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湯

佝僂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臨證撮要》,名見《古今名方》。具有補肝腎,調脾胃之功效。主治佝僂病,頭項軟弱,口軟唇弛,咀嚼無力,手足握舉站立行走均遲緩,智力低下,有時抽筋,口唇舌淡而白,脈氣軟弱。

基本介紹

  • 出處:《中醫臨證撮要》
  • 功用:補肝腎,調脾胃
歌訣,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

歌訣

孩童佝僂父母憂,愛立此方善為謀;補益肝腎調脾胃,治必求本疾可瘳。

組成

懷山藥、牡蠣、生龜板、黑芝麻各15g,懷牛膝、熟地、茯苓各9g,制首烏12g,山萸肉、生白朮、西黨參、全當歸各6g,益智仁3g,大紅棗3枚。

用法

上為細末,和勻。每早、晚開水沖調4.5g,同時服用炙黃芪9g,大紅棗5個,濃煎,連湯帶棗一次服完,每日1次。

功用

補肝腎,調脾胃。

主治

佝僂病,頭項軟弱,口軟唇弛,咀嚼無力,手足握舉站立行走均遲緩,智力低下,有時抽筋,口唇舌淡而白,脈氣軟弱。

方義

方中懷山藥、牡蠣、生龜板、黑芝麻滋陰補腎;牛膝、熟地、茯苓、制首烏等養血舒筋;白朮、益智仁、黨參、當歸健肝調胃,補益氣血。

運用

小兒佝僂病,與先天稟賦及後天調養有關,主要在後天的調養。脾胃為後天之本,故本方以調脾胃並補先天,益肝腎,強筋骨。但佝僂之治,非一時之效,須堅持數月方顯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