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中國

《佛教與中國》是巨贊所著作品,出自於《巨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佛教與中國
  • 作者:巨贊
  • 作品出處:巨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佛教與中國,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牽涉的方面太寬,真要詳細講起來,非幾年不可,也不是兄弟的學力所能及,現在只能夠把中國何以能接受佛教的原因說一說。因為佛教雖然發源於印度,而在印度只流傳了一千二三百年(自佛滅一年——西紀前486年至西紀第8世紀),在中國則自漢明帝永平年間(《化胡經》說七年遣使,十八年還,《弘明集》卷一引《吳書》謂在十年,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則又謂七年感夢,十年還漢),到現在已經一千八百七十多年,不能不算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個大大的奇蹟。這當中是有原因的,應該先提出兩個問題來討論:第一,佛教西來以前,中國文化的動態。第二,佛教的本質。
講到佛教西來以前中國文化的動態,似乎又不得不從荒遠的古代說起。大家曉得文化的構成,是不能離開地理條件的,尤其是在洪荒的原始時代。埃及的東西南三方面受著沙漠的保護,北部雖然是海,但在尚未通航之前,保障的力量並不弱於沙漠,又加上水源的供給無缺,氣候的適當,所以埃及在西紀四千年以前,早已開創了文化。巴比倫也是這樣,底格里斯、幼發拉底兩條河經過平原流入大海,造成許多沼澤與潛池,在三邊形成一種極有價值的保障,東南面又是海,因此巴比倫文化的開創時期,約略和埃及相等。但因地理條件比埃及複雜,所以歷史也不如埃及的簡單。回過來再看我們中國,南方和東方都是大海,北面則為遼闊無垠的沙漠,當然都是很好的保障,西方雖然有路可通,但高山峻岭,外族並不能由此襲擊我們。同時地位在赤道25度以北,氣候寒暖適宜而有變化,三條大河橫貫東西,水源的供給也很豐富。自然太愛護我們了,所以我們的文化,並不像埃及巴比倫的一樣,早已變成了歷史上的舊賬。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巨贊(1908—1984),江蘇省江陰市貫莊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青年時代畢業於江陰師範學校,曾就讀於上海大夏大學。他是我國著名的佛教高僧,生前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等職,與教內外文人、學者來往廣泛,學術洞見頻出。還曾主編或編輯多種刊物,如解放前主編的《獅子吼月刊》,解放後主編的《現代佛學》等,是佛教界難得的學者型僧才。1984年,巨贊法師圓寂於北京,享年76歲。編者簡介黃夏年,1 9 5 4年1 0月1 5日生,江蘇省常熟市人。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專業宗教學,方向佛教學。曾任《世界宗教文化》主編,《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編。發表各種學術文章900餘篇,總字數700餘萬字。出版佛教論文集《中外佛教人物論》和《西來東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論集》、《解脫道論》、《當代佛教論集》等,主編過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多本和佛教刊物數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