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思想研究

修正主義是一個被廣泛使用、含義卻不是十分明確的詞語,在特定時期,它還是用來攻擊別人的“標籤”。作為本書研究對象的修正主義,指的是由伯恩施坦系統提出來的,在資本主義發展態勢、社會主義實現途徑等重大問題上與傳統馬克思主義存在本質區別,旨在為實踐中的改良主義辯護的理論觀點。書中闡明了修正主義思想萌芽、發展、成熟的過程及其主要內容,論述了修正主義思想產生的時代條件和社會民主黨因素,分析了修正主義對當時和後來的德國社會民主黨以及社會民主主義產生的影響。本書試圖把對修正主義思想的研究與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發展過程結合起來,在歷史的框架內研究修正主義思想,以期求得對伯恩施坦的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對社會民主主義發展過程和發展趨勢的全面理解。

基本介紹

  • 書名: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思想研究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335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央編譯出版社
  • 作者:沈丹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72086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把對修正主義思想的研究與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發展過程結合起來,在歷史的框架內研究修正主義思想,以期求得對伯恩施坦的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對社會民主主義發展過程和發展趨勢的全面理解。

作者簡介

沈丹,女,1982年出生,201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西歐社會民主主義、社會民主黨。目前已經在《科學社會主義》、《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社會主義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多篇。

圖書目錄

目 錄
引 言 1
一、選題由來及研究對象 1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 3
第一章 伯恩施坦生平簡介 19
一、家庭出身、受教育狀況和在銀行工作的經歷 19
二、最初的政治興趣和加入社會民主黨 20
三、激進的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在馬克思和杜林之間 21
四、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黃金時代” 23
五、修正主義者 26
六、晚年 29
第二章 修正主義思想的萌芽、形成和成熟 33
第一節 修正主義思想的萌芽(1890—1895年) 33
一、忽視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階級性 34
二、高度評價議會鬥爭的作用 37
三、開始懷疑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判斷 43
第二節 修正主義思想的形成(1896—1898年) 46
一、否定馬克思關於資本集中和經濟危機的判斷 46
二、“和平長入社會主義” 49
三、國家:社會管理的機構 51
四、批評唯物主義忽視道德的作用 56
五、“修正主義公式” 59
六、對殖民主義的看法 62
第三節 修正主義思想的成熟和系統化(1899—1900年) 66
一、哲學方面的修正 66
二、經濟方面的修正 78
三、政治道路的修正 87
四、社會民主黨的策略 95
第三章 圍繞伯恩施坦問題的大爭論 101
第一節 來自德國社會民主黨內的批評 101
一、黨代表大會上的爭論 101
二、考茨基的理論批判 109
三、盧森堡的理論批判 118
第二節 國際範圍內的爭論 125
一、各國社會主義者反對修正主義鬥爭的概況 125
二、普列漢諾夫的批判 127
第四章 伯恩施坦後期修正主義思想(1901—1928年) 134
第一節 為修正主義辯護 134
一、論述修正主義的正當性和必要性 135
二、進一步闡述修正主義思想 137
第二節 對實際問題發表見解 143
一、對政治性民眾罷工的態度 144
二、在戰爭中的立場和對共和國的態度 146
三、對布爾什維主義的看法 148
第五章 歷史發展與伯恩施坦修正主義 154
第一節 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其影響 154
一、生產力的發展與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154
二、生產關係的調整與社會結構的變化 158
三、對馬克思主義提出的挑戰 161
第二節 不斷擴大的政治民主 171
一、普選制的推行 171
二、帝國議會權力的擴大 173
三、政黨的發展 175
四、人民的一些基本權利得到保障 176
第三節 社會主義工人運動與社會民主黨 178
一、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早期發展狀況 178
二、反社會黨人非常法時期的德國社會民主黨 186
三、工會對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影響 196
第六章 現代社會民主黨與伯恩施坦 206
第一節 二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209
一、經濟的發展 209
二、社會結構的變化 211
三、政治制度的進步 211
第二節 二戰後社會民主黨的發展 213
一、修正主義對社會民主黨理論的影響 213
二、修正主義對社會民主黨實踐的影響 218
結 語 223
參考文獻 233
後 記 245

