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縣(佛坪)

佛坪縣

佛坪一般指本詞條

佛坪縣地處中國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南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東北部,東接安康市寧陝縣石泉縣,北臨西安市周至縣和寶雞市太白縣,西南連洋縣,距漢中150公里、西安200公里。古有儻駱、子午道,今有108國道和西漢高速公路穿越縣境。總面積1279平方公里。佛坪是“大熊貓的故鄉”和“中國山茱萸之鄉”。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9日,該縣已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佛坪縣
  • 外文名稱:Foping County
  • 別名:中國山茱萸之鄉
  • 行政區類別: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袁家莊、陳家壩、長角壩、大河壩、十畝地、石墩河、岳壩
  • 政府駐地:袁家莊鎮
  • 電話區號:0916
  • 郵政區碼:723400
  • 地理位置:陝西省漢中市東北部
  • 面積:1279平方公里
  • 人口:3.5萬(2010年)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佛坪話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坪嶼風景區、佛坪縣自然保護區
  • 機場漢中城固機場
  • 火車站:佛坪站(在建)
  • 車牌代碼:陝F
  • 行政代碼:610730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農業,工業,交通,衛生,教育,文化,民眾文化,古遺蹟,旅遊,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仙果寺,佛坪特產,銀杏,山茱萸,天麻,

建置沿革

秦朝為漢中郡城固縣。
佛坪縣局景佛坪縣局景
西漢時隸屬漢中郡安陽縣。王莽建新朝後隸屬新城郡安陽縣。
東漢時隸屬漢中郡安陽縣。
三國時隸屬蜀漢黃金縣(先)、蒲池縣(後)。
西晉時西部隸屬黃金縣,東部隸屬蒲池縣。
成漢時隸屬蒲池縣。
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成漢滅亡歸東晉,因廢興道、蒲池縣,又隸屬黃金縣。
南北朝時,蕭梁二至四年(公元503~505年)隸屬興道縣。北魏隸屬晉昌郡龍亭縣。
西魏大統十二年(公元546年)隸屬洋州郡黃金縣。後復設蒲池縣歸蒲池縣轄。
北周廢蒲池縣後,復歸黃金縣屬。
隋代隸屬黃金縣,歸洋州(治設今西鄉縣豐寧)轄;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黃金縣改屬漢川郡轄。
唐代隸屬揚州黃金縣。
五代十國期歸後蜀源州黃金縣轄。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黃金縣撤銷,併入真符縣,歸利州路洋州轄;南宋時仍為真符縣地,歸洋州轄。
元代,為洋州東部屬地,歸興元(漢中)路轄。
明朝,屬漢中府洋州(後改為洋縣)轄。
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0年),陝西設周洋縣丞於袁家莊。道光五年(1825)廢周洋縣臣設佛坪廳。
民國元年(1912),佛坪廳屬漢中府。民國2年(1913)2月,佛坪廳改為佛坪縣。民國3年(1914),佛坪縣屬漢中道轄。民國15年(1926)9月,佛坪縣城由佛爺坪遷袁家莊。民國17年(1928),省撤銷道建制,縣屬省直接管轄。民國24年(1935),陝西省政府以下設立行政督察區,佛坪縣屬第六行政督察區(公署在今漢中市)管轄。民國38年(1949)10月17日,陝西省特設十一、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8日,佛坪縣解放。佛坪縣屬陝甘寧邊區漢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屬陝南行署,1951年屬陝西省南鄭區專員公署,1954年屬陝西省漢中專員公署。
1958年11月4日,佛坪縣撤銷。秦嶺以北的板房子、厚畛子地區劃入周至縣,蒲河地區的陳家壩、石墩河劃入石泉縣,袁家莊、大河壩、西岔河、十畝地、岳壩、龍草坪、長用壩地區劃入洋縣
1961年9月,恢復佛坪縣,縣城仍設袁家莊。1968~1978年屬漢中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屬漢中地區行政公署,1996年6月後屬漢中市管轄。

