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潛修

余潛修

余潛修,數學教育家、軍事運籌學家,海軍軍事運籌和軍事系統工程的學科帶頭人。編寫了具有海軍特色的《機率論與誤差理論》教材,為海軍培養了大批合格人才;開創性地進行軍事運籌研究,完成了全軍第一個海戰作戰模擬;提出了國防系統分析與國防戰略管理的研究方法。為海軍軍事運籌和軍事系統工程的研究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潛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數學教育家、軍事運籌學家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個人簡歷,主要論著,參考文獻,

人物生平

余潛修,1911年3月9日出生於湖南省攸縣。1925年考入湖南省立高等工業專門學校的特科(相當於高中一年級)。1926 年該校改名為省立湖南大學,他又考上了該校預科。當時,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正蓬勃展開,北伐軍的葉挺獨立團勝利進軍湖南,長沙市民眾運動掀起高潮。余潛修除參加學生自治會工作外,還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湖南大學在“馬日事變”後奉令停辦,余潛修回到攸縣家中待命。1928年4月湖南大學恢復,由於他此前的進步表現,被指控為“赤化嫌疑分子”,未能批准復學。同年9月,他考入武漢大學。
1933年6月,余潛修從武漢大學數學系畢業。同年9月,取得了湖南省公費留學日本的名額,到日本仙台東北帝國大學理學部數學系攻讀。1936年2月,在藤原松三郎教授的指導下,以“希爾伯特(Hilbert)空間的線性代數”作為課題從事研究,並取得進展。但在日本侵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余潛修立即中斷課題研究,滿懷激情地回到了祖國,受聘為湖南大學數學系講師。
1938年,余潛修轉往重慶,由教育部分配到國立編譯館任臨時編譯。懷著科學救國的強烈願望,他選取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授三村剛昂等著的《原子物理學概論》一書,一年內,就將這部約50萬字的著作譯出,經國立編譯館審定後,送交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是美國對日本投擲核子彈之前6年間的事,當時不僅在我國,即使在全世界,原子物理學也是一項新的科學技術。余潛修以開拓新知為務,看準了這本原非他本行的專業書籍,及時向國內介紹。1945年美國接連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擲核子彈後,此書立即成為暢銷書,並被指定為《大學叢書》之一。迄至1954年,仍在國內發行第4版。
1939年至1940年,余潛修應重慶軍政部兵工專門學校之聘,任數學教官,開設高等數學和誤差理論等課程。他懷著為抗日前線直接服務而發揮才智的心情,積極開展教學工作。在他所擔任的課程中,誤差理論為兵器專業所急需,而在套用數學發展緩慢的當時,雖然他也很不熟悉,但他欣然把這門課程擔任下來,因為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和探索。
1940年夏季,湖南大學校長鬍庶華邀余潛修回湖南大學數學系任副教授。他開設了高等數學和近世代數等多項課程。在當時,數學界很不景氣,學生寥寥無幾,學成後職業無著。而余潛修總是以嚴肅樂業、為科學而獻身為宗旨,去教育和鼓舞學生。他在日本的科研課題“希爾伯特空間的線性代數”由於戰爭而中斷,回湖南大學後,環境稍為安定,他就把它繼續整理完成。1946年余潛修提升為湖南大學教授。
20多年前,余潛修曾經直接受到黨的教育,但因環境驟變,使他失去了與黨的聯繫。隨著時局的發展,他和校內進步師生的關係日益密切,思想覺悟也日益提高。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保護進步師生,大力支持校內進步運動。1949年5月,他被吸收參加地下黨的秘密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建設協會,在黨的直接領導下從事工作。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余潛修擔任了湖南大學軍事接管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科學工作者協會秘書長等職,在校內外開展工作。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長沙市委正式批准他由新建協會會員轉為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超齡團員。
1950年初,中國人民海軍創建初期,司令員肖勁光同志籌建大連海軍學校(現大連水面艦艇學院的前身),急需一批教學人才。余潛修聽從祖國呼喚,毅然從長沙寧靜安逸的校園來到了北國城市大連,擔任了數學教研室主任兼教授,這是余潛修人生歷史上一個大轉折,從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民海軍建設中去。
余潛修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一直在第一線從事數學教學工作,編寫了大量教材,為海軍人才培養作出了很大貢獻。70年代末軍事運籌和軍事系統工程在國內剛剛起步,余潛修就以敏銳的目光及時跟蹤軍事領域的新潮流,在他的倡導下,1978年5月學校正式成立了軍事運籌研究小組,他擔任組長,花大力氣宣傳軍事運籌學的重要性,介紹軍事運籌學的理論和方法,並領導和主持了作戰模擬這一嶄新的科研課題。經過一年多的奮戰,由他主持完成的論文《某艦對敵機低空水平轟炸防禦問題的初步探討》,在1979年10月國防科工委主持召開的軍事系統工程討論座談會上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的好評,這篇論文被會議評價為是一篇結合中國實際、解決作戰問題的創造性論文。1983年由學術出版社出版的《系統工程論文集》將此文收錄在內。
1980年5月,余潛修從大連海校調任海軍自動化研究室副主任。他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速海軍的作戰指揮自動化建設。在他的組織領導下,1983年完成了海軍諸兵種契約作戰模擬這一嶄新的課題,這是我軍首次建立的師級規模的作戰模型。余潛修身體力行,帶領課題組奮力攻關,克服了許多困難,高質量地完成了該課題的研究工作,填補了海軍作戰模擬的空白,解決了當時部隊、機關在兵力使用上長期爭論的問題,標誌著海軍軍事運籌研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余潛修晚年奮力攀登科學高峰,以出色的科研成果,實現了自己在事業上的追求,開創了海軍軍事運籌和軍事系統工程的新局面。
鑒於余潛修的學術技術水平,他曾擔任了很多軍內外學術職務,有中國數學會運籌學會的副理事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軍事系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人民解放軍軍事運籌學會常務理事和軍事統籌法學會常務理事,1987 年任軍事統籌法學會領導下的振興戰略管理研究所名譽所長、《軍事運籌》雜誌副主編和《軍事系統工程》雜誌編輯委員會顧問,海軍科技委常務委員等職務。
1983年,余潛修因年事已高,辭去行政職務。1984年至1989年擔任海軍科技委員會常務委員、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軍事系統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986年《人民日報》為紀念教師節,決定對由各軍兵種所屬院校和科研機關所推薦的有突出貢獻的教授或研究員組織採訪報導,海軍方面推薦余潛修為採訪對象。這篇報導以《老驥伏櫪千里》為題於9月9日在《人民日報》發表。
同年10月,余潛修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後改為離休)。這一年,他正好75歲。此後幾年,他雖退居二線,仍一如既往,不辭辛勞,參加各種學術會議,並在廣泛的學術活動中,不斷吸收新知識,充實自己。他老而不倦,壯心常在。1992年8月18 日,余潛修在旅順病故。

