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

何黎

何 黎,女,1962年8月出生,彝族,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衛計委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十九大黨代表。現任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省皮膚病醫院執行院長、雲南省皮膚性病研究所所長。

是國家教育部 “高原光損傷性皮膚病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 創新團隊的學科帶頭人、國家臨床醫學重點專科負責人、全國痤瘡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全國光醫學及皮膚屏障研究中心負責人、國家化妝品不良反應診斷機構負責人、雲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雲南省醫學領軍人才。

2013年獲雲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2015年何黎教授獲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模,2016年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獎),2017年入選中國好醫生名單。

其擔任亞太皮膚屏障研究會副主席、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及痤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雲南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黎
  • 國籍:中國
  • 民族:彝族
  • 出生地:雲南
  • 出生日期:1962年8月
  • 職業:皮膚美容科醫生
  • 畢業院校:雲南大學,獲博士學位
  • 主要成就:提出恢復皮膚屏障學理論
    全國痤瘡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 現任職務:昆明醫大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
  • 學術職稱: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 國際主職:亞太皮膚屏障研究會副主席
  • 國內主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
  • 職業殊榮: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人物簡介,學術任職,職業榮譽,學術成就,科研獲獎,出版書籍,

人物簡介

何黎,中國皮膚醫學美容界的一個標誌性名詞。1985年畢業於昆明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06年畢業於雲南 大學,獲博士學位。1993年——1995年留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專修皮膚美容。職業生涯中代表中國皮膚醫學界多次赴美、英、法、日、韓等國際最前沿的皮膚醫學研究地區進行學術交流。
何黎
其在損容性皮膚病及皮膚美容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深厚的理論基礎。特別是在高發易復發的痤瘡、黃褐斑、敏感性皮膚等損容性皮膚病發病機制、皮膚屏障研究及臨床防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時擅長疑難皮膚病的診治。
作為全國痤瘡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其組織全國54家醫院開展的痤瘡易感基因研究,全面明確了中國人重型痤瘡易感基因,且制定了最佳化治療方案。該成就為皮膚頑疾痤瘡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為上百萬名皮膚頑疾患者帶來了治癒福音。
何黎
同時,其在國內率先利用無創性皮膚檢測技術對黃褐斑進行臨床分型,並制定最佳化治療方案,極大提高了黃褐斑臨床治癒率。
何黎
何黎職業生涯的頂峰是首次闡明了多形性日光疹、痤瘡、銀屑病、激素依賴性皮炎等存在皮膚屏障受損的觀點,提出了“恢復皮膚屏障是治療損容性皮膚病首要措施”的重要理論。
由何黎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歷經十餘年研究,破解重型痤瘡的遺傳基因,並形成論文“Two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1q24.2 and 11p11.2 confer risk to severe acne”,於2014年1月6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開創我國皮膚學痤瘡研究領域的先河,標誌著我國皮膚學在痤瘡研究領域已走到了國際學術的前沿。
何黎
何黎大夫雖然在當代皮膚醫學美容界已蜚聲海內外,但對於自己的故鄉、皮膚病高發地區——雲南皮膚醫學美容事業的發展,卻始終傾注了極大的職業熱情和精力。本土高端功能性醫學護膚品牌“薇諾娜”的誕生即源於其在90年代末一次國內各大醫院知名皮膚科醫生學術研討會上的慷慨發言:“國外的化妝品品牌打著藥妝的概念大舉進入中國,而我們自己手裡積累了數百萬的臨床案例,為什麼就不能生產出一個真正適合自己國人皮膚、安全有效的專業牌子?”正基於此,立足於雲南特殊的功能草本地緣優勢,聯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皮膚科三大協會(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及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等國家級專業機構,通過長達近5年的臨床觀察和配方研發,雲南本土高端功能護膚品牌“薇諾娜”誕生。其上市後首先全面套用於醫院臨床,並獲得空前口碑。
何黎
何黎大夫還有一個“不職業”的特點,即出門診時總是來者不拒。其每周有限的幾次專家門診從來都是擠滿了慕名而來的罹患皮膚頑疾和皮膚重症的患者。“先看病,後掛號”已成了她門診不成文的規矩。她總是說:“雲南是一個皮膚病高發的地區,找我看病的病人已不僅僅是美容的問題,不誇張地說,儘快診治解決她們的皮膚問題其實就是在重燃她們對生活的希望”。

學術任職

亞太皮膚屏障研究會副主席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常委、皮膚美容學組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分會常委及皮膚美容亞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分會常委及光醫學、皮膚屏障學組組長
雲南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國家級學術期刊《皮膚病與性病》雜誌主編
國家級學術期刊《中華皮膚科雜誌》主任編委
國家級學術期刊《臨床皮膚科雜誌》主任編委
國家級學術期刊《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主任編委
國家級學術期刊《中國美容醫學》主任編委
國家級學術期刊《中華醫學美學與美容學雜誌》主任編委

職業榮譽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何黎
何黎
全國五一巾幗標兵
全國五一巾幗獎章
全國三八紅旗手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優秀教師
何黎
何黎
雲南首屆十大女傑
雲南省勞動模範
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模
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
薇諾娜皮膚科專家何黎薇諾娜皮膚科專家何黎
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模何黎教授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模何黎教授

