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見戰役

日本戊辰戰爭中,新政府軍和幕府軍在鳥羽、伏見進行的首次戰役。1868年1月3日,明治政府發布王政復古令。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為維護其領地和權力,於6日夜率領會津、桑名兩藩藩兵,從二條城退到大阪,企圖負隅頑抗。

德川慶喜抵達大阪後立刻命令江戶派遣海,陸軍西來,而薩摩藩的西鄉隆盛暗中派人在江戶城破壞社會治安,讓幕府有後顧之憂,無法充分派遣軍隊支援德川慶喜,以及激怒幕府與新政府(倒幕派)正面衝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見戰役
  • 外文名:V see battle
過程,意義,

過程

1868年1月26日,德川慶喜終於按捺不住,指揮幕府軍和會津等藩兵1.5萬人從大阪沿淀川北上,兵分兩路向京都進發。到達淀城,翌日兵分二路,一支以桑名藩兵為先鋒向京都西南方的鳥羽推進,另一支以會津藩兵為先鋒向京都東南方的伏見推進.接獲幕府揮軍北上的訊息後,京都新政府派遣2000名薩摩藩兵防守鳥羽,1800名長州藩兵和300名土佐藩兵防守伏見,另有400名薩摩藩兵作為預備隊守衛設在東寺的指揮部,由西鄉隆盛統一指揮。政府軍兵力僅為幕府軍三分之一,但得到民眾擁護,士氣、裝備、訓練均占優勢。
27日黃昏,幕府軍抵達鳥羽、伏見。鳥羽方面是以薩摩藩兵為主力,伏見方面則是以長州藩兵為主力.雖然新政府軍只得五千人,但新政府軍使用的是新式步槍,結果幕府軍被擊退.一月二十九日幕府軍打算撒回淀城再伺機反擊,不料,淀城的藩兵卻見風轉舵,拒絕讓幕府軍進城.幕府軍只好繼續南行,打算會合據守在淀川西岸的津藩藩兵來對抗新政府軍的追擊,可是津藩藩兵同樣背叛了幕府,竟然向幕府軍炮擊.加之政府軍奮勇迎擊,並利用夜暗主動出擊。經激戰,幕府軍於次日被迫撤退。政府軍乘勝追擊,奪取淀城,進逼八幡。德川慶喜乘軍艦逃回大阪。士氣低落的幕府軍幾經艱難才回到大阪.德川慶喜深知大阪城守不住,便偷偷乘坐軍艦逃回江戶。
30日,政府軍攻占大阪,近畿以西各藩宣誓效忠新政府。政府軍初戰勝利為推翻德川幕府在各地的統治鋪平了道路。於是整個關西地區就這樣落入新政府手上。

意義

在兵力方面,除舊幕府軍15000人(主力是法國傳習兵5000人),會津3000人、桑名500人以外,還有薩摩3000人、長州500人,東軍一側占優勢。然而,只占東軍人數的1/3的西軍在士氣上卻占了上風,他們經過下關、薩英戰爭後,變成了裝備、訓練都西洋化的精銳部隊。僅3天便決定了勝敗的鳥羽伏見之戰,在江戶被稱之為“淀之戰”。
這次戰爭的勝敗具有重大意義:
(1)使諸藩特別是西南各藩開始傾向朝廷;
(2)在新政權內部討幕派掌握了主導權,從而導致了公武合體派勢力的後退;
(3)使大商人決定採取支持新政府的態度。
總之,這不是一次單純的局部地區的戰爭,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打下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