技術成就

1950年2月,中央軍委為了建設現代化的海軍,在蘇聯海軍幫助下,成立了大連海軍學校,由當時的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兼任該校校長。當時蘇聯海軍指揮專家200多名軍官來校任教並擔任軍事訓練工作,但基礎課和專業技術課教師由國內選聘。肖勁光校長特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等校選調一批教授,余潛修亦在其中。對於他個人來說,不論在學術專業、教學環境、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是一個很大的改變。余潛修毫不猶豫地帶領全家大小隨著肖司令員的部隊,來到大連海軍學校擔任數學教研室主任兼教授。
1950年5月余潛修到大連後,全力展開新工作。當時,蘇聯專家雖帶來了一整套蘇聯教學大綱與教材,並按照這些大綱與教材全面實施教學工作,但有關基礎課與專業技術課的教學大綱與教材均告闕如,均須自己摸索,這就產生了如何與軍事專業課的內容銜接的問題。為此,余潛修組織了一批任課教員結合自己的教學任務,一方面學習軍事專業課如何套用高等數學的知識,另一方面根據蘇聯列寧格勒海軍學校所制訂的教學大綱,通過講課實踐,編寫出自己的教材。這樣,通過三年的教學實踐、集體討論、不斷修改,於1954年正式出版了一部高等數學的教材,為學校的高等數學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
余潛修在完成教學本職工作的同時,加緊研究數學在軍事專業課中的套用。為了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素養,1956年他利用去北京參加“五一”國際勞動節觀禮的機會,訪問了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表達了自己願做進修教師的願望,華羅庚欣然同意。從1956年9月到1958年3月,他就在數學研究所王壽仁教授的指導下,進修“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結束進修回校後,立即擔任火炮系和魚水雷系的“機率論與誤差理論”的講課任務。他參考蘇聯空軍學院溫特切勒教授所著的《機率論》教材,先後為火炮系和魚水雷系分別編寫了《機率論與誤差理論》的教材(1962年編出修訂版)。通過完成基礎課與專業技術課教材的編寫任務,解決了教學工作中高等數學為軍事專業課服務的問題,在軍事院校教學建設上起到了一定的保證作用。
此後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儘管余潛修遭到了猛烈的衝擊。但他始終沒有喪失信心。“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8 年在大連水面艦艇學院(即原海軍指揮學校)召開的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大會上,余潛修無限感慨地說:“我67歲了,但一定要在有生之年為建設強大海軍,為辦好海校貢獻自己的力量。”他深深體會到,實現祖國“四化”的宏偉目標,他畢生所嚮往、追求的時機已經來到了。他決心今後朝著兩個高度奮勇攀登。在科研和學術研究上,從一般軍事基礎教學的領域飛躍到國防戰略研究的高度,開拓軍事運籌學和軍事系統工程的研究;在思想上,從長期跟著黨走的愛國知識分子的境界飛躍到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高度,於1985年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完成了其一生為之奮鬥的夙願。
1978年5月,大連水面艦艇學院正式設立軍事運籌學研究小組,余潛修任組長。他迅速組織翻譯了美國海軍學院運籌分析研究組編寫的《海軍運籌分析》一書出版,並將北京工業學院吳滄浦教授所翻譯的莫爾斯與金博爾合著的《運籌學方法》原稿整理在該院出版。此外,他還從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航空工業部三院等處請來一批專家學者開設軍事運籌學的短期訓練班。
開設軍事運籌學研究的目的是為向軍事決策部門提供決策,它的研究全過程是比較繁複的。利用軍事運籌學方法進行科研的課題小組通常由戰術人員、運籌學專業人員和計算機技術人員所組成。在當時,雖小組的力量相當不足,但仍在短短几個月內,將有關準備工作安排就緒,立即開展了科研工作。
