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de孩子也是天才

你de孩子也是天才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世界上沒有最笨的孩子,只有最笨的父母。只要你樹立了正確的教育理念,“笨蛋”孩子也會成為天才。對一個孩子而言,零分與一百分並不是一道天塹,若有興趣做媒,差生就可以變成優生。

你理解自己的孩子嗎?呵護童心,必須以孩子理解的方式。對孩子,父母的愛是最美的語言。孩子有偏見,愛他;孩子有錯誤,也愛他。果子總有熟了的時候,汗水和愛心總有回報。

基本介紹

  • 書名:你de孩子也是天才
  • 作者:邵澤水,張文剛
  • ISBN:9787508717050
  • 類別:文學類
  • 頁數:254頁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正文語種:漢語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世界上沒有最笨的孩子,只有最笨的父母。只要你樹立了正確的教育理念,“笨蛋”孩子也會成為天才。對一個孩子而言,零分與一百分並不是一道天塹,若有興趣做媒,差生就可以變成優生。
你理解自己的孩子嗎
呵護童心,必須以孩子理解的方式。對孩子,父母的愛是最美的語言。孩子有偏見,愛他;孩子有錯誤,也愛他。果子總有熟了的時候,汗水和愛心總有回報。
好母親是一本書,
為什麼有的父母說了很多,孩子卻沒有記住一句?為什麼有的父母說了一句,孩子卻銘記一生?好父親是一座山,好母親是一本書,輕輕翻開一頁,便可終生受益。
孩子的問題在哪裡
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裡,才能一語中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有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裡。

編輯推薦

我們做了什麼?我們今後怎么做?我們錯在哪裡?我們怎樣能做得更好……這些問題需要父母做出回答。 針對上述問題,為了幫助廣大父母釋疑解惑,作者查閱了大量國內外家教資料,從中廣收博取,沙裡淘金,呈現給大家的是個案,是真知,是榜樣,是教訓,是思考。讀過《你de孩子也是天才》,也許不會解決你的全部問題,但可以給你一把鑰匙,一個指引,一個方向。

目錄

第一章 是誰剪斷了孩子的翅膀
第二章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第三章 你理解自己的孩子嗎
第四章 好母親是一本書
第五章 孩子的問題在哪裡
第六章 方法價更高

序言

人一旦做了父母,就有了一種責任;有了這種責任,就會把精力傾注到孩子身上。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份又一份家教答卷。
我國古代神童方仲永的故事是意味深長的。王安石曾說:“仲永有聰慧的天賦,他的這種天賦,遠遠超過了一般有才能的人。但是結果他卻成了一個平常人,那是由於他放棄了後天教育的緣故。”仲永是個天才毫無疑問,但天賦的聰慧並不等於才能,有天賦的人放棄學習和後天教育,則天賦消失;沒有天賦的人,只要努力刻苦攻讀,注重後天教育,照樣可以成才。“10歲神童,15歲才子,過20歲是凡人。”講的正是不良的教育對英才和天才的毀滅。
類似的故事在上個世紀的美國也發生了一次。神童賽達斯6個月會認英文字母,2歲能看懂中學課本,4歲時已發表了3篇500字的文章,在6歲生日晚會上他又公布了一篇解剖學論文。他12歲破格進入哈佛大學,14歲那年卻因患精神病入院。21歲時,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商店店員。
上述天才的故事只是個案。美國心理學家特爾門的調查也許會給我們提供更為科學的結論。他在1921年一1923年期間,選擇了1528名智力超常的中小學生,做學校調查和家庭詢問,詳細了解老師和家長對他們智力的評價,並對1/3的人做了體格檢查。
1928年,他又重訪了這些學生所在的學校和家庭,了解他們進入青少年時期智力變化的情況。1936年特爾門仍以通信隨訪方式掌握這些成年人在不同工作崗位上才能發展的狀況。1940年,他把這些研究對象邀集到史丹福大學座談,並做了一次心理測驗。以後他仍然堅持每隔5年做一次通信調查,直至1960年。
特爾門逝世後,美國心理學家西爾斯等人繼續進行這項研究。1960年這些研究對象平均年齡已達49歲。西爾斯對其中80%的人做了一次通信調查。1972年,他又對其中67%的人進行通信隨訪。這時,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已達60歲。
持續半個世紀的這項調查研究表明:
1.早期智力超常並不能保證成年以後具備傑出的才能和卓有建樹。
2.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同兒童時期智力的高低關係不大。
3.有才能有成就的人,並不都是老師和家長認為十分聰明的人,而是那些長年鍥而不捨、精益求精的人。
這項研究於1976年獲美國心理協會頒發的卓越貢獻獎。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即使是稟賦超常的人,也只有在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有利環境的薰陶下,再經過自己長期艱苦努力,方能成才。
由此來看,追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天才,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可能是錯誤的。一般稟賦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為非凡的人。
可是,我們今天幾乎天天在目睹扼殺孩子天賦的悲劇。有的父母期望值過高,不惜拔苗助長,帶給孩子的是心智疲憊的野蠻摧殘;有的父母因孩子學習成績差,便以為“種的是龍種。收穫的卻是跳蚤”,而漠視對孩子的教育,甚至不管不問;有的父母忽視對孩子個性的發現和尊重,從自己的願望出發,天天在命令孩子“乾什麼”、“怎么乾”,而沒有人問問孩子“怎么想”,帶給孩子的是沉重的精神壓力……
我們做了什麼?我們今後怎么做?我們錯在哪裡?我們怎樣能做得更好……這些問題需要父母做出回答。
針對上述問題,為了幫助廣大父母釋疑解惑,我查閱了大量國內外家教資料,從中廣收博取,沙裡淘金,呈現給大家的是個案,是真知,是榜樣,是教訓,是思考。讀過本書,也許不會解決你的全部問題,但可以給你一把鑰匙,一個指引,一個方向。最後還有一個忠告:當你對一棵樹微笑的時候,樹會開花;當你視孩子為天才的時候,孩子就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