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石

何石,字玉山,1895年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府普寧縣南園村一個農民家庭。父母早喪,少年時給人看牛和到縫衣店當學徒,稍長在石料工場當打石工人。1913年,年方18歲的何石遠走南洋,隻身到馬來西亞檳城尋求生計。在南洋做苦力和國內一樣受顧主的欺凌,他懷著反抗的精神參加工會,與當地惡勢力作鬥爭,結果被抓入獄,1921年被遣送回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省潮州府普寧縣
  • 出生日期:1895
  • 逝世日期:1929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概況,主要經歷,事跡,犧牲,紀念,

概況

籍 貫:廣東省普寧
出生年月:1895年
犧牲日期:1929年10月

主要經歷

他父母早喪,少年時給人放牛和在縫衣店當學徒,稍長當打石工人。1913年遠涉重洋到檳城謀生。因參加工會與當地惡勢力鬥爭而被捕入獄。1921年被遣回國。1923年,他回鄉參加農會鬧革命,協助澎湃派出的工作隊開展工作。1926年1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並任中共普寧支部支委,分管軍事。同年5月1日,他出席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並被選為省農會第二屆執委會候補委員。同年12月,擔任普寧縣農民自衛軍基幹大隊大隊長。此後,他主持訓練農軍骨幹,加強農軍隊伍建設。1927年4月23日,與楊石魂等發起第二次攻打普寧縣城的戰鬥,在圍城打援中全殲國民黨正規軍一個連,威震粵東。由於敵強我弱,攻城失敗。他帶領20多人轉移到大南山西部一帶,開展游擊活動。當“八一”起義軍南下潮汕時,他迅速集結300多人的隊伍,並於9月28日,在起義軍協助下再次圍攻普寧縣城獲勝,大展雄威。1927年冬,他擔任大南山後方委員會主任,發動民眾抗租抗債,開展土地革命,輪訓各鄉村赤衛隊骨幹。1928年四、五月間,敵集結幾千兵力圍攻大南山根據地,東江特委遭敵破壞,黨組織損失嚴重。他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堅持革命鬥爭,獨立帶領一支小隊伍活動於密林間堅持戰鬥。1929年7月中旬,潮普惠揭四縣聯席會議根據上級指示,將地方團隊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十六師第四十七團,他擔任團長。從此,帶領部隊緊密配合民眾鬥爭,橫掃大南山及其邊緣各鄉的民團據點,繳獲了大批槍枝彈藥,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