1978年9月,經海軍水面艦艇學院批准,成立了“某艦對敵機低空水平轟炸防禦問題”科研課題小組。針對課題的要求,需先由戰術人員根據敵我火力性能、戰術要求和作戰方式,提出如何防禦的作戰方案;再由運籌學專業人員根據作戰方案制定數學模型;然後由計算機技術人員利用計算機求得比較滿意的解,最後由戰術人員對解進行評價和控制,並對實施的結果進行分析,作出符合實際的結論,提供作戰指揮人員參考。在解決課題的過程中,他60多歲的高齡,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四處尋求資料,取經求師。他在戰術人員的協助下,與其他運籌學專業人員共同提出了數學模型,計算機技術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求得數學模型的滿意解,戰術人員對滿意解進行分析,得出防禦的滿意方案。余潛修全面統籌,始終躬與其事,還邀請有實踐經驗的運籌學專家對課題進行具體指導,爭取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中心與地方院校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共同提供設備,承擔計算機解題的任務,終使一無計算機設備、二無計算機技術人員、三無實際運籌經驗的科研課題小組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圓滿地完成了這一任務。這是全軍第一個作戰模擬模型。在這以後,全軍已經發展到幾百個作戰模擬模型,為作戰模擬在我軍的套用奠定了基礎。
1979年10月,在北京國防科委主持召開的軍事系統工程討論會上,余潛修代表課題小組對取得的成果作了簡要介紹,並由小組成員孫紹光作了詳細報告。主持會議的原國防科委錢學森副主任對這篇報告給予了高度讚揚,認為它是用中國的武器性能和戰術要求描述敵我雙方對抗的完整過程。錢學森就此指出,它標誌著我軍的科研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為此,他要求連夜整理出經驗介紹,用會議簡報形式發給與會代表並上報決策機關。這篇報告的詳細內容後來刊登在1980年10月軍事科學院出版的《軍事模型集》。由於這個課題的結論與原來蘇聯專家編寫的戰術教材的結論在某些地方有矛盾,而蘇聯專家的結論缺乏詳細論證,因此,對矛盾之處適當加以了補充和修改。這項科研成果不僅影響全軍,而且也提高了學院的教學工作質量,促進了學院軍事運籌學的研究。
1980年5月,余潛修奉命調到海軍司令部通信部,擔任作戰指揮自動化研究室副主任。他除了負責與各海軍院校協調製作有關某艦的自動化指揮系統的數學模型的科研課題外,又組建了研究海軍契約作戰模擬的科研課題小組。這一課題的規模比前一課題的規模要大得多,它完全用作戰模擬方法描述契約攻擊敵艦編隊時,誰先發起攻擊有利的問題。這是海軍實戰中的關鍵問題,要求作戰部門作出科學決策。余潛修的主要工作是總攬全局,就海空力量協同作戰的師一級規模作戰模擬的對抗過程作出圓滿描述。他從上級部門接受課題任務後,組織分工協作,安排老中青三結合進行科研公關,整整花了兩年時間,課題終告全部完成。
1983年5月,海軍司令部邀請總參各部門、軍事院校與軍事科學院首長、各軍兵種首長以及各軍事院校和軍事科研機關等47個單位的代表共170餘人,現場觀看了用大螢幕顯示的敵我作戰模擬對抗全過程。只見螢幕上,包含電子對抗的各種現代武器火力的軌蹤,亮點串串,演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海戰”,用圖表統計分析得出了作戰方案應如何實施方能較為有利的結論。作戰模擬為作戰指揮部門指揮決策,提供科學的定量依據,體現了軍事運籌學在海軍作戰指揮上的獨特套用。會後,又應邀到全軍有關單位放映了300多場次的錄像。在海軍師以上幹部的報告會上,原國防科工委錢學森副主任對該課題作了評價,他指出:“在作戰模擬的工作上,海軍是走在全軍的前面。”這項課題同年獲得全軍科研成果獎二等獎。1985年,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20世紀80年代初,余潛修多次承擔各種短期訓練班的講課任務,為培育和提高我軍廣大的作戰指揮自動化人員的素質以及軍事運籌學和軍事系統工程在我國的開拓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1981年在軍事系統工程委員會組織的訓練班擔任自動化指揮系統中的科學決策講座,1985年在北京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組織的領導幹部學習班講授軍事運籌學和軍事決策論。
