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氏長絲角鮟鱇

伐氏長絲角鮟鱇G.vanhoeffeniBrauer;Vanhoeffen'swhipnoes分布在世界各大洋北緯63°至南緯15°之間的深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伐氏長絲角鮟鱇
  • 拉丁學名:G.vanhoeffeniBrauer;Vanhoeffen'swhipnoes
  • :動物界
  • 分布區域:世界各大洋北緯63°至南緯15°之間的深海區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活習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伐氏長絲角鮟鱇
學名:G.vanhoeffeniBrauer;Vanhoeffen'swhipnoes

形態特徵

背鰭5—7;臀鰭5—7;胸鰭17—18;胸鰭19;尾鰭8。體長為體高3.2倍,為頭長3.9倍。頭長為吻長2.4倍,為眼徑3.0倍。體延長,側扁。頭短而高,吻尖突。口大,略斜裂,上頜長於下頜,頜齒細尖。頭體被絨毛狀細棘,皮膚寬鬆。背鰭具1鰭棘,形成細長的吻觸手,其長略短於體長,末端為球狀具發光器的擬餌體,上有許多黑色纖絲狀突起,發光器附近有2條長纖絲,擬餌體下方有2短纖絲;尾鰭長。伐氏長絲角鮟鱇的頭、體各鰭均為黑褐色,擬餌體上發光器為白色。雌魚最大可達350mm,雄魚個體甚小。

生活習性

伐氏長絲角鮟鱇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北緯63°至南緯15°之間的深海區,棲息水層在300—5300m;我國在東海外海水深1014—1037m的海域中有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