文摘

引 言
一、選題由來及研究對象
愛德華·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1850-1932)是以“修正主義之父”的稱號被載入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冊的。經典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觀點認為,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巨大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資本主義最終將走向崩潰,無產階級應通過革命奪取政權,對社會進行全面的社會主義改造。伯恩施坦則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呈現出與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不同的景象,資本主義仍有很強的生命力,不會爆發能成為巨大社會變革前奏的經濟危機,因而無產階級不能寄希望於一場革命來實現社會主義,而應該通過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的議會活動、改良活動,逐漸消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促使資本主義制度“和平長入社會主義”。
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思想使改良主義理論化、系統化,試圖為當時實踐中的改良主義提供論據,消除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儘管他的這一願望在當時沒有實現,但是他的思想卻對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社會民主黨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以來,東西方社會主義正式分道揚鑣。東方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主要是受列寧思想的指引,而西方社會民主主義的發展則逐漸與伯恩施坦所持主張接近,二戰後社會民主黨的發展歷程表明它基本上是遵循伯恩施坦指明的方向。因此,對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思想的研究可以深化我們對德國社會民主黨、當代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的認識。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伯恩施坦看成是社會主義運動的叛徒,認為由於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存在,使得德國社會民主黨錯失了幾次發動革命的大好時機,導致德國乃至整個西歐的社會主義運動滑向了改良主義的深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可以而且應該以更為客觀、公正的態度來評價伯恩施坦和他的修正主義思想。系統、全面地研究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思想,就為客觀、公正地評價伯恩施坦提供了基礎。
本書以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思想為研究對象,試圖把對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思想的研究與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德國社會民主黨的發展過程結合起來,在歷史的框架內研究伯恩施坦修正主義思想,以期求得對伯恩施坦的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對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以及發展趨勢的全面理解。這裡就涉及一個如何界定修正主義概念的問題。修正主義是一個被廣泛使用,但是含義卻不是十分明確的詞語。有學者對修正主義一詞的由來進行了考證 ,但是就本書的研究內容來說,誰最先提出修正主義一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修正主義一詞的含義,尤其是伯恩施坦自己對修正主義的理解。
伯恩施坦最初並不承認自己的理論是修正主義,他認為這個稱呼是別人強加給他的,勉強接受後,伯恩施坦把它理解成是“對傳統的社會主義理論或者它的解釋進行批評” ,由此可見,伯恩施坦是對修正主義一詞做了正面的理解。他還在1909年為《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撰寫的序言中為自己辯解道:“任何一種新的真理,任何一種新的認識,都是修正主義。既然發展不會停頓,既然鬥爭的形式也要隨著鬥爭的條件一同受變化規律的支配,那么在實踐中和理論中也就永遠會出現修正主義。” 同時,伯恩施坦自己也意識到,修正主義不可能是一個純粹的理論上的用詞,它不可避免地要與政治立場結合在一起,修正主義因而也成為一個政治詞語,修正主義的實質就是為政治上的改良主義辯護的理論:“修正主義,這個基本上只有對理論問題才有意義的詞,翻譯成政治用語就成為改良主義,即系統的改良工作的政策,它同把革命災變當作運動的、符合願望的或被承認為不可避免的階段的政策相對立。” “修正主義力求為一種原則上改良主義的社會民主黨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供理論論證並且粗略地指明這一政策的基本方針。”
修正主義這一概念在伯恩施坦那裡意義是很明確的,但是在後來的使用當中,它的意義越來越多樣化和模糊化。根據托馬斯·邁爾在《社會主義詞典》中為修正主義所下的定義,這一概念可以分成三個基本的使用形式:第一,自1901年以來伯恩施坦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針對自1896年以來在第二國際內占主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提出的批判性替代理論,這是修正主義的原始的基本意義。第二,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二國際解體以來,列寧開始把所有偏離他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和偏離從革命的政治的角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包括用馬克思主義論證的和其他觀點論證的社會主義立場也都斥為“修正主義”。史達林使“修正主義”的這種用法固定化,成為可以按照一定程式運用的教條。第三,在所謂的非教條主義的新左派中,民主社會主義組織的內部和外部,以及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之外,也以各種多樣的方式使用這個被用來反對上述兩種思潮的、譴責背叛的“修正主義”概念。
在中國,修正主義概念被擴大的情況也在一定歷史時期存在。受蘇聯的影響,我們曾經把考茨基等正統馬克思主義者也看成是修正主義者,20世紀60年代中蘇論戰時,我們與蘇聯更是互斥對方是修正主義者。在特定時期內,修正主義脫離了原本的意思,而變成了攻擊別人的“標籤”。這樣一種概念混亂的狀況實在不利於學術研究,因而本書作者在概念上採取“原教旨主義”的做法,即按照修正主義的本來意義來使用這一概念,不考慮各種被泛化的修正主義概念。作為本書研究對象的修正主義,指的是由伯恩施坦系統提出來的,在資本主義發展態勢、社會主義實現途徑等重大問題上與傳統馬克思主義存在本質區別,旨在為實踐中的改良主義辯護的理論觀點。因而本書主要研究了伯恩施坦的理論觀點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差異,並由此得出結論,伯恩施坦的修正實現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離而不是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