計算機作戰模擬是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內容。由於它是涉及軍事、技術和數學等不同學科相交叉的科研課題,必須有既諳熟現代科學、數學和運籌學,又熟悉軍事戰略戰術與作戰指揮的人才,方能進行研究。當時在我國兼備這兩方面的人,為數不多,而余潛修在這幾方面則都有涉足。他勇於探索,積極帶頭開拓,並注意組織和思想領導工作,發揮各方面人員的專長,互相協作,從而在較短時間內,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課題,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做出了開拓性的工作。在短短的數年內,他領導的兩個科研課題小組所取得的成果,都在軍內發揮了帶頭和推動作用,而且發展迅速,在單艦對空防禦和海空契約攻擊方面陸續獲得成果,並不斷地把研究目標推向更高更新的層次。
余潛修在開拓了作戰模擬的研究途徑之後,把注意力又投向了軍事系統工程的決策問題,致力於國防發展戰略的問題。他注意到1985年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提出的科研課題“2000年的中國”,是研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各部門和各行業亦相繼制定發展戰略,形成了一股“戰略熱”。但因其內容龐大,涉及面廣,除少數部門和行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曾考慮與“七五”和“八五”計畫掛鈎外,大多數部門和行業尚只考慮到如何制定戰略,而未考慮到如何實施戰略。我軍總部決策機關制定的“2000年的中國國防”,是研究我國國防發展戰略的。總部領導對此十分重視,廣泛徵求意見,做到了決策民主化。其不足之處是與“2000年的中國”一樣,考慮了制定戰略,而尚未考慮如何實施戰略,特別是如何從美國國防部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規劃—計畫—預算系統簡稱PPBS,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實施方案,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對此,余潛修根據他多年來利用軍事運籌學的全過程的8個步驟解決戰術和戰役兩個科研課題的經驗,將它推廣和提高到國防發展戰略的高層次上。因之,他在1988年1月在北京國防科工委召開的國防系統分析方法學術交流會上,宣讀了題為《國防系統分析與國防戰略管理》的學術論文,提出國防系統分析是軍事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方法;戰略也是一種決策,因此,國防發展戰略也可以用國防系統分析的方法進行決策。所以,國防發展戰略的決策程式有如下的兩個階段和8個步驟:即在國防發展戰略的制定階段有如下4個步驟:①國內外形勢分析研究;②確定戰略目標,預測未來戰爭;③擬定、評價和抉擇可行方案;④制訂中長期規劃。在國防發展戰略的實施階段也有如下4個步驟:①確定單項計畫和年度計畫;②確定年度預算;③制訂行動計畫與實施目標管理;④實施監督、控制與評價。余潛修利用管理決策學派的創始者、美國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西蒙提出的“管理就是決策”的觀點,闡述了國防發展戰略的決策程式就是國防發展戰略的管理程式,並提出如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戰略管理學的問題。這篇論文針對當前軍事學術界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對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以及程式化的問題,都提出了創造性的見解,受到與會代表的好評。
1989年10月,余潛修又將上述論文加以推廣,寫出《國防發展戰略與PPBS的新程式》一文在西安學術會議上宣讀,受到與會同志的讚揚。他將上述論文中的國防發展戰略與PPBS的管理程式的每一個步驟都用一個計算機系統控制,從而形成一個具有計算機網路結構形式的決策支持系統,並稱這種系統為“國防發展戰略與PPBS的新程式”。由於這種程式的每一步驟都是用計算機控制,因此反饋更為靈活,監督更為有力,可以用於建立我國治理整頓的巨觀控制系統。1990年3月8日《軍事系統工程》雜誌編輯部向余潛修致信,讚揚“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內容豐富、翔實,條理框架清楚,觀點闡述非常充分”。

