依託312省道線型升級改造為G345,並經來城西側西環路聯繫滁州市區,同時,東環路同樣作為城市快速路,將來城外圍形成環狀快速交通網。
城市快速路與高速公路交通體系連線,構成城市快速外環線。城市快速路紅線寬度為50米,計算行車速度為80km/h,兩側設定20米綠化帶。快速路兩側採取封閉式,設出入口匝道,中央設分隔帶。
(2)城市主幹道
規劃以城區現狀道路網為依據,以主幹道為基本骨架,以次幹道為補充,來安城區主幹道路主要有“塔山路、永陽路、建輝路、平陽路、新豐路、陳郢路、中央大道、勝利路、裕安西路、頓邱路、來安大道、建陽南路、白鷺大道、黎明路、經一路、迎賓大道”等16條,構成城市主幹路網,規劃道路紅線24-70米。
(3)次幹道
次幹路是聯繫城市各片區內的主要幹路,聯繫主幹路,與主幹路組成城市幹道網,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同時又兼有生活性服務功能。規劃城區次幹路道路紅線按18-36米控制,主要採用一塊板和三塊板的斷面形式。
(4)支路
支路是直接深入城市用地內部的道路,以服務功能為主。除了具備“通達”功能外,還應滿足公車輛行駛的需要。
根據用地所在區位的特點,確定不同的支路網密度指標;紅線寬為15~24米,計算行車速度為20km/h。
4.8 城區綠地系統規劃
1、規劃目標
利用來安縣自然的水系格局及生態網路系統,確定與城市用地布局相適應的多級園林綠地結構,完善城市功能組團分隔,營造自然與人工的立體綠化網路,滿足城市對綠地的各種功能要求,使來安成為綠地分布合理、景觀優美、功能齊全、特色突出的生態城市,規劃期末(2030年)達到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2、規劃布局結構
城區綠地系統強化生態、遊憩、景觀三大功能的有機結合,採用“點、線、面”結合的綠化系統,構建“五園七廊“的城市綠地系統,與外圍區域生態本底等生態相連。
“五園”:即來安城區內5個大型城市級公園,主要包括“來安公園(城北公園)、政務公園(蝴蝶公園)、城西公園、中央公園、平陽公園。
“七廊”:結合來城內部城市水系而重點打造7大城市濱水綠廊,主要包括:“平陽河、東乾渠、西乾渠、二里河、三里河、老城河、新城河7大城市濱水綠廊。
3、綠地系統規劃
(1)公共綠地規劃
規劃設定城市級公園、社區級公園及街頭綠地三級公共綠地體系構成。2030年公共綠地用地規模控制在315.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6平米。
城市公園包括來安公園(城北公園)、政務公園(蝴蝶公園)、城西公園、中央公園、平陽公園等5個大型城市公園,輻射來安城區,提升城市綠化品質,為市民提供休閒遊憩場所。
社區公園主要是指構成城區7大濱水綠廊的局部放大節點上的小型城市公園,作為城市公園的有效補充,輻射周邊社區組團,滿足市民日常休閒需求。社區公園主要服務於居住區和居住小區,結合地形和水體,種植小喬木、花灌木和花草,其間再配以小徑、坐凳、休閒娛樂、報廊等小品。一方面起到良好的綠化效果,改善城市景觀、環境質量和城市的生態環境;同時能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動、社會交往、遊憩散步場所。
街頭與帶狀公園綠地對美化城市環境,改善市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規劃根據現狀用地條件及改造搬遷的可能性,在城區內部空間節點區域的小塊空地布置塊狀公園綠地。
(2)防護綠地規劃
交通防護綠地:快速路防護綠頻寬度單側不宜小於30米,交通性主幹道防護綠頻寬度單側不宜小於20米。
衛生防護綠地:以下場所周圍必須設定防護綠帶,淨水廠周圍寬度應不小於50米;污水處理廠周圍寬度不應小於50米;垃圾處理廠周圍寬度不應小於100米。
工業防護綠地:工業用地與居住生活區之間應保留不小於20米的防護綠帶。
高壓走廊防護綠帶:500kv、220kv、110kv高壓走廊下均應按規定設定防護廊道,廊道內綠化植物應以低矮的灌木、花卉、草坪等植物為主。
(3)廣場用地
規劃廣場用地總面積為10.6公頃,占總建設用地的0.4%。廣場綠化應根據各類廣場的功能、規模和周邊環境綜合考慮,公共活動廣場集中成片綠地不應小於廣場總面積的25%,並應設計成開放式綠地;車站、碼頭等處的集散廣場綠化樹種應具有地方特色,且集中綠地面積不應小於廣場總面積的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