事跡

1913年,年方18歲的何石遠走南洋,隻身到馬來西亞檳城尋求生計。在南洋做苦力和國內一樣受顧主的欺凌,他懷著反抗的精神參加工會,與當地惡勢力作鬥爭,結果被抓入獄,1921年被遣送回國。
何石26歲時,娶鄰村斗門農家女陳阿祥為妻。不久,因經濟拮据,被迫到暹羅(今泰國)謀生。
1923年,家鄉開始組織農會,何石聞訊,毅然回鄉參加農會鬧革命。初期農會為不法分子所把持。1925年3月,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第一次入潮汕,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秘書彭湃派工作隊到普寧搞農運。何石向工作隊如實反映農會情況,協助工作隊開展工作,開拓新區,在受壓迫剝削較深重的附城區建立基層農會組織,很快打開了局面。
1925年11月,東征軍再度光復潮汕。這時中共汕頭地委成立,各縣也普遍建立了黨團組織,工農運動蓬勃發展。1926年1月,中共普寧縣黨支部成立,何石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參與支委會的領導工作,分管軍事。
1926年1月中旬,普寧城內土豪劣紳對抗農會,不斷挑釁生事。普寧10萬農民武裝,在廣東省農協潮梅海陸豐辦事處主任彭湃指導及各縣農民武裝的支持下,圍攻反動堡壘普寧縣城獲勝,聲威大震。同年4月,普寧縣召開了第一屆農代會,正式成立了普寧縣農會執行委員會。由於在圍城戰鬥中,何石與支部書記陳魁亞等身先士率,指揮有方,表現突出,被選為縣農會執委。5月1日,何石出席了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被選為省農會第二屆執委會候補委員。
1926年晚稻歉收,普寧農會提出實行“二五減租”的要求,遭到地主的反對和破壞。他們恫嚇農民說:“今年減二五,明年還五十!”何石等農會領導人充分估計到這是一場激烈的鬥爭,需要革命武裝做後盾,便在11月下旬召開的縣農代會上,作出了“組織農民自衛軍”的決議案,發動各區、鄉普遍組織農民自衛軍。12月,上級派黃埔軍校生林本、余立寰來普寧舉辦訓練班,正式建立以何石為大隊長的普寧縣農民自衛軍基幹大隊。為了給農軍購置制服,公家款項不夠用,何石便把自己僅有的幾分厝地及二伯給他的一架腳踏車賣掉,湊足400元獻出。在何石帶動下,戰士們紛紛捐款購置彈械用物,解決了農軍初建時的許多困難。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夕,下令解散各地工農武裝。陳獨秀對蔣介石妥協退讓,發出了“爭取政治,放棄軍事”的通令,勒令解散農軍。在革命實踐中深知掌握武裝重要性的何石,對陳獨秀的錯誤決定,堅決予以抵制,不但沒有解散農軍,還於3月中旬主持舉辦農民自衛軍第二期訓練班,訓練農軍骨幹,繼續加強農軍隊伍的建設。因此,當廣州反動派發動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他迅速把全縣的4000多名農軍調集起來,在汕頭地委工委書記楊石魂、省農會潮梅海陸豐辦事處農軍部主任李芳岐等領導下,於4月23日在粵東大地上打響了武裝反抗的第一槍,發起了第二次圍攻普寧縣城的戰鬥。成立普寧縣臨時人民政府,這對全省以至全國產生較大的影響。
此後,由於敵強我弱,農軍攻城失敗。這時,何石一方面親自帶領一支20多人的隊伍,進駐大南山西部一帶,開展游擊活動;一方面通過關係,在白馬圩組織一支擁有100多人的保全分隊,以此作掩護,保存農軍力量,伺機再起。
由於何石銳意抓武裝,當八一起義軍南下潮汕時,他根據上級指示,於8月下旬迅速集中一支300人的武裝隊伍於流沙白塔秦回響,積極開展鎮壓反動派的活動,先是在8月31日揮師潮陽縣,聯合潮陽農民武裝攻下潮陽縣城,繼而於9月28日,在南昌起義軍協助下,攻陷普寧縣城,大展雄威。
10月3日,起義軍南下部隊主力從流沙向海陸豐轉移,在鐘潭遭敵軍截擊,大部分流散。何石在南昌起義軍主力受挫後,積極收集流散武器,收留安置了鄧寶珍(賀葉軍炮兵連連長)第一批軍事幹部,壯大了地方的軍事力量。1927年10月中旬,中共南方局、廣東省委召開聯席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何石當選為省委委員。同年12月中旬,根據上級指示,普寧的革命武裝組建為廣東省工農革命軍東路軍第六團,何石任團長,鄧寶珍任參謀長,成為一支擁有300多人、戰鬥力較強的地方革命團隊。
1927年冬,中共普寧縣委在革命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建設山區根據地的重要性,便在大南山上成立後方委員會,由何石任主任,設址於三坑村辦公。此後,何石帶領何明章、陳錫怡等一批幹部,著手進行大南山西部的開闢工作,先後建立了修械廠、醫療所及犯人拘留所等,有步驟地進行軍隊的後勤建設。為了開闢大南山的革命根據地,何石等在西部一些鄉村建立和健全農會,組織赤衛隊和尖串隊,發動民眾抗租抗債,開展土地革命,並注意從鬥爭中發現培養骨幹力量,吸收黨員,建立黨組織。後方委員會還舉辦了軍事訓練班,由黃埔軍校生何源和鄧寶珍任教官,輪訓各鄉村赤衛隊骨幹。
由於何石一心為革命,因而遭到反動派的仇恨,對他的家屬進行迫害。1928年大年初一,呆隴反動民團頭子莊大眾引領國民黨駐軍洗劫何石家鄉,把何石的房屋財產燒毀。莊大眾得意洋洋地說:“看吧,原來莊(磚)還比石硬哩!”話傳開後,何石卻毫不介意地說:“莊大眾別高興得太早!挾私怨,比硬軟,有什麼意思?我何石是硬漢,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他安頓好無家可歸的妻兒後,更堅定地投入對敵的鬥爭中。在把妻兒安頓到親戚家時,有的同志提議,從農會沒收地主、官僚的大批財物中挑幾件做供養費。何石嚴肅地說:“公物公用,不能亂動!”一口拒絕。