行政區劃

141
袁家莊鎮位於佛坪縣中部,轄袁家莊1個居委會和黃家灣、袁家莊、塘灣、東嶽殿、王家灣、老庵、桃園、關溝、肖家莊、石堰溝10個行政村
84
陳家壩鎮位於佛坪縣東部,轄陳家壩村、孔家灣村、郭家壩村、金星村、三郎溝村5個行政村
70
大河壩鎮位於佛坪縣南部,轄五四、木耳溝、三河口、共力、沙坪、高橋、水田坪、柒坪8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
99
西岔河鎮位於佛坪縣中南部,轄西岔河、三教殿、銀廠溝、故峪溝、瓦寨、炒家莊、磨石溝、彭家溝8個行政村,35個村民小組。
388
位於佛坪縣西南部,轄大古坪村、岳壩村、草林村、栗子壩、廟壩村、女兒壩村、西花村、八畝田村、龍潭村、獅子壩村10個行政村
315
長角壩鎮位於佛坪縣北部,轄兩河、教場壩、沙壩、下沙窩、上沙窩、小南坪、龍草坪、東河、田壩9個行政村
56
石墩河鎮位於佛坪縣東南部,轄石墩河、薅林灣、回龍寺、金磚溝4個行政村
71
十畝地鎮位於佛坪縣南部,轄十畝地、譚家河、案板、鳳凰、聯合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

佛坪縣位於陝西省漢中地區東北部,地處秦嶺山脈中段南坡山巒腹地。秦嶺山脈主脊橫亘縣境北部,境內山巒重疊。地理坐標為東經107°41'至108°10',北緯33°16'至33°45'。縣城袁家莊,東到寧陝縣26公里;西南到洋縣28公里;南到石泉縣43.5公里;西到洋縣75公里;北到周至縣39公里;西北到太白縣100公里。東北(經周城公路)到西安市212公里;西南(經周城公路)到漢中市158公里。佛坪縣南北長約54.05公里,東西寬約50.25公里。總面積1279平方公里。
佛坪縣

地貌

佛坪縣地處秦嶺腹地,總體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縣境北界秦嶺主脊自西而東有黃桶梁、光頭山,為南北坡分水嶺,亦為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東有天花山、老庵子;西有爛店子梁、觀音山;中部有鰲山、文觀廟梁蜿蜒伸展,接連娘娘山主峰,構成倒掛的“山”字型骨架,形成低山和中山的高程差異,縣東西兩半以山相隔,匯集為金水、椒溪兩個水系。蒲河系過境水,與椒溪交於三河口。三條河道縱貫佛坪縣。山體多呈中切峽谷,溝壑縱橫,群峰四起。河溝兩岸分布大小不等的洪積、沖積、淤積台地,地勢較平坦,為基本農田的分布區。

氣候

佛坪縣屬暖溫帶氣候,有顯著的山地森林小區氣候特徵,成為特殊的亞熱帶北緣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由於東西向秦嶺主脊的屏障作用,使縣境氣候明顯區別北坡,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地帶。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季冷暖反覆交替,氣溫回升緩慢,雨少偏旱;夏季多洪,秋季多淋;冬季雪雨稀少,較乾燥。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佛坪自然保護區內共有保護植物23種其,中二類保護植物10種,三類保護植物13種。總共有植物5門180科1603種,其中地衣類5科12種,苔蘚類20科30種,蕨類24科71種,裸子類6科20種,被子類125科1470種。這些植物中,藥用植物904種,纖維類植物98種,糖及澱粉類植物130種,油脂及芳香油類植物248種,鞣料植物100種,觀賞類植物370種,其他資源植物136種。
佛坪縣雪景佛坪縣雪景
已發現野生紅豆杉群落、廟台槭獨葉草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3種。已發現野生中藥材10大類1000餘種,是名貴中藥材山茱萸的地道產區。

動物資源

清《佛坪廳志》載:佛坪縣“鳥獸恆畜外,有熊、豹、豺、狼、狐、兔、猴、獾、野豬、猯、獺、雉、鴇、鳩、鴉、鶉、鷹、鸛、鵲。水族亦有魚,然不多得”。《佛坪鄉土志》載:佛坪縣“動物常畜外,獸有野牛、山羊、熊、豹、豺、狼、狐、鹿、野豕;鳥有雉、松雞、鴇、鳩、鸛、鷹”。
佛坪已發現的野生脊椎動物433種(其中:魚類55種,兩棲類15種,爬行類27種,鳥類239種,獸類103種),種類之多,保存之完備,自然生態之完整,為陝西省之冠。其中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3種,二級保護動物39種;大熊貓野外分布密度居中國之首,被認定為秦嶺亞種,設有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水資源

