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橫城村

何橫城村

何橫城村地處成安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3公里。隸屬於商城鎮,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3.2公里處。村西有漳河故道,為沙地,建有林場,茶臨公路從村西通過。何橫城在“農業學大寨”時期,曾被國務院命名為“河北大寨”。聶榮臻元帥曾“四下何橫城”,被傳為美談。全村總戶數600戶,總人口2587人,耕地面積1797畝,年人均純收入860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何橫城村
  • 外文名稱:Hehengcheng Village
  • 別名:洪城
  • 行政區類別:村級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商城鎮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區碼:056700
  •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部平原
  • 人口:2589人(2010年)
  • 方言:磁漳小片-邯鄲(沙東)-成安(城西)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機場:邯鄲(馬頭)機場
  • 火車站:邯鄲高鐵(東)站、邯鄲(西)站
  • 車牌代碼:冀D
歷史沿革,村名來歷,地理環境,發展歷程,社會事業,村莊文獻,資料輯錄,聶榮臻元帥“四下何橫城”,學習何橫城運動,

歷史沿革

春秋為晉地,趙簡子會諸臣的洪波台就在該地。
康熙《磁州志》康熙《磁州志》
戰國為趙地,趙肅侯所修趙南長城橫亘於村南。
秦、漢時期,橫城村一帶屬邯鄲
隋、唐、宋、元屬磁州滏陽縣(今磁縣)。
明代屬河南彰德府磁州(今磁縣)東鄉。
清代屬廣平府磁州東商城(今東、西保莊)管統。
民國時期,屬磁縣東區邊董約管轄。
1945年,成安縣與磁東縣合併,何橫城村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三專區成磁縣第四區(駐商城)。
1949年,成磁縣改稱成安縣,屬邯鄲專區成安縣第三區(駐商城)。
1953年,區下增設鄉建置,屬成安縣第三區(駐商城)張武莊鄉。
1957年,徹區並鄉,張武莊鄉併入商城鄉,何橫城歸屬商城鄉。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屬商城公社,下設管理區,為何橫城管理區駐地;年底,成安、臨漳、磁縣三縣合併為磁縣,撤銷管理區,何橫城村屬磁縣商城公社。
1961年,恢復成安縣建置,仍屬商城公社。
1970年,邯鄲專區改稱邯鄲地區,仍屬成安縣商城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建制,商城公社改為商城鎮,何橫城村屬商城鎮。
1993年7月,邯鄲地市合併為邯鄲市,仍屬成安縣商城鎮至今。

村名來歷

《成安縣地名志》載關於橫城的來歷:
據傳,戰國時,趙簡子大會群臣於洪波台,觀兵操練演習,台後築有橫城駐兵設防。秦滅趙,城平,建村,取名橫城。
據查,橫城當為趙長城(或其一段)。洪波台在邯鄲縣東南(《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方位符合。據《郡國志》載:“邯鄲有洪波台,今堙廢”。唐代很可能還做為觀兵操練之地。唐代詩人李白曾登洪波台遊覽,並作詩云:
我把兩赤羽,來游燕趙間。
橫城村洪波台位置圖橫城村洪波台位置圖
天狼正可射,感激無時閒。
觀兵洪波台,倚劍望玉關。
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風引龍虎旗,歌鐘昔追攀。
擊築落高月,投壺破愁顏。
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
後來以橫城並冠以姓氏、方位命村名者甚多,現分述如下:
何橫城:何橫城位於成安縣城西偏北12.45公里處,村西有漳河故道,為沙地,建有林場。茶臨公路從村西通過。何橫城亦名王村。該村無何姓居民,系沿用其附設村——小何村之姓氏而得名。小何村緊鄰何橫城,居村東北。據傳,是一“長工村”(長工居住的地方),清末已不復存在,現有瓦礫遺址。王村系因王氏建村而得名。

地理環境

何橫城村地處河北省南部,華北平原中部,村西為漳河故道,多為沙地。位於邯鄲市東南部15公里處,212省道(茶臨公路)穿過村西。距邯鄲(馬頭)機場和邯鄲高鐵站均為18公里。何橫城村地理坐標為東徑114.56度,北緯36.48度。

發展歷程

成安縣橫城村一帶西望太行山脈,地處漳河故道,建村較早,歷史悠久。春秋趙簡子會諸臣的洪波台就在該地,戰國趙肅侯所修趙南長城橫亘村南。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登洪波台遊覽,並留下著名詩篇。此後千餘年,歷盡滄桑,歷經興衰,洪波台毀於水火戰亂,橫城村蹣跚一路走來,形成多個村落,何橫城是其中最大的村莊。
解放以前的何橫城,“坑連溝,坡連窪,鹽鹼地連著沙疙瘩”,土地瘠薄,耕作困難,經濟落後,發展緩慢。解放後,歷經土改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在“農業學大寨”年代,這個村在黨支部書記李合貴的帶領下,艱苦奮鬥,勤儉創業,走出一條“間作套種、科學種田”穩產高產的新路子。在北方大部分地區處於貧窮低產的情況下,何橫城糧棉產量卻是連年翻番,成為河北省科學種田的先進單位。
1969年,聶榮臻元帥“四下何橫城”,並把何橫城間作套種創高產的先進事跡轉報中央。1973年1月,全國棉花會議在北京召開,周總理在聽取了成安縣的匯報後,稱讚何橫城大隊就是“河北省的大寨”。此後,推廣“河北大寨”何橫城科學種田的經驗,唱響了全國,震撼了河北。當時,不僅本省學習推廣,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也紛紛到這裡參觀學習。自此,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學習推廣“河北大寨”——何橫城經驗的熱潮。人民日報新華社河北日報等多家媒體從不同角度對何橫城糧棉雙高產的經驗作了多方面報導。
何橫城村
1976年,學習“何橫城運動”停止。
2002年9月,聶榮臻之女聶力將軍及聶帥的秘書周均倫一行來到何橫城。2002年12月,李明山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民眾二次創業。2004年,“糧棉間作”模式有了新突破———棉麥直播一年兩“白”,科技部、農業部等專家對此給予肯定。帶領部分民眾籌資500萬元,建成年產5000萬塊粉煤灰燒結磚廠,即保護了環境,又節約了土地資源。2007年,在原村西購得土地20畝,拉開了新農村建設的序幕。2008年,新建成的秸稈飼料加工廠,促進了農民增收,杜絕了環境隱患。2010年,引進總投資1000萬元的高新農業園區“金農種養基地”占地300畝,新建成60個大棚,實現了“鄉村觀光採摘游”。新建的養殖場已投入使用,投資5000萬元的建材廠已落戶該村。
何橫城村鳥瞰圖何橫城村鳥瞰圖

