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靜安寺

佛山靜安寺

佛山靜安寺坐落在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古佛山舍利塔腳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此地群山環繞,崗凝翠疊,文物古蹟眾多;寺院後山上倖存有佛牙舍利塔一座,雖經千年風殘雨蝕,仍巍巍聳立,靈韻不減。塔下內深數丈寶石內安放佛祖靈牙舍利一顆,內嵌舍利子七百餘枚,為世所罕見之佛寶。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史實記載,主要景點,

歷史沿革

據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御弟刺葛的封地遼義州中(現元寶山區美麗河鎮大營子村轄區內)。因太宗御弟麻達軍征戰殺戮甚重,其重孫耶律昌允任涿州建雄軍節度使時,深感祖輩損德甚重而生慈悲向善之心,立下宏願建立一處佛教道場而未果,昌允妻蘭陵郡夫人為完成先夫遺願於遼道宗清寧八年(1062)開工,至遼道宗鹹雍八年(1702)歷時十一載,建成靜安寺。寺成訊息上達皇室,遼道宗皇親賜寺名——靜安。寺內各個殿堂俱全。僅寺地就三千頃之多,可見占地之廣規模宏大。因歷史原因早期損毀,部分殘牆留於今世,闢為農院文革時期徹底毀滅。今寺院附近隨處可見青磚板瓦。
二00七年四月,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由五台山下院海城牛頭山雙全寺主持《釋上覺下能》老法師恢復靜安寺建設。規劃占地10萬平。採取遼代磚木結構建築風格,完備各殿堂建設為。其中大雄寶殿(亦稱萬佛寶殿)占地1250平,內供奉5米高三如來鎦金銅像,四大菩薩及萬尊鎦金銅像尉為壯觀。兩廂還建有三層千手殿,三層地藏殿,等十五座殿堂,僧住用房100間,寺內塑漢白玉南海觀世音,像高二十六米,被譽為塞北第一普陀。
恢復靜安寺工程造價1.5億元人民幣。2006年開始興建,計畫四年完成。由於社會各界善心努力,目前已籌到善款七千五百餘萬元,大雄寶殿、山門、天王殿、露天觀音,觀音殿、僧舍主體建築已告完成。
佛山靜安寺
佛山靜安寺的恢復重建,是我內蒙古邊塞之地一大佛門聖地。位於內蒙古東南部第一大佛教漢傳道場,更體現出內蒙古赤峰市遼代佛教文化恢復和保護。為佛教四眾弟子弘揚健康的佛教文化,堅定佛教信眾正念、抵制邪教、穩定社會、教化人心、淨化一方、創造社會和諧。

史實記載

據已發現的遼《創建靜安寺碑銘》記載,遼建雄節度使、左千牛衛將軍、檢校太師耶律昌允曾有夙願“肇開勝藍”,其妻蘭陵夫人蕭氏淑惠“抱未亡之永恨”,“發大勇猛之勝心”,於遼道宗年間耗巨資歷時十二載建成靜安寺。建寺其間,昌允長子耶律佶得佛牙一顆,上附舍利七百餘粒。蘭陵夫人遂選寺之乾位,于山巔之頂,掘地深逾數丈藏利子於其中,又在其上修佛塔一座,曰永安塔。2000年8月在整理挖掘塔山前麓被盜掘的古墓時,發現了《大橫帳故建雄節度使崇錄大夫檢校太師右千牛衛上將軍知涿州軍州事耶律昌允妻蘭陵夫人蕭氏志銘並序》及以契丹大字型書刻的《耶律昌允墓誌》,進一步確定了內蒙古赤峰市靜安山、靜安寺、永安塔的史實。2000年10月,隨著一盒大遼國蘭陵郡夫人蕭氏墓誌出土,塵封千餘年的幾總歷史懸案大白於世。其中千年錢關於佛界聖跡就有三聞。一是地出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美麗河鎮大營子村北現在人稱元寶山的大山,千年前稱為佛山。二是燎代佛教著名寺院“靜安寺”就坐落在大營子村內,地下基礎尚存。三是大營子遼塔是供奉佛牙舍利的寶塔,佛牙舍利安然存於塔下山內。
佛山靜安寺
2001年初,當考古專家對蘭陵郡夫人蕭氏墓誌解讀時,將文內的任務時間地點一一與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成書《欽定熱河志》中收錄的“創建靜安寺碑銘”相對比,同時參考了與蕭氏墓誌同一地區出土的墓誌殘石的內容,確定了當地的元寶山在遼代或遼以前稱為佛山。而靜安寺則是蘭陵郡夫人為完成先夫宏願,主持建造的。;並在靜安寺碑銘文內記有蕭氏夫人長子耶律佶,供職於朝,都征雜務時得佛牙一顆,舍利子七百餘粒,視為尊崇,在靜安寺的乾位山顛上,挖深餘數丈而安於山石之內,後在其上成塔。經查資料可初步認定,該佛牙及七百餘粒舍利子應是遼世宗“天祿三年”(949年)供奉於燕京仙露寺塔的聖物。

主要景點

關於佛山,今廣東有一山名佛山,據辭海佛山條載“因唐時從山上挖出佛像而得名”。唐時廣東已是經濟發展,人煙稠密,佛教興盛的地區,得佛像而命名不組為奇。而元寶山地區在遼或遼以前時期正是人煙稀少,戰亂頻起的烽煙之地,唐時當地也是蠻夷地區,此山能命名佛山,應有很殊聖的瑞像才能得名。而蕭氏夫人一族就時代生活在這佛山聖地,發心建造宏大的佛教道物是理所當然的了。但起長子能在任職中,從士兵手中得佛牙舍利奉或佛山家鄉,此緣可為不可思議,佛牙舍利回到佛山供奉必因殊聖之因而成千古奇緣。
佛山靜安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