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丹麥語Iver Huitfeldt Klassen Fregat,英語:Iver Huitfeldt Class Frigate,或以計畫名稱之為SF-3500 AAW型護衛艦)是丹麥皇家海軍隸下的大型防空護衛艦。

本級艦主要依靠荷蘭泰雷茲防務的防空作戰系統(AAW,以APAR-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SMART-L長程電子掃瞄雷達為主構成)搭配4×8聯裝美制MK-41垂直發射系統(裝填標準-2/3/6型32枚)以及2×12聯裝美制MK-56垂直發射系統(裝填海麻雀ESSM型24枚)為主要防空作戰力量,共有56個飛彈裝載單元。

本級艦共三艘,首艦F-361伊萬·休特菲爾德號(Iver Huitfeldt F-361)於2008年6月開工,末艦尼爾斯·朱爾(Niels Juel F-363)於2009年12月開工,全級三艦均在2011年服役。相較於歐洲其他國家近年新造的幾種先進防空作戰艦艇,丹麥的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由於使用低廉的艦體設計和成熟的技術裝備,整體造價低於幾種歐洲代表性的中型防空戰艦,但艦載武備和電子設備毫不遜色,以優異的性價比深得丹麥皇家海軍讚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
  • 外文名:Iver Huitfeldt-class frigate
  • 國別:丹麥
  • 製造廠:奧登斯鋼鐵船廠
  • 開工時間:2007年10月16日
  • 用戶:丹麥皇家海軍
  • 同型:3艘
  • 現況:現役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設計建造,設計特點,艦體設計,船電設計,武裝設計,動力設計,基本數據,本級各艦,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丹麥扼守波羅的海出海口,有長達7314千米的海岸線,戰略位置險要。冷戰結束後,丹麥所面臨的蘇聯強大海上威脅消失了,瀕海安全形勢有了極大改善,但是丹麥海軍所要承擔的任務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有所增加。因此,為了在短時期內改變這種情況,丹麥海軍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在泰提斯級遠洋巡邏艦(Thetis Class)基礎上發展一種的、採用模組化設計思想的標準平台,在此基礎上丹麥海軍建造了阿布薩隆級支援艦(Absalon Class),並繼續在阿布薩隆級的基礎上,研製一型新銳防空護衛艦,用以替換服役達25年的尼爾斯·朱爾級護衛艦(Niels Juel class)。
前景為阿布薩隆級,遠景為泰提斯級前景為阿布薩隆級,遠景為泰提斯級

設計建造

歐洲幾種代表性的新一代防空雷達/作戰系統都參與了丹麥海軍新護衛艦的評估,包括泰雷茲提供的APAR相控陣雷達+SMART掃瞄雷達與配套戰系所構成的防空作戰套件(Anti Air Warfare,AAW),以及英國BAE的桑普森相控陣雷達等,最後由泰雷茲的AAW套件獲勝。在2006年12月19日與泰雷茲荷蘭分公司簽約,購買三套AAW,配備於這三艘新防空艦。三艘本級艦的船段將由奧登斯船廠(Odense Steel Shipyard)所屬的立陶宛巴爾基亞造船廠(Baltija Shipyard)和愛沙尼亞洛克薩造船廠(Loksa Shipyard)分別承造,完成後由四艘駁船穿越波羅的海運至奧登斯鋼鐵船廠完成組裝。
次艦威廉士號建造、運送、海試、服役過程次艦威廉士號建造、運送、海試、服役過程

設計特點

艦體設計

由於以正規高強度作戰為主要任務,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取消了阿布薩隆級多用途支援艦的彈性甲板等運輸設施;不過為了維持與阿布薩隆級的共通性,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仍維持類似的基本構型,長度寬度稍微增加,吃水則減少1米(因為不需要運輸貨物),滿載排水量則增為6645噸。由於丹麥海軍要求新防空艦艇的航速增加到26節以上,所以需要比阿布薩隆級更強大的動力系統。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編制101名官兵,與阿布薩隆級相仿,此外還能容納額外55名特戰或其他人員。伊萬·休特菲爾德級最高航速28節,以15節航行時能達到9000海里的續航力,可在海上自持30天。
艦體概覽艦體概覽

船電設計

丹麥海軍之所以青睞泰雷茲的APAR系統,主要歸功於其出色的追蹤能力以及在測試中優異的性能表現,泰雷茲先前也成功地整合SMART-S MK-2雷達以及美制防空飛彈系統。由於AAW的雷達戰系組合已經用於德國薩克森級護衛艦及荷蘭七省級護衛艦上,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核心繫統與這兩個鄰近的友邦海軍取得共通,意味著未來三國間將在海軍合作演習與後續開發改良方面取得諸多好處。本級艦的戰系核心應沿用與阿布薩隆級相同的C-Flex開放架構作戰系統。此外,艦上其他的平面搜尋雷達、導航雷達、電子支援裝置、艦首聲納仍維持與阿布薩隆級相同的配置。
次艦彼得·威廉士號次艦彼得·威廉士號