社會事業

十餘年來,該村籌資用於建設村內公共事業,建成了“村民活動中心”,修建了占地達4500平方米的健身廣場,配備了各類文體器材,為本村及周圍村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場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民眾業餘文化生活,文明新風進一步發揚光大。將邯鄲市302公車引達何橫城村,極大方便了該村及周圍10餘個村村民出行。
2007年,為回響省、市、縣推進新民居建設的號召,展開了何橫城新民居建設。科學規劃了村工業園區,、生活休閒區和文化教育區等功能區域,建設老年公寓、幼稚園、醫院。超市、麵粉廠及大型農貿市場,第一期工程已建成4棟樓房和二層別墅式樓房10棟。2008年,爭取到1000多萬元資金,投資建設縣一流的何橫城寄宿式學校,從而解決了本村及周邊十幾個村兒童就讀的一大難題。2009年,何橫城村被省、市評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文明生態村”等。
李合貴故居李合貴故居
2016年,何橫城村被縣政府列為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何橫城村搶抓入冬前施工的有利時機,努力使正在施工的項目儘快完工。目前斜街、廣場、村史館、故居、知青樓等各項建設工程正在緊張的施工之中。

村莊文獻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何橫城村在“農業學大寨”時期,大搞“間作套種創高產”而聞名全國。期間出版過多種與本村“間作套種創高產”相關的書刊,是見證村莊歷史的珍貴文獻。
何橫城村
1972年2月 《間作套種好 糧棉雙貢獻》
1972年12月《間作套種創高產》 賀學頌 著
1974年8月 《何橫城奪取糧棉雙高產的故事》 馬哲 著
1975年2月 《河北大寨——何橫城》 賀學頌 著

資料輯錄

聶榮臻元帥“四下何橫城”

1969年10月17日,聶榮臻朱德等均被以戰備疏散的名義,奉命離京。10月22日,聶榮臻乘火車到了邯鄲市。10月26日下午,到邯鄲市何橫城大隊參觀。12月19日,寫信給李雪峰:來邯鄲近兩月,地、市領導介紹了此地抓革命、促生產、促戰備的情況。因為初來此地,想各方面多看看,便走馬觀花地到工廠企業和農村跑了一跑。何橫城大隊由於實行“間作套種”的科學種田方法,1969年,全大隊1700畝耕地,平均畝產糧1115斤;1200畝棉田,平均畝產皮棉157斤;油料作物,423畝,平均畝產236斤。這是好經驗,建議在農村推廣。12月31日下午,到何橫城大隊,聽取秋收分配情況的匯報,參觀了豬圈、田間麥苗、養雞場。並對大隊支書李合貴說,用新的成績,迎接偉大的七十年代的到來。1970年2月2日下午,聽何橫城大隊幹部匯報生產情況。2月25日,回到北京治病,此後即未再回邯鄲。
何橫城村
——《聶榮臻年譜》(1969-1970年)

學習何橫城運動

成安縣何橫城大隊,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自1965年起,大搞以糧棉間作套種為主要特點的科學種田,先後實行了棉花小麥、棉花和玉米、棉花和豌豆等20個間作套種方式,分別實現了一年兩種兩收、三種三收、四種四收和兩年七種七收、八種八收。地里一年四季有作物,5-11月月月有收成,土地複種率大大提高,糧棉連年穩產高產。自60年代起,先後被縣、地、省樹為“學大寨”典型。1973年春,在國務院召開的全國棉花生產會議上,周總理稱讚何橫城為“河北省的大寨”,全國各地來何橫城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縣在何橫城村設立了接待站,地區在邯鄲市毛澤東思想展覽館南副館設立了“何橫城接待站”,參觀高峰時日達萬餘之眾。此後,在全縣開展了大規模的學大寨、學何橫城運動,縣委要求3年推開何橫城經驗,不僅多次作決議,還於1975年3月6日在何橫城大隊召開了有縣、社、村3級幹部1600人參加的誓師大會,要“決戰七五年,全面推開何橫城學大寨的經驗”。此活動推動了全縣的間作套種、科學種田,但也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浮誇風形式主義
何橫城村
1979年後,長達十幾年的學大寨運動停止。
——1996年《成安縣誌》卷六農業第三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