佛坪縣河流屬長江水系,漢江支流。河網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77公里。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溪24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溪47條,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條。屬漢水一級支流1條,二級支流13條,三級支流20條。總長984.2公里,總流量為11.76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10.4萬千瓦,可開發5.1萬千瓦,是長江中上游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保護地和陝西“引漢濟渭”工程的調水點。

人口

1953年,佛坪縣總人口25496人,其中男14308人,女11188人。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64年,佛坪縣6181戶,24855人,其中男13744人,女11111人,農業人口22866人,非農業人口1989人。
1982年,佛坪縣總戶數7401戶、33828人,其中男18639人,女15189人;農業人口29296人,非農業人口4532人。
1990年,佛坪縣有35654人(含戶口不在佛坪縣的常住人口),其中男19839人,女15815人。0~5周歲3654人,12歲以上不識字的11405人。
2012年,佛坪縣總戶數11356戶,戶籍總人口33360人,其中:男性18163人,占總人口54.45%;女性15197人,占45.55%。農業人口26756人,占總人口的80.2%;非農業人口6604人,占總人口的20.1%。佛坪縣常住人口30094人,城鎮人口13711人,城鎮化率41.1%。
2016年,年末全縣總戶數11551戶,戶籍總人口33158人,減少396人。其中,男性17941人,占總人口54.11%;女性15217人,占45.89%。農業人口26683人,占總人口的80.47%;非農業人口6475人,占總人口的19.53%。全縣常住人口30200人,城鎮人口13596人,城鎮化率為45.02%。

經濟

農業

佛坪山多田少,農業基本條件差。建國前,生產力低下,耕作粗放,生產工具簡陋,刀耕火種,水利設施極少,作物品種單一,加之封建生產關係的束縛,因而農業生產落後,糧食產量極低,畝產僅五六十公斤,農村長期處於封閉的自然經濟狀態。豬、牛、羊、家禽等畜牧業生產及其它農副業難以發展,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民生活困苦。
建國後,經過反霸減租減息、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廢除了土地私有制,建立起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生產力得到解放。隨著教育、科技、交通事業的發展,農田水利設施的興修,農業基本條件不斷改善,使佛坪縣糧食、油料、畜牧業、多種經營生產迅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51~1957年,佛坪縣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76%,糧食總產平均每年增長4.4%。
1958年以後,雖然經歷“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錯誤的挫折,但在各級黨組織的積極工作和廣大農民的辛勤勞動下,大力開展農田建設,科學種田,推廣優良品種,改善農業基本條件,制止亂開荒地,控制水土流失,增大農業投資,使農業生產水平得到提高。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糧油生產穩步增長,農、林、牧、副全面發展,農民收入增加。
1989年,佛坪縣農業總產值1084萬元,比1949年增長5.3倍,糧食總產1155.6萬公斤,比1949年增長1.09倍。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94公斤。多種經營收入770.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4.89。人均純收入236元,農村的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2012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8252萬元,同比增長5.8%。其中豬、藥、菜三大產業產值1032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7%。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081.5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802.6公頃。其中,稻穀播種面積528.6公頃,小麥播種面積67.6公頃,玉米播種面積853.5公頃,大豆播種面積257.5公頃。油料播種面積213.6公頃,蔬菜播種面積465.8公頃。
2016年,全縣命名現代農業園區26個,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39個、家庭農場210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7個。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2.45億元,增長4.3%。糧食總產量9099噸,增長0.4%。