武裝設計

主武器方面,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在艦舯安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數量為八聯裝四組,可裝填標準SM-2區域防空飛彈,未來還可能納入SM-3反彈道飛彈、SM-6 ERGM增程型主動制導防空飛彈甚至戰斧巡航飛彈。此外,艦上還配備兩組12聯裝MK-56垂直發射系統,專門用來裝填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但只能每單元裝填一枚。MK-56是MK-48垂直發射系統的改進型,主要減輕了裝置重量,大量採用複合材料。艦上配備四具瑞典薩博(SAAB) Ceros 200火控雷達 (阿布薩隆級只有一座),用來導控火炮與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而SM-2區域防空飛彈則由APAR相控陣雷達負責照明。
彼得威廉士號俯視彼得威廉士號俯視
F-361 伊萬·休特菲爾德F-361 伊萬·休特菲爾德
彼得威廉士號艦尾彼得威廉士號艦尾
除了防空之外,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火炮能力也比阿布薩隆級更為強大,艦首A炮位與艦橋前方的B炮位各有一個武器模組,A炮位可選擇安裝一門MK-45 127mm艦炮或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各一門,B炮位則可選擇安裝一門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或一門德國與瑞士研發的GDM-008千禧年(Millenium)35mm機炮式艦載近程防禦武器系統;此外,直升機庫上方也設有一個武器模組,能安裝一門千禧年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其他武裝大致上仍與原版阿布薩隆級相同,艦舯配備四組四聯裝美制魚叉Block II反艦飛彈發射器,反潛方面配備兩組雙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使用MU-90魚雷),且原計畫兩組雙聯裝美製毒刺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與7挺12.7mm機槍等近接作戰武裝,但服役之後遭到取消或延後;至於直升機庫則縮減為一座,操作一架EH-101直升機。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亦取消原先阿布沙龍級的艦尾突擊艇容納艙,將空間用來安裝拖曳陣列聲納系統。
艦首AB炮位的兩座奧托76主炮艦首AB炮位的兩座奧托76主炮

動力設計

動力主機方面,皇家丹麥海軍最初的評估包括由四具德國MTU 8000 20V M70柴油機組成的複合柴油機與柴油機(CODAD)動力系統(阿布薩隆級僅配備兩具MTU-8000)或者由一具美國LM-2500燃氣渦輪、兩具MTU 8000組成的複合柴油機與燃氣渦輪(CODAD)系統,最後由前者獲勝。為了配合動力系統的改變,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設計如機艙、煙囪也有所修改。伊萬·休特菲爾德採用柴柴聯合(CODAD)的動力方式相較於美國大型艦艇的燃燃聯合(COGAG)動力方式有更小的油耗,多台並聯可克服柴油機單機功率不足的問題,這種方式亦被中國的054A型護衛艦和法國卡薩爾級驅逐艦所採用。
大傾角海上機動的伊萬休特菲爾德號大傾角海上機動的伊萬休特菲爾德號

基本數據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基本配置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基本配置
參考數據
艦長
138.70米
舷寬
19.75米
5.30米
排水量
6645噸
乘員
101人+55名人員
動力系統
CODAD
4×MTU 8000 20V M70柴油機/8.2MW×4
1×艦首推進器/900千瓦
雙軸
續航力
9000海里/15節
航速
28節
船電系統
作戰系統
C-Flex分散式作戰系統
雷達
1×9600-M APAR相控陣雷達系統(固定式陣列天線×4)
——
1×SMART-L 3D D頻對空搜尋雷達
——
1×Terma Scante 2001平面搜尋雷達
——
3×Furuno Marine導航雷達
——
2×DO ES 3701電子截收與監視系統
聲納
Atlas Elektronik ASO 94-01艦首聲納
——
拖曳陣列聲納
其他
4×Terma DL-12T十二聯裝Sea Gnat誘餌發射器
——
2×Terma DL-6T六聯裝Sea Gnat誘餌發射器
艦載武裝
艦炮
飛彈
4×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裝填標準SM-2/3/6防空飛彈)
2×12聯裝MK-56垂直發射系統(裝填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
——
4×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
近防
1×千禧年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反潛
2×雙聯裝324mm反潛魚雷發射器(使用MU-90魚雷)
1×EH-101或MH-60R直升機

本級各艦

舷號艦名開工下水服役呼號
F361
伊萬·休特菲爾德
Iver Huitfeldt
2008年6月2日
2010年3月11日
2011年1月21日
OVVA
F362
彼得·威廉士
(Peter Willemoes)
2009年3月12日
2010年12月21日
2011年6月22日
OVVB
F363
尼爾斯·朱爾
(Niels Juel)
2009年12月22日
2010年12月21日
2011年11月7日
OVV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