佉盧文簡牘

佉盧文簡牘

佉盧文簡牘,屬於3-4世紀,現藏於中國文字博物館佉盧文字是一種音節字母文字,由252個不同的符號表示各種輔音和元音的組合,從右向左橫向書寫。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佉盧文簡牘
  • 館藏地點:中國文字博物館
  • 所屬年代:3-4世紀
  • 質地:木
  • :17.5厘米
  • :18.9厘米
時代:3-4世紀
質地:木
尺寸:長17.5厘米,寬18.9厘米
文物說明:矩形,殘破。正面有封泥槽和三道系扎繩操,背面有六行墨書佉盧文文字,文字自右向左橫書。
佉盧文字是一種音節字母文字,由252個不同的符號表示各種輔音和元音的組合,從右向左橫向書寫。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原文為Kharosthi,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帶使用,公元1—2世紀時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通商語文和佛教語文。在東漢末年,伴隨著貴霜王朝的日趨瓦解,貴霜難民遷入塔里木盆地,佉盧文開始在於闐、鄯善等地傳播。18世紀末佉盧文早已經成了一種無人可識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國學者普林謝普探明了佉盧文的奧秘。該文物為3-4世紀簡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