工業

民國時期,龍草坪、上沙窩、三郎溝建有紙廠,生產火紙、黑皮紙。袁家莊、西岔河、陳家壩等集鎮,開設有私營染坊、軋花、彈花、縫紉、鐵業、鑄蠟、織襪等業,規模小,收入微。
佛坪縣夜景佛坪縣夜景
50年代初,人民政府對私營工業、手工業實行保護和扶持發展政策,使手工業得到恢復和發展。1956年,開始對私營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實行公私合營,建立集體性質的手工業合作社(組)。
1958年,開始發展縣辦工業,在“大躍進”中,搞“全民大煉鋼鐵”運動,因技術、設備等條件不具備,煉出的鐵質量不高,只有少量鐵可用於鑄鏵,造成森林大量破壞和勞力浪費。1961年,按照中央指示,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停辦鐵廠等企業。1962~1965年,工業生產雖有回升,但不穩定。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工業生產癱瘓,產值下降。
1970年後,縣辦工業和農村社隊工業有所發展,但效益較差,尤其各社隊建立的木材加工廠(綜合廠),對林木資源破壞較嚴重,管理混亂,經濟效益差,大部分倒閉。1982年後鄉鎮企業和個體工業戶增加。1989年,佛坪縣工業產值比1953年增長223倍,由手工操作發展為部分機械生產,工業門類、產品種類增加,效益提高。
2012年,佛坪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2880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7026.5萬元。全部工業增加值4411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251萬元,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2160萬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為9.1%,比2011年提高0.4個百分點。
2016年,全年新納入規上工業1戶,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91億元,增長15.5%,實現增加值0.7億元,同比增長16.8%。

交通

佛坪自古交通閉塞,運輸靠人力挑背。歷史上境內雖有“駱”、“子午”古道的支道及黑水蒲河道,但時通時閉。鄉間道路、橋樑,主要依靠當地農民每年農閒季節自願結合或由紳士捐募修補。清代和民國初期,廳同知、縣知事倡導捐募和組織勞力修補地方道路和橋樑。
民國時期、交通事業由教建科管理,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所限,山區交通運輸事業落後。
建國後,從50年代開始修建佛(坪)洋(縣)馱道。1965年始修公路。1967年12月17日,第一條公路佛(坪)兩(河)公路通車。1970年12月通客運班車。1974年12月26日佛坪縣各鄉通公路,居漢中地區首位,列陝西省第三名,周(至)城(固)公路穿越縣內鄉鎮。
2012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012.5萬元,增長8.9%。佛坪縣境內公路里程465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9公里。

衛生

民國33年(1944),設有縣城鎮衛生所;佛坪縣有11家私人開業的中藥鋪,有18名中醫坐堂治病售藥。
1951年,佛坪縣僅有國家醫務人員5人,1954年8人,1957年13人。此後,每年由省、地醫藥衛生院校分配一定數量的畢業生,充實衛生隊伍。
1989年底,佛坪縣共有國家編制內的醫務人員189名,其中主治醫師17人,醫師90人,醫士41人,護理師6人,護士19人;大專文化程度15人,中專65人;中醫人員54人,西醫人員134人。
2012年,佛坪縣醫院、衛生院9所。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75床。衛生技術人員180人,其中:衛生防疫人員60人。產婦住院分娩比例達100% 。
2016年,佛坪縣醫院、衛生院9所。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75床。衛生技術人員210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70人 。

教育

佛坪自清代建置後,成立書院、義學,實行科舉教育。清代末年,改設學堂。境內讀書及中科第者甚少。
佛坪縣熊貓谷佛坪縣熊貓谷
民國時期,學校有所發展;至35年(1946)始設初級中學。
建國後,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50年代起逐步在各級有條件的村設立國小,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文化大革命”期間,教育事業受到嚴重影響;70年代初,教育事業有所恢復;1974~1976年教學秩序再一次受到“左”的錯誤的干擾。
1977年,恢復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入學考試制度;1979年後,學校教育重點抓提高入學率、合格率、鞏固率、畢業率,落實教學責任制,恢復教學秩序,提高教育質量。1982年開始,對建國後歷次政治運動中錯誤處理的36名教師進行複查糾正,平反冤假錯案。1984~1989年,重點抓集資辦學,改善辦學條件,調整學校布局,提高教育質量。1985年10月,經省教育廳、漢中地區文教局驗收,確認佛坪縣已普及國小五年初等教育,代表省政府向縣政府頒發了“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證書”、“嘉獎令”及錦旗,獎金1萬元。
2012年,佛坪縣有普通中學2所、國小10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19人,國小專任教師179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520人,國小在校學生170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85.5%。
2016年,全縣有普通中學2所、國小10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26人,國小專任教師155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289人,國小1573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升學率為91.9%。

