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進

何福進(889年—954年),字善長,太原人,一說河南人。五代後唐後周時期將領。

何福進自少便以驍勇聞名,後唐莊宗時為宿衛軍校興教門之變時,拚死護衛莊宗,歷官鄭、隴二州防禦使後晉出帝時,入朝拜為左驍衛大將軍。遼國後晉後,被遼軍挾持北歸,途中與李筠等合謀驅逐遼軍,收復鎮州,受後漢高祖劉知遠擢升。又輔佐樞密使郭威奪取政權,建立後周,累官至成德節度使。在任數年,使北境安定。

顯德元年(954年),何福進入朝覲見,改授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旋即病逝於東京,年六十六。累贈至中書令

基本介紹

  • 本名:何福進
  • 字號:字善長
  • 所處時代五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889年
  • 去世時間:954年
  • 主要成就:驅逐遼軍,鎮守成德軍
  • 官職:天平軍節度使、同平章事
  • 追贈:中書令
  • 籍貫:太原,一說河南
人物生平,護衛莊宗,出職入朝,驅逐遼軍,建周功臣,守邊安靜,病逝東京,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籍貫爭議,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護衛莊宗

何福進是太原人(一說河南人)。其父名為何神劍,不曾仕官,後經多次追贈為左驍衛大將軍。何福進自少入行伍,以驍勇善戰知名。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伶人郭從謙率叛軍火燒興教門,包圍後唐莊宗李存勖,時任宿衛軍校的何福進與同僚王全斌符彥卿等十餘人拚死保衛李存勖,李存勖中箭身亡,何福進等慟哭而去。

出職入朝

後唐明宗李嗣源嘉賞何福進護主的行為,提拔他任捧聖軍校,後升為捧聖指揮使。又出任磁州刺史、北面行營先鋒都校。
後唐末帝清泰(934年—936年)年間,何福進自彰聖軍都虞候一職率本部隨范延光平定魏州兵變,因功歷任鄭、隴二州防禦使
後晉出帝開運(944年—946年)年間,何福進由潁州團練使入朝拜左驍衛大將軍。

驅逐遼軍

天福十一年(946年)末,遼國後晉。次年,遼太宗耶律德光攜後晉文武臣僚數十人北歸,何福進也在其中。不久,耶律德光病死於欒城(今河北欒城縣);後漢高祖劉知遠又在太原建立後漢政權,併入主開封(今河南開封)。滯留在恆州的何福進聞知這些訊息後,與前控鶴指揮使李筠等交結軍中壯士數十人,密謀驅逐遼軍,但因其在恆州城中軍力尚強,故而猶豫不決。此後,遼軍大部前往各地,留在城中的僅有八百人,何福進等定下計策,約定以佛寺鐘聲為起事信號。閏七月二十九日,漢軍攻擊守門遼軍,李筠又占領武庫,將其中的兵器、鎧甲分發給漢軍及百姓,諸將紛紛前來助陣,遼軍退保北城。八月,遼軍再從北門攻入,殺死百姓兩千餘人。危急之中,前磁州刺史李谷請前宰相馮道等親臨勞軍,漢軍士氣大震。日暮後,又有數千村民在恆州城外喧譁,企圖奪取遼軍錢財、婦女。遼軍大驚,這才撤軍北逃,恆州至此被漢軍成功收復。
戰後,首功被另一位資歷更高的將領白再榮奪去,作為舉義功臣之一的何福進僅被授為北面行營馬步都虞候。一年後,劉知遠聞知驅逐遼軍是何福進、李筠之功,這才升何福進為曹州防禦使、檢校太保

