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爾·阿佳尼

伊莎貝爾·阿佳尼

伊莎貝爾·阿佳妮,1955年7月27日出生於巴黎,法國演員、製片人。

作品有《卡米耶·克洛岱爾人》等。

1990年她與傑拉爾·德帕爾迪約一起獲得了愷撒超級巨星獎的殊榮,同年她被《大眾》雜誌評選為世界上50名最漂亮的女性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莎貝爾·阿佳尼
  • 外文名:IsabelleAdjani
  • 國籍:法國
  • 星座:巨蟹座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955年7月27日
  • 職業:演員、製片人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伊莎貝爾·阿佳尼
伊莎貝爾·阿佳妮生於1955年7月27日,她的父親是一名有土爾其血統的阿爾及利亞人,母親為德國人。12歲時阿佳妮在學校贏得了一個朗誦獎,並從此開始對舞台生活感興趣。
她於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約為1956~1957年——譯註)出生在巴黎郊區的一個貧民區,這兒到處是簡陋的住房、嘈雜的工廠、狹小的庭院和死氣沉沉的街道。一個皮膚蒼白、長著一頭深色頭髮和一雙藍色大眼睛的小姑娘就在這種環境中悄悄長大了。她父親穆罕默德·謝里夫·阿佳尼生於阿爾及利亞的君士坦丁,後來離開故鄉加入了法國軍隊,最後帶著他在德國娶到的妻子巴伐羅瓦絲到巴黎郊區定了居。他是個相貌英俊的男子,酷似馬龍·白蘭度。沒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娶到那個身材嬌小、有一雙淺色明眸的德國女人的,就連伊莎貝爾·阿佳尼對此也一無所知。她父母不大願意在她面前談論往事,只是從他們的隻言片語中她才得知,他們在這個北非移民聚居的貧民窟定居前曾想過移居美國,但是沒有成功。
伊莎貝爾·阿佳尼
小阿佳尼的童年不僅物質匱乏,而且還深感孤獨。他們一家沒有親戚來往,家中連祖父母的照片都沒有,這種不知自己根在何處的痛苦加深了他們的漂泊無依之感,每月只有領到家庭補助金的那一天才能給他們帶來少許歡樂。此外,五六十年代針對北非阿拉伯移民的種族主義暴力行動在法國也愈演愈烈,恐怖事件時有發生。此時伊莎貝爾的弟弟又出生了,一家人的生活於是更加艱難。正是在這種動盪不安的環境中,小阿佳尼養成了愛沉思默想的性格,成年後她回憶說:“我小時候是個孤僻的孩子,心中充滿幻想和希望,總想得到更多的幸福。”
冷酷的現實使阿佳尼把興趣轉向了書本。她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樂而忘返,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這個穿著短襪、稚氣未脫的小女孩表面上是那么的弱不禁風,但明眼人卻能看出她擁有一個深藏不露的神奇的精神世界,在那裡她的想像力像脫韁的野馬自由馳騁,一直奔向遠方。這時她開始寫詩,用詩句來描繪她心底的那個世界。她的法文教師巴塔伊小姐至今還保存著一首她的題為的詩,詩中寫道:“高牆近在咫尺,卻無人能穿越。神奇的王國近在咫尺,卻不把我們等待。”女兒的聰慧早熟、學業優異固然令父母歡喜,卻也讓他們感到擔憂,因為他們不知道女兒那顆耽於幻想的心將會走向何方。偏巧伊莎貝爾的弟弟這時也顯露出桀驁不馴的性格,她後來回憶說:“我弟弟總待在街上,而我總待在書本里……對此父母同樣感到危險,因為弟弟會惹來麻煩,我則可能變成個招人討厭的國小究。” 戀父情結
在寂寞的童年時代構築起阿佳尼情感世界的,是她對父親的愛。自從父親第一眼看到這個長著一雙藍眼睛的小女孩,她就注定了要成為人們所說的那種“父親的女兒”。這種有戀父情結的女人往往都爭強好勝,力爭出人頭地。伊莎貝爾·阿佳尼在這方面是個成功的範例,她出了名,使父親的姓氏聞名遐邇。她從藝以後從沒想過給自己起個藝名,大概就是這種想光耀門庭的潛在心理在起作用。
伊莎貝爾·阿佳尼
阿佳尼很少對人談起她的童年,特別是很少提及她的母親,但對於父親她卻做過生動鮮明的描繪,她說:“我父親是個既熱情又嚴厲的人,非常威嚴,思維嚴謹周密,熱衷於政治,談吐高雅,法文講得非常好。他還是個很神秘的人。”曾雇用過她父親的一位汽車庫主至今仍對他勤勉工作的熱情和對女兒的感情留有很深的印象。
和伊莎貝爾·阿佳尼一樣,她父親也不是個頭腦單純、容易與人相處的人,這一點在1983年父親去世後她才首次向公眾承認。因他的去世而長期悲痛欲絕的阿佳尼說:“我父親是個克制持重的人,甚至有些陰鬱,有時還很可怕。這引起了我的逆反心理,卻又無法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我們後來相互間不再講話,但與此同時他卻是最愛我的人,也是我最渴望與之交談的人。從童年時起我就知道,他將深刻地影響我的一生。” 步入藝壇
13歲時伊莎貝爾·阿佳尼還在巴黎郊區的一所公立女子中學裡讀書。她喜歡朗讀課文,語調總是讀得很準確。這時她開始迷上了莫里哀的戲劇。老師給她們講解了之後,阿佳尼決心組織同學排演這齣戲。學校里沒有男生,她就自己扮演司卡班一角,初次展示了她的表演天賦。
伊莎貝爾·阿佳尼
恰在