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大教堂穹頂

佛羅倫斯大教堂穹頂

佛羅倫斯大教堂穹頂的工程歷時14年,完成於1434年。佛羅倫斯大教堂穹頂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之一,內徑為43米,高30多米,在其正中央有希臘式圓柱的尖頂塔亭,連亭總計高達107米。巨大的穹頂依託在交錯複雜的構架上,下半部分由石塊構築,上半部分用磚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佛羅倫斯大教堂穹頂
  • 地理位置佛羅倫斯
  • :30多米
  • 完成於:1434年
設計特點,修建歷史,建築特色,

設計特點


頂高106米,由其時義大利著名的修建師勃魯涅斯基策劃,穹頂的基部呈八角平面形,平面直徑達42.2米。
基座以上是各面都帶有圓窗的鼓座。穹頂的構造分表里兩層,內部由8根主肋和16根間肋組成,結構公道,受力勻稱。內部牆壁上有一幅著名的壁畫《最後的審判》。同時,職員可以議定環廊抵達穹頂內部。
在中央穹頂的外圍,各多邊形的祭壇上也有一些半穹形,與上面的穹頂上下呼應。它的外牆以黑、綠、粉色條紋大理石砌成各類格板,上面加上精良的鐫刻、馬賽克和石刻花窗,顯現出特別富麗的品格。整個穹頂,總體外面穩健端莊、比例融洽、沒有飛拱和小尖塔之類的器材,程度線條清楚。
穹頂是文藝中興早期修建的代表作,也是佛羅倫斯都會修建的標記性修建,它把文藝中興時期的屋頂方法和哥德式修建品格完好地連合起來了,有清楚的過渡特性。除大教堂以外,整個修建群中的鐘塔和洗會堂也是很精良的修建,鐘塔高88 米,分4層,13.7米見方;建於1290年的洗會堂高約31.4米,修建外面端莊平衡,以白、綠色大理石飾面。

修建歷史

佛羅倫斯主教堂的穹頂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美術在建築方面的第一個傑出成就。
這個教堂原是十三世紀末佛羅倫斯手工業行會從貴族手中奪取政權後,為紀念共和政體的而建,但教堂的屋頂由於跨度太大,技術難度高,遲遲未能完成。直到十五世紀初,才由出身行會工匠、在機械、鑄工、透視學、數學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樹的傑出的雕刻家和建築師布魯涅列斯基成功建成。
在此之前,古羅馬和拜占廷的建築雖然也使用大型穹頂,但在外觀上是半露半掩的。而布魯涅列斯基設計的這一穹頂,則把它特別加以強調,在穹頂的底座特地砌了高12米的一段鼓座,使穹頂顯得非常突出,連頂上的採光亭在內,教堂頂部高達107米,穹頂的直徑為45米,比羅馬萬神廟的園頂還大,堪稱史無前例,是文藝復興時期創新精神的突出體現。所以,佛羅倫斯主教堂的穹頂一直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代的第一朵報春花。

建築特色

佛羅倫斯大教堂的穹頂採用了拜占庭教堂的集中型制,穹頂呈八角形,跨度42.2米,高107米,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穹頂。為減弱穹頂對支撐的鼓座的側推力,布魯內萊斯在結構上大膽採用了雙層骨格券,八邊形的稜角各有主券結構,與頂上的採光亭連線成整體,這個穹頂在歐洲的建築史上前無古人。
為突出穹頂,設計者特意在穹頂之下修建一個12米高的鼓座。為減少穹頂的側推動,構架穹面分為內外兩層,中間呈空心狀。
大教堂建築的精緻程度和技術水平超過古羅馬和拜占庭建築,其穹頂被公認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的第一個作品,體現了奮力進取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