建周功臣

乾祐二年(949年)十月,遼國派軍南侵河北各地,樞密使郭威奉詔北行,以抵禦遼軍。臨行前,郭威奏請何福進隨自己出征。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受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的郭威先發制人,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南下,何福進亦隨行。同月二十一日,郭威部與後漢軍在開封城北的劉子坡展開大戰。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首先率軍奮擊,郭威派何福進、王彥超、李筠等合勢圍攻,大破慕容彥超部,使後漢軍士氣大喪。次日,劉承祐在逃跑途中遇弒。郭威旋即進入開封,何福進率所部守衛明德門。
廣順元年 (951年)正月,郭威稱帝,建立後周政權,他即後周太祖。何福進因輔佐之功建節,升為權(代理忠武軍節度使。不久後,正式任忠武軍節度使,並加檢校太傅。三月,移拜成德軍節度使。

守邊安靜

廣順元年(951年)十月,北漢世祖劉崇引軍進攻後周晉州、潞州等地。何福進出兵擊破北漢軍,生擒二百二十人,獲馬三十匹。
廣順二年(952年)正月,九月,遼國大將高模翰率兩千騎兵侵擾成德軍轄下的深、冀二州,製造葦筏以渡胡盧河今河北寧晉縣東南)。何福進派虎捷都指揮使劉誠誨等率兵屯駐貝州,以抵禦遼軍,高模翰聞訊後匆忙北撤,劉誠誨等部在武強縣救回了被遼軍俘虜的老幼一千餘人。此時,被遼軍掠去的冀州數百位丁壯,望見後周軍抵達,爭相喧譁回響,意圖夾擊遼軍,但劉誠誨等不敢呼應進攻,這些人都被遼軍殺死。
何福進在成德軍任上數年,使後周的北境大體安定。官民感其恩德,向朝廷請求為何福進立德政碑

病逝東京

廣順三年(953年)閏月,何福進被加授為檢校太尉。同年十二月,何福進聽說郭威將拜祭南郊,於是上章請求入朝覲見。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何福進抵達開封,被改授為天平軍節度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使相。但尚未就任,他便在開封的私宅中逝世,享年六十六歲。其後累贈為中書令

主要成就

何福進自少驍勇善戰,興教門之變時,以拚死護衛後唐莊宗李存勖聞名。6遼國後晉時,被遼軍挾持北歸,途中與李筠等人合謀驅逐遼軍,收復恆州後漢隱帝時,又輔佐樞密使郭威後周太祖)起兵南下,建立後周政權。任成德節度使數年,曾抵禦北漢、遼國入侵,安定北境。

人物評價

薛居正:自(何)福進而下,皆將帥之英也,擁旌作翰,諒亦宜然。(舊五代史
胡三省:李彥卿後複姓符,與何福進、王全斌皆以功名自見。(資治通鑑》注

軼事典故

何福進任成德軍節度使時,厭惡鄴都留守王殷過於驕橫,於是在入朝時向後周太祖郭威暗中上奏其“陰事”(隱秘之事),郭威這才開始對王殷生疑。其後,王殷獲罪被殺。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父親
何神劍
累贈左驍衛大將軍。
子輩
兒子
宋太祖時官至建武軍節度使,卒贈侍中。
孫輩
孫子
何承睿
隨何繼筠於石嶺關大破遼國。
字正則,官至齊州團練使,卒贈相州觀察使。
曾孫輩
曾孫
何龜齡
曾任侍禁
何昌齡
娶齊王趙元佐之女太和縣主,官至內殿崇班
何九齡
曾任殿直
何遐齡
曾任齋郎
玄孫輩
玄孫
何象中
何昌齡之子,官至閣門祗候。
據《何氏宗譜》載,何繼筠除子何承矩外,還有二子“(何)孟羔、(何)孟榮”,具體名不詳。
表格參考資料:

籍貫爭議

關於何福進的籍貫,有兩種說法:
  1. 太原:此說主要根據《舊五代史·何福進傳》及《資治通鑑》所載;
  2. 河南:此說主要根據《宋史·何繼筠何福進之子)傳》之說,《御批歷代通鑑輯錄》、《山東通志》亦持此論。另,清代《河南通志》“河南府”下又有“何福進墓”,“在府城北福進都指揮使”,亦為一例證。

史料記載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四·(周書)列傳四》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五·後唐紀四》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七·後漢紀二》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九·後漢紀四》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一·後周紀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