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琉球錄三種

本書(二冊二九○面一七四、○○○字)為一集刊,共收明代「使琉球錄」三種,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使琉球錄三種
  • 類別:史書
  • 相關年代:明
  • 語言:文言文
考明代歷遣使臣冊封琉球中山王,除洪熙元年遣內監柴山外,其後均以給事中為正使、行人為副使。自正統八年至崇禎六年,凡十二使:正統八年,俞忭、劉遜;十二年,陳傅、萬祥;景泰三年,陳謨、董守宏;七年,李秉彝、劉儉;天順七年,潘榮蔡哲,成化八年,官榮韓文;十五年,董旻張祥,嘉靖十三年,陳侃高澄;四十年,郭汝霖李際春,萬曆七年,蕭崇業、謝杰;三十四年,夏子陽王士禎;崇禎六年,杜三策、楊掄。在歷遣封使中,嘉靖十三年陳侃首上「使琉球錄」,其後郭汝霖、蕭崇業、夏子陽諸使均踵事之。本書收有陳、蕭、夏三錄,郭錄則付缺如(按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有此錄,惜未得收入)。陳錄「自序」有云:『凡道途山川風俗人物之實、起居日用飲食之細,皆得耳目之所親究;乃知舊存紀載,殆郢書、燕說之類。志其略、辨其異,此錄之所以不容已也』。「使錄」分「使事紀略」、「群書質異」兩部,所謂「志其略、辨其異」耳;另益以敕諭、題奏以及其它文獻,俾供考鏡。蕭、夏二錄並各刊有「琉球過海圖」,詳志針路、道里(更數)。所有三種「使錄」體例相仿,大致後錄本諸前錄而增益。蓋明代以前各種載籍所見琉球,究指今日之琉球抑為今日之台灣,爭論不已;因有前輯第一九六種「流求與雞籠山」,匯集有關琉球與台灣之紀載,用裨研究。「使錄」由於封使親臨其境,聞見所得,益可互證。按琉球入貢、請封始於明初;貢道由閩以達京師,歷遣封使航海,亦由閩啟行。下論封貢,俱以台灣北部海面雞籠嶼、彭佳嶼(「使錄」稱平嘉山或彭佳山)、釣魚嶼等為往返(指封往、貢返)所經指針;當時對於海上情形,不能謂非熟悉。但遠隔數千里之琉球已早與交通,而近在咫尺之台灣反至後來始得其真象?此乃殊值研究之一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