個人簡歷

1911年3月9日 出生於湖南省攸縣
1925-1927年 在湖南省立高等工業專門學校(湖南大學)學習。
1928-1933年 在武漢大學學習。
1933-1936年 在日本仙台東北帝國大學學習。
1937-1938年 任湖南大學數學系講師。
1938-1939年 在國立編譯館任臨時編譯。
1939-1940年 在重慶軍政部兵工專門學校任數學教官。
1950-1980年 在大連海軍學校(大連水面艦艇學院)任教授。
1980-1983年 在海軍司令部通信部自動化室任副主任。
1983-1986年 在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自動化技術研究所任副總工程師、教授。
1980-1988年 在兩屆中國數學會、運籌學會任副理事長。
1981-1990年 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任常務理事、理事。
1981-1989年 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軍事系統工程委員會任副主任委員、顧問。
1985-1987年 在人民解放軍軍事運籌學會任常務理事和軍事統籌法學會常務理事。
1987年 在軍事統籌法學會領導下的振興戰略管理研究所任名譽所長。
1987-1989年 在《軍事運籌》雜誌副主編和《軍事系統工程》雜誌編輯委員會任顧問。
1992年8月18日 病逝於旅順。

主要論著

1 余潛修譯.原子物理學概論.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1941
2 余潛修.機率論與誤差理論,火炮系與魚水雷系使用.大連水面艦艇學院出版,1962
3 余潛修.運籌學會論文集·國內外軍事運籌學發展概況,1980(12):14-18
4 余潛修.系統工程在自動化指揮系統中的套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81(3):30-37
5 余潛修.作戰指揮自動化·談談電子計算機作戰模擬,1984(2):2-3
6 海軍科技委常務委員會第二次年會專題發言彙編·新技術革命與系統工程,111-123
7 余潛修,鄧松茂.作戰指揮自動化·作戰指揮自動化的展望,1985 (2):1-4
8 余潛修,凌如鋪,吳洪鰲.國內外軍事運籌學進展概況.運籌學雜誌,1985,4(2):71-76
9 余潛修.國防發展戰略與軟科學.軍事運籌,1987(創刊號):5-12
10 余潛修.企業戰略與企業戰略管理.綜合研究,1988:85-89
11 余潛修,凌如鋪.中國大百科全書·數學卷·軍事運籌學.條目釋文,1988(3):383-384
12 余潛修.國防發展戰略與PPBS的決策程式和管理程式.軍事系統工程,1990(3):2-5

參考文獻

程民德主編。中國現代數學家傳。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