何石把家庭、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但卻格外關心同志們的安危。有一次,有個農民來報訊,說雲落區赤衛隊12個同志被100多個敵軍包圍,情勢十分危急,請派兵救援。這時,隊伍全部出發了,營地里只剩下何石一人。聽完報告,何石雖身體不適,卻二話沒說,抓起手槍,帶上一籃炸炮,快步如飛地跑去救援。他抄到敵人背後,這邊打幾槍,扔一兩個炸炮;又跑到那邊打幾槍,扔幾個炸炮。敵人以為赤衛隊援軍趕到,一時摸不清虛實,便迴轉頭對打起來。被包圍的赤衛隊員便乘機沖了出去,安全脫險。何石就是這樣奮不顧身地援救戰友,扎紮實實地做民眾工作,為創建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28年4、5月間,國民黨黃旭初、徐景唐部先後集結幾千兵力,圍攻革命根據地大南山區。這時,活動於東江一帶的紅二、四師在轉戰中遭到巨大損失。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普寧地方黨政機關不得不轉入大南山西部的深山密林中與敵周旋。
9月底,駐大南山的東江特委機關遭亂破壞,不久,彭湃又上調上海中共中央工作,中共普寧縣委書記彭奕犧牲,繼任書記方家悟不久也離開大南山到平原鄉村去活動,何石與黨組織的聯繫一時中斷。
在敵人大軍壓境又同黨組織失去聯繫的嚴峻情況下,何石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堅持革命鬥爭,活動於望天石峰下的密林幽谷間。
他們駐得最久的是望天石峰附近的馬牙槽石洞。這是一個水簾洞式的石洞。洞底如馬牙一樣尖利,晚上不能躺下睡覺,只好兩個人背靠背地睡著。何石為了讓戰士們睡安穩覺,自己常常徹夜在洞口放哨,以防敵人突襲。情況好時,他們到村里人家買些米熬稀飯吃;情況緊急時,便帶一個飯糰,吃它幾天。為了避免敵人尋蹤搜捕,他們出洞活動時,常常循著坑水或石頭行走。不得已在草地上走,就要回過頭來把壓斜的草扶正,以銷除痕跡。就這樣,他們小心翼翼地和敵人做頑強的鬥爭。生活雖然艱苦,但大家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沒有一個動搖。一有機會,他們便到各村去,安撫烈士家屬和受害的階級兄弟,鼓勵大家要繼續戰鬥。
1929年7月中旬,何石他們度過了艱難歲月,隊伍又逐步擴大,在大南山上堅持鬥爭的潮普惠揭地方團隊擴充到130多人。四縣聯席會議遵照上級指示,在大南山上的林招,把隊伍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第十六師第四十七團,何石任團長。
新成立的第四十七團,乘軍閥混戰、敵軍北調的有利時機,密切配合民眾鬥爭,集中兵力,攻擊大南山及其邊緣各鄉的民團據點,不斷壯大隊伍,鞏固和發展根據地。
由於何石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邊工作邊學文化。所以很快從一個不識字的牽牛娃成長為一個比較成熟的軍事指揮員。他所率領的紅軍第四十七軍團,被稱為“粵東勁旅”。
10月下旬,為策應朱德率領下的紅四軍南下,東江紅軍四十七團團長何石帶領200多人,奉命進軍東江的西北地區,與四十六團及當地的赤衛隊聯合作戰。他們在廣東省豐順、興寧、五華、梅南等地襲擊敵人的後方,打了許多勝仗。但因局勢發生變化,紅四軍於11月初離開東江,敵人乘機集結重兵對東江地區的紅軍進行瘋狂的反撲。11月下旬,紅四十七團與四十六團在古大存指揮下從五華向興寧運動,準備打通贛南蘇區。
11月26日,當部隊行軍到五華郭田村時,獲悉坪上駐敵連日進攻蘇區,搶割晚稻,強行收租。為保護民眾利益,嚴懲敵人,部隊即向坪上敵軍發起進攻。敵軍400多人憑藉堅固的炮樓和工事,拚命頑抗。部隊則分三路攻打敵營。中路軍四十七團在何石指揮下,擊斃敵外圍率隊的地主黃達三後,追敵至卓屋壩。但前進到設在山坡上的敵指揮部前時,遇到敵人猛烈火力的壓制,第二連連長許炳不幸中彈,當場倒地。一位姓劉的班長上前搶救,又掛彩退下來。隊伍暫時滯留在山地上。為了顧全大局,配合其他兩路軍的戰鬥,何石命令隊伍繼續衝鋒。當他帶頭衝到屋角時,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腹部,頓時血流如注。他手捂住傷口,圓睜兩眼,大吼一聲:“同志們沖呀!”便昏倒了。戰士們拚命將他搶救出火線。當他醒來時,用盡最後的力氣說:“同志們,我們的事業一定會勝利,大家要奮鬥呵!”便停止了呼吸,犧牲時年僅34歲。

犧牲

1929年10月下旬,為策應紅四軍南下,帶領四十七團奉命進軍東江的西北地區,在豐順、興寧、五華、梅南等地襲擊敵人後方。在進攻坪上守敵時,部隊遭到頑敵的抵抗,在他帶頭沖向敵指揮所時,腹部中彈。戰士們拚死將他搶救出火線後,他用盡最後的力氣說:“同志們,我們的事業一定會勝利,大家要艱苦奮鬥啊!”便停止了呼吸。

紀念

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何石為革命烈士,其事跡在人民廣播電台播放,還收入《潮汕革命故事》集,《南粵英烈傳》第三輯等廣為宣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