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絲·華頓(伊迪絲·沃頓)

伊迪絲·華頓

伊迪絲·沃頓一般指本詞條

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美國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高尚的嗜好》《純真年代》《四月里的陣雨》《馬恩河》《戰地英雄》等。

1862年,出生於紐約一名望之家,從小收到良好的私人教育,童年大部分時間在歐洲度過。1885年,回到美國。1905年,出版長篇小說《歡樂之家》,獲得廣泛讀者。1911年,中篇小說《伊坦·弗洛美》發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致力於人道主義活動,為難民分發物資,籌集捐款。1920年,出版長篇小說《純真年代》,獲得普利茲文學家。192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1937年,在法國巴黎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迪絲·華頓
  • 外文名:Edith Wharton
  • 別名:伊迪絲·紐伯德·瓊斯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紐約
  • 出生日期:1862年1月24日
  • 逝世日期:1937年8月11日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快樂之家》
    純真年代
    《老紐約》
    伊坦·弗洛美
  • 主要成就:1921年普利茲小說獎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創作特點,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862年1月24日,伊迪絲·華頓生於紐約市一個名望家庭,生活安逸。父親喜歡藏書,她從小在美國和歐洲接受私人教育,愛好文學藝術,特別愛讀亨利·詹姆斯的小說。
1885年,與波士頓銀行家愛德華·華頓結婚,兩人同游歐洲,回國後移居紐約市。1899年,她發表《更大的愛好》等短篇小說,並結識了作家亨利·詹姆斯。
1902年,出版了長篇歷史小說《決定的山谷》,反響不大。1905年,《歡樂之家》問世,一舉成名。
1907年,移居巴黎,偶爾返美,繼續專心寫作。1911年,以新英格蘭為背景的中篇小說《伊坦·弗洛美》出版,受到好評。
1913年,與華頓離婚,為一些婦女雜誌寫了許多應景小說,質量較差。也寫了不少短篇小說、詩歌和遊記,反映她對建築、園林和風景的愛好和興趣。第一次大戰期間,她在法國參加了救護工作,為法國紅十字會服務,協助收容難民,曾獲法國榮譽十字勳章,並寫了相關的小說。戒海辣
1923年,獲得耶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成了獲此殊榮的第一位美國女性;1924年,獲得美國文學藝術院頒發的金質獎章。1927年,出版反映父母與子女關係的長篇小說《黃昏眠》。
1925年,發表了《小說創作》,總結了她的創作思想和實踐。像亨利·詹姆斯一樣,強調“每一部偉大的小說首先必須以道德價值的深刻意識為基礎”。
伊迪絲·華頓一直筆耕不輟,後期又出版了多部小說,如比較美國中西部與紐約社會的長篇小說《被圍困的哈德遜河》(1929)和它的續集、對比英國與歐洲大陸的社會習俗和道德觀的《神明到了陵膠挨求》(1932),她還出了一些短篇小說集體辯察陵和一部自傳《回頭望》(1934),留下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海盜》(1938)。
簽名簽名
20世紀20年代後,她的作品質量大不如前,但1930年她仍被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理事。
1937年8月11日,突發中風,病逝於法國聖布里斯福列市,終年七十五歲,安葬於凡爾賽。

個人生活

伊迪絲・華頓於出身於紐約的名門望族,在1866年到1872年間隨父母先後旅居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1885年,華頓和比她年長13歲的波士頓銀行家愛德華・華頓結婚。他們的婚姻並不美滿,婚後無嗣也進一步導致了兩人關係的破裂。後來愛德華又患了精神病。1913年伊迪絲與丈夫離婚,定居巴黎直漿辣棗到1937年8月11日去世。
伊迪絲的好友有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這段友情對華頓的創作風格產生過重要影響。但她沒有盲目模仿詹姆斯的風格,而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對詹姆斯晚年過於注重純粹的藝術技巧表示了不同看法。

主要作品

中文名英文名體裁出版年
堅定的山谷
The valley of Decision
長篇小說
1902年
聖堂
Sanctuar
長篇小說
1903年
人的血統及其他
The Descent of Man and Other Stories
小說集
1903年
快樂之家
The House of Mirth
長篇小說
1905年
伊坦·弗洛美
Ethan Frome
長篇小說
1911年
鄉土風俗
The Custom ofthe Country
長篇小說
1913年
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長篇小說
1920年
搭了架子的哈德遜河
Hudson River Bracketed
長篇小說
1929年
回眸一瞥
A Backward Glance
自傳
1934年

