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是指2016年8月上海市政府為了上海市城市總體發展指定的檔案。

總體規劃提出上海將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為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態之城,並對人口、建設用地等指標進行進一步約束。規劃提出,堅守土地、人口、環境和安全四大底線。

此前上海提出到2020年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以內,此次規划進一步提出,到2040年,也要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另外,上海的發展將與周邊區域實現融合發展。根據規劃草案,未來將構建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地區協同發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鐘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
  • 外文名:Shanghai city master plan (2016-2040)
  • 制定時間:2016年8月
  • 制定單位上海市人民政府
  • 規劃時間:2016年-2040年 
  • 規劃範圍:以上海為中心的大都市圈 
規劃內容,限制規劃用地,公共運輸全覆蓋,上海大都市圈,民生建設,嚴控碳排放總量,人均綠地面積翻倍,社會公示,檔案籌劃,

規劃內容

限制規劃用地

按照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要求,全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
一是最佳化用地結構,確保生態用地(含綠化廣場用地)占市域陸域面積比例在60%以上,增加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等用地的比例,堅持農村居民點用地最佳化與拆並並重,積極推進存量用地二次開發和低效工業用地減量。
二是實現廣域空間統籌,注重陸海統籌開發,積極開發低空空域,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構建陸海空開放型國土開發格局。
三是促進空間複合利用,探索商業、辦公、居住、公共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等用地的複合開發,推進軌道交通場站的綜合開發利用。

公共運輸全覆蓋

規劃提出,要完善“中央活動區-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社區中心”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強化城市副中心功能。包括9個主城副中心、5個新城中心和2個核心鎮中心。至2040年,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提高中心城軌道交通服務水平,加密中心城北部、東部地區的軌道交通網路,在中環附近形成城市軌道環線,增強沿黃浦江等主要客運走廊的服務功能,確保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條軌道交通線路直接服務。
至2040年,中心城公共運輸出行占全出行方式比重的50%以上,綠色交通出行比重達到85%,軌道交通站點600米麵積覆蓋率達到60%以上。

上海大都市圈

來上海將構建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地區協同發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鐘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應。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有的飛機場和火車站基礎上,上海還將再新建一座機場和一個火車站。建成後,新建的上海東站將和已有的上海浦東機場一起成為繼虹橋樞紐外上海的的第二個交通樞紐。與江蘇浙江共同打造打造90分鐘都市圈。

民生建設

“上海2040”指出,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和廣場,5分鐘步行可達率90%;包括社區公園、小廣場、街角綠地等,實現人均4平方米的規劃目標; 生活性平均出行距離控制在2.5公里以內; 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可達覆蓋率達到100%。
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一是通過15分鐘的步行距離,就能夠解決市民在社區里基本生活,乃至工作、休閒、學習等需求。二是傳統社區以生活為主,面向未來的社區把工作、休閒包括學習、創新需求都包括在裡面,意味著土地利用方式也要相應的轉變,是一個複合社區。三是未來這座城市人口結構或者說城市功能會發生改變,這個社區也是一個不斷成長或者說有機更新的社區。四是社區是一個開放的共享社區,不是封閉的,空間是按照上海已有的優勢,構建一個小的公共空間,不僅服務社區居民也對市民開放,這樣使社區成為改善城市生活,提升這個城市競爭力的基本載體。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莊少勤指出:“15分鐘社區生活圈是這次規劃的亮點,社區是城市基本單元,可以說是城市的細胞,城市生活方式的改變乃至於城市發展方式的改變,都可以從這裡開始。在網際網路背景下,社區作用不光是生活場景,也可以作為工作場所,這次規劃當中從改變社區開始對外來城市持續發展產生新的動力。

嚴控碳排放總量

在“上海2040”中,提出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升城市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全市碳排放總量與人均碳排放於2025年達到峰值,至2040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減少15%左右。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水系連通性,市域河面率提高至10.5%左右,提高城市防汛除澇能力; 增強地面沉降監測與防治能力。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極端氣候影響。 按照“上海2040”的規劃,未來上海將顯著改善環境質量。力爭2040年PM2.5濃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高度聚焦水環境改善,2030年前實現水功能區全面達標。

人均綠地面積翻倍

規劃提出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路、功能複合的市域生態空間體系,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
至204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在生態空間格局上,郊區以10片生態保育區和9條生態廊道等生態戰略保障空間為基底,推進生態林屏障建設,保護濱江沿海生態岸線和灘涂,推進國家公園以及郊野公園建設;中心城周邊地區以外環綠帶、近郊綠環和16條生態間隔帶為錨固,防止主城區進一步蔓延; 中心城內加快實施10片楔形綠地,結合重要轉型地區新增若干100公頃以上大型公園,加強13條濱河綠帶建設。

社會公示

“開門做規劃”,在全過程公眾參與中,“以人民為中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以下簡稱“上海2040”)於8月22日面世。2016年8月,“上海2040”正式啟動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公示。
本次規劃將形成“1+3+1”的規劃成果,其中“1”是城市總體規劃報告,“3”是報告附屬檔案,包括專項規劃大綱、分區規劃指引和行動規劃大綱;同時,在“1+3”的基礎上精簡提鍊形成了1份規劃文本圖集。按照《城鄉規劃法》、《上海市城鄉規劃條例》要求,此次公示內容包括城市總體規劃報告和規劃文本圖集全文,公示時間為一個月,從8月22日到9月21日。

檔案籌劃

2016年8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局長莊少勤介紹了“上海2040”草案主要內容。其中提出上海將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為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態之城,並對人口、建設用地等指標進行進一步約束。規劃提出,堅守土地、人口、環境和安全四大底線。此前上海提出到2020年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以內,此次規划進一步提出,到2040年,也要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
另外,上海的發展將與周邊區域實現融合發展。根據規劃草案,未來將構建上海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地區協同發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鐘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應。
到204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