文化

民眾文化

民歌
境內民歌分布區域廣泛,佛坪縣各地均有流傳,尤以高山地區為最多。民歌體裁多樣,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有三起頭,四句開,五句體、六句落,也有長達幾千句的長篇敘述事體。唱的形式有單人唱,二人對唱,有一領眾唱等。
社火
亦稱“啞巴戲”。佛坪縣清代至民國時,石墩河、大河壩、十畝地及陳家壩、袁家莊等地流行有地社火、平台社火,大河壩還流行高台社火。社火均選擇秦腔劇目中的一些折子戲扮演,如《白蛇傳》、《五典坡》、《送京娘》、《保皇嫂》等。

古遺蹟

佛坪廳(縣)城遺址
周至縣板房區厚畛鄉老縣城村。1825年築城,1825~1826年佛坪廳、佛坪縣城。據1986年考察,城牆及城門部分毀塌,城內僅有老街房3間,有監獄、文廟、廳署等遺址;城內外碑碣、古樹、石礎、石條、城磚(上刻“佛坪廳城磚道光五年造”)甚多。城外有城隍廟、佛爺廟、佛像、古塔、古鐘等遺蹟遺物。
秦漢遺址
大河壩鄉五四村椒溪河西馬家溝口二級台地上,北距大河壩街300米,西北距鄉政府約500米。遺址南北長70米,東西寬40米,地面開闊,上為稻田覆蓋。灰層長約20米,厚約0.2米,距地表0.3~0.5米。遺址內陶片很多,有凸弦紋紅陶片、細繩紋灰陶片、外繩紋內麻點灰筒瓦片、繩紋紅板瓦片。1988年11月,漢中地區文物普查隊鑑定為秦漢遺址。

旅遊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陝西省佛坪縣西北部,地處秦嶺中段南坡,周圍與陝西省龍草坪林業局、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陝西老縣城自然保護區、陝西省太白林業局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佛坪縣岳壩鄉為鄰,東、西、北三面均以山脊為界,南側以山脊、河流或道路劃分。東西縱深24.8公里,南北橫延22.0公里,面積29240公頃。2004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並獲世界旅遊組織“綠色環球21”認證。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理事會批准為生物多樣性示範基地。在中國近2000個自然保護區中,屬由中央部門直管的三個保護區之一,榮膺中國“首屆梁希科普獎”。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仙果寺

仙果寺源於三教殿,即佛、道、儒三教合一。原名三教殿,老殿址在西岔河鎮中心校。2007年在得到縣民政部門的批准後,由當地宗教人士自發組織了仙果寺籌建委員會,通過民間募集善款84萬元,在三教殿上壩組千年白果樹旁重新修建仙果寺。仙果寺共建成正殿一座,建築面積170m2,內塑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座神像。鋪設大理石廣場620m2,修建古樹保護圍欄,將千年白果樹用鐵護欄保護在廣場中心,成為仙果寺的一道獨特風景。

佛坪特產

銀杏

銀杏是世界上現存的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為中國特產樹種,被譽為“活化石”。銀杏的種子俗稱白果,用途廣泛。種仁營養豐富,既是滋補食品,又是常用的中藥,也是中國出口的土特產品,市場供不應求。佛坪縣野生銀杏分布廣泛,自90年代以來又大量引進良種苗木人工栽植。

山茱萸

山茱萸是中國傳統名貴中藥材,又稱棗皮、藥棗、山萸肉等。《本草綱目》列山茱萸為滋補上品,云:“久服,明目強力長年。治腦骨痛、療耳鳴、補腎氣、添精髓、止老人尿不節。”有較高的藥用食用價值。其味酸、澀,性微溫,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之功效。臨床廣泛套用,是加工六味地黃丸系列產品的主要原料。近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山茱萸含馬錢苷、山茱萸苷、熊果酸、齊墩果酸、多糖、維生素C、多種胺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抑菌抗病毒、調節人體免疫功能,降血糖和抗衰老等作用。
山茱萸山茱萸

天麻

天麻是一種常用的重要藥材。主治眩暈、頭痛、肢體麻木小兒驚厥等症。天麻塊莖含香莢醇、黏液質、維生素A等物質及甙類和微量生物鹼,對三叉神經有止痛特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天麻開發的保健營養食品、飲料日見增多,套用範圍更加廣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