學術成就

主持國家、省級重大科研項目 7 項
項目編號
級別
項目名稱
項目任期
【3086025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日光性角化病中 TGF-β/Smad信號傳導通路作用機理的研究
2008年-2011年
【8106012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高原地區痤瘡與雄激素調控酶基因相關性的研究
2010年-2013年
/
雲南省科技廳專項攻關
含主要皮膚附屬器人工皮膚的製備
2007年-2011年
/
雲南省科技廳套用基礎
研究計畫重點項目
套用人皮膚模型進行紫外線致皮膚光損傷機理的研究
2007年-2011年
【2011FA028】
雲南省科技廳套用基礎
研究計畫重點項目
雲南省漢族重型痤瘡遺傳庫建立及易感基因的研究
2010年-2013年
【20080C013】
/
雲南省創新團隊-光線性皮膚病
雲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項目
薇諾娜醫學護膚品系列產品研製及產業化
2009年-2012年

科研獲獎

何黎
獲2013年度雲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光損傷性皮膚病防治體系的創建及套用”;
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常見損容性皮膚病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排名第一);
獲雲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複方昆明山海棠對光敏性皮膚病臨床及藥理作用的實驗研究”
(排名第一);
獲雲南省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基於少數民族DNA庫的疾病基因及人群起源的分子遺傳研究”(排名第四)。

出版書籍

主編 7 部:
《美容皮膚科學》(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年
《皮膚科疑難病例精粹》(第一輯)(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5年
《皮膚科疑難病例精粹》(第二輯)(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年
《規範化性病診療服務工作手冊》(雲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
《皮膚美容學》(全國皮膚美容專業醫師培訓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
《皮膚保健與美容問與答》(雲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
《皮膚科醫師推薦-皮膚保健與美容》(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
副主編 4 部:
《皮膚性病學》(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皮膚診斷與鑑別診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年
《皮膚性病學》(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2007年
《美容化妝品學》(21世紀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科學出版社)2007年
參譯 2 部:
《皮膚病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年
《光皮膚病學》(科學出版社)2008年
參編 5 部:
《皮膚美容雷射與光子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
《皮膚性病學高級教程》(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年
《中國皮膚性病學圖鑑》(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年
《皮膚性病學》(教師輔導材料)(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
《臨床皮膚病學彩色圖譜》(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申請並受理專利 5 項:
“含重樓提取物的治療痤瘡的功效性護膚品及製備方法”
“一種含有青刺果油的功效性護膚品及製備方法”
“一種含馬齒莧提取物的功效性護膚品及製備方法”
“用於特應性皮炎輔助治療的功能性製劑及製備方法“
“一種用於雷射術後皮膚修復的功能性製劑及製備方法“
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SCI 收錄 6 篇
Zhi Yang,Haijing Yu,Baowen Cheng,Wenru Tang,YongliDong,Chunjie Xiao,Li He*.Relationshipbetween the CAG Repeat Polymorphism in the Androgen Gene ang Acne in the HanEthnic Group.Dermatology,2009;218:302-306. (IF = 2.741)
C Ji, B Yang, Y-L Yang, S-H He, D-SMiao,L He* ,Z-G Bi. Exogenous cell-permeable C6 ceramidesensitizes multiple cancer cell lines to Doxorubicin-induced apoptosis bypromoting AMPK activation and mTORC1 inhibition. Oncogene. 2010, 29: 6557-68(IF=7.4)
Chao Ji , Yan-li Yang , Zhi Yang , Ying Tu, Lei Cheng, Bin Chen, Ji-ping Xia, Wei-ling Sun ,Zhong-lan Su,Li He* , Zhi-gang Bi.Perifosine sensitizes UVB-induced apoptosisin skin cells: New implication of skin cancer prevention? Cell Signal.201224(9):1781-89(IF=4.3)
Rui-Qun Qi,Li He, Song Zheng, Yuxiao Hong,Lei Ma, Shifa Zhang, Liping Zhao, Xinjian Guo,Yong Wang, Jiang-yun Yu, Lan Fu,Wei Zhang, Tingfeng Long, Chao Zhang, Guohong Chen,Junping Lin, ChengliangWang, Li Zhou, Qingsheng Mi, Matthew Weiland, John Z.S. Chen, S.S. SalumMchenga, Ya-Kun Wang, Uwesu Mchepange, Zhimin Wang, Hong-Duo Chen and Xing-HuaGao.BRAF Exon 15 T1799AMutation Is Common in Melanocytic Nevi, but Less Prevalent in CutaneousMalignant Melanoma, in Chinese Han.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Dermatology.2011,131:1129-1138. (IF = 6.314)
Ting-fengLong, Liu Liu, Li He*, Li-da Shen,Hua Gu, Zhi Yang, Ying Tu,Rui-hong Ruan,Yin Liu.Androgen,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acquired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 doi:10.1111/j.1755-148X.2009.00644.x
Dan Xu,Ruihong Yuan,Hua Gu,Tongyun Liu,Ying Tu,Zhi Yang, Li He*.Theeffect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Smad
pathway and p53 inactinic keratosis and normal skin.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Dol 10.1007/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