創作特點

雖然華頓出身於紐約上層社會,以描寫上層人的生活見長,但是她在塑造下層人生活方面的能力也很突出,並且留下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伊坦・弗洛美》和《邦德姐妹》( Banner Sisters)等,作者以自然主義手法將下層人民的心理和追墊探求道德完美生活的願望細膩地描繪了出來。
華頓與老組約的淵源使她獨具特色地創作出了一些以組約為背景的作品,如《歡樂之家》《純真時代》《國家風俗》(The custom of thecountry,1913)等,從這些作品的細節描寫中,讀者可以洞悉當時組約上層社會的風俗人情。華頓的作品大多受她的生活環境的影響、描述了她所熟知的組約上流社會,反映了人物的個性與習俗的衝突。在記趨去多部作品中,她揭示出人物受社會習俗和道德準則約束而放棄了個人追求並做出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選擇。同時,她以十分嫻熟的手法描繪了當時組約上層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風俗習慣。
《歡樂之家》的手稿之一《歡樂之家》的手稿之一
在華頓的作品中,如《歡樂之家》《純真時代》和《國家風俗》等都充分展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男權社會中女性受家庭勸雄求、婚煙和經濟壓制的狀況,令一些女性開始覺醒,有女性自我意識的思索或反抗行為,這反映了華頓對女性問題的探索。婚姻的不幸使華頓對女性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思索,這在她後期的作品中也有明顯的體現。她筆下的一些女性人物在思想上或行為上都有許多進步,使她在文學創作上日趨完善。這些都反映了華頓對女性問題的思索和對男權體制的反抗。除此之外,華頓還在多部短篇小說中表現了當時女性的生活。
伊迪絲·華頓伊迪絲·華頓

人物評價

美國作家克里夫頓·費迪曼: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她觀察世界的眼神是充滿同情而絲毫不留情面的。

主要作品

中文名英文名體裁出版年
堅定的山谷
The valley of Decision
長篇小說
1902年
聖堂
Sanctuar
長篇小說
1903年
人的血統及其他
The Descent of Man and Other Stories
小說集
1903年
快樂之家
The House of Mirth
長篇小說
1905年
伊坦·弗洛美
Ethan Frome
長篇小說
1911年
鄉土風俗
The Custom ofthe Country
長篇小說
1913年
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長篇小說
1920年
搭了架子的哈德遜河
Hudson River Bracketed
長篇小說
1929年
回眸一瞥
A Backward Glance
自傳
1934年

創作特點

雖然華頓出身於紐約上層社會,以描寫上層人的生活見長,但是她在塑造下層人生活方面的能力也很突出,並且留下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伊坦・弗洛美》和《邦德姐妹》( Banner Sisters)等,作者以自然主義手法將下層人民的心理和追求道德完美生活的願望細膩地描繪了出來。
華頓與老組約的淵源使她獨具特色地創作出了一些以組約為背景的作品,如《歡樂之家》《純真時代》《國家風俗》(The custom of thecountry,1913)等,從這些作品的細節描寫中,讀者可以洞悉當時組約上層社會的風俗人情。華頓的作品大多受她的生活環境的影響、描述了她所熟知的組約上流社會,反映了人物的個性與習俗的衝突。在多部作品中,她揭示出人物受社會習俗和道德準則約束而放棄了個人追求並做出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選擇。同時,她以十分嫻熟的手法描繪了當時組約上層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風俗習慣。
《歡樂之家》的手稿之一《歡樂之家》的手稿之一
在華頓的作品中,如《歡樂之家》《純真時代》和《國家風俗》等都充分展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男權社會中女性受家庭、婚煙和經濟壓制的狀況,令一些女性開始覺醒,有女性自我意識的思索或反抗行為,這反映了華頓對女性問題的探索。婚姻的不幸使華頓對女性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思索,這在她後期的作品中也有明顯的體現。她筆下的一些女性人物在思想上或行為上都有許多進步,使她在文學創作上日趨完善。這些都反映了華頓對女性問題的思索和對男權體制的反抗。除此之外,華頓還在多部短篇小說中表現了當時女性的生活。
伊迪絲·華頓伊迪絲·華頓

人物評價

美國作家克里夫頓·費迪曼: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她觀察世界的眼神是充滿同情而絲毫不留情面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