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宗

佛宗

佛宗淵源天台山是佛教在中國產生的第一 個宗派——天台宗的發祥地,也是禪宗重要的弘法道場。三國吳赤鳥年間(238—251),有 禪師來此結 茅苦修,是為佛教在天台山傳播之始。兩晉南北朝至隋,為佛教初盛期,特別是陳、隋之際 , 高僧智豈頁入天台山創法華宗,建12道場,使佛教大播, 影響深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宗
  • 地址:浙江台州天台山
  • 教義依據:《妙法蓮華經
  • 特點:是禪宗重要的弘法道場
禪宗,國清寺,真覺寺,高明寺,善興寺,

禪宗

唐代,禪宗在天台山有了很大發展 。五代十國及北宋初期是天台山佛教最盛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當時吳越偏安一隅,社會安 定,而且吳越王錢氏幾代均重僧好佛的緣故。明清以後,佛教在天台山呈停滯和衰落狀態, 新建、修建寺院均大大低於前代水平。據統計,三國赤烏元年(238)至民國的1700餘年間, 共 建佛教寺、院、庵、堂、亭等114處。最早建立的寺院有資福院、翠屏庵、回巒庵。資福院 ,位於天台山東麓,舊名“清化”,建於赤烏二年(239)。宋治平三年(1066)改興化,隆興 初(1163)改今額。翠屏寺,在天台縣西南45里處,天台山下。赤烏年間建,以山如屏峙,名 翠屏庵 ,宋治平三年(1066)改淨安院,明代改翠屏寺。回巒庵,建於赤烏二年,宋代改稱興教院、 興教寺,現存佛寺主要有國清寺、真覺寺、華頂寺、高明寺、方廣寺等。
佛宗

國清寺

國清寺,在天台縣北3公里天台山麓,是我國佛教天台宗發祥地、祖庭。原為天台宗實際 創立者智豈頁 大師修禪處,隋開皇十八年(598)晉王楊廣承智豈頁遺願建 立。初名天台山寺,隋大業元年(605)賜額國清 寺。唐會昌中,毀於兵火,大中五年(851)重建,柳公權為書“大中國清之寺”額。宋景德 二年(1005)改稱“景德國清寺”。建炎四年(1130)詔易教為禪。後寺屢毀屢建,現存建築為 清雍正十二年(1734)所建。寺院規模宏大,占地19600平方米,有殿宇14座,房屋600餘 間。 與南京的棲霞、山東靈岩、湖北玉泉合稱天下四大叢林。主要建築分布在三條軸線上,中軸 線上依次有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雨花殿前兩側有鐘樓、鼓樓。大雄寶殿內有雄偉的 釋迦弁尼坐像,通高6.8米,重13噸,為明代以青銅鑄成。兩側還有18羅漢塑像,為元代以 楠木雕成。西軸線上依次有安養堂、觀音殿、文物室、妙法堂。妙法堂有台宗講席,為寺僧 講 經說法之處。東軸線上依次有齋堂、方丈樓、迎塔樓。此外還有修竹軒、禪堂、靜觀堂等 建築。寺內有古梅一株,傳為隋代住持僧灌頂手植。寺外有隋塔一座,高59.3米,6面9級 ,空心,磚砌,四周還有許多浮雕佛像,形制挺秀。寺內藏有文物上千件,其中有隋代智 豈頁禪師貝葉經,清雍正年間“欽賜藏經”及唐代詩僧寒山 子的《寒山詩集》。日本名僧最澄大師於唐貞元 二十年(804)來此,從天台宗十祖道邃習教規,次年回國創日本佛教天台宗,故國清寺也被 日本佛教天台宗號為祖庭,常有日本教徒前來認祖參謁。寺外還有僧一行禪師之墓,掩映在 濃蔭之中。寺周五峰聳峙,雙澗環流,景色清幽,為天台勝景之一。

真覺寺

真覺寺,在天台縣北23里天台山中。隋開皇十七年(597)建。中有智豈頁禪師塔院。原稱定慧真身塔院 ,宋祥符元年改今額。塔院大殿中置大師肉身塔。塔高(連座)7米,2層6面,青石雕成,作 工極為精緻。第一層正面置智豈頁坐像。殿壁排列有天台宗 17位祖師畫像。其中之一即天台宗第十六祖高麗籍義通寶雲禪師。塔院屢毀屢建,現存建築 為明 代重修。寺外有一碑亭,中立《修禪道場碑》,為唐元和六年(811)行滿法師立,翰林學士 梁肅撰文,徐放書。碑石現已移至院內廂房中。

高明寺

高明寺,在天台縣東北20里處,以背倚高明山而得名,建於唐天?七年(910)。原為智豈頁禪師幽溪道場 ,明萬曆年間重建,1980年重修。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殿、楞嚴壇。寺周多奇石題刻, 有一巨石名“看雲石”,上刻“佛”字,直徑約7米,甚為壯觀。溪流之上,還有石樑形成 的圓通洞,使人不禁感嘆大自然造化的精奇。

善興寺

善興寺,初名華頂寺,位於天台山風景秀麗的華頂峰。原為智豈 頁禪師宴坐處,五代晉天福元年(936) ,德韶禪師創為寺。後屢毀屢建,現存大殿系1928年修。寺額題“華頂講寺”。寺周有太白 書堂及王羲之墨池。還有茅蓬數十,被稱為“七十二茅逢”,供齋期前來聚會的數百僧人居 住。茅蓬掩映在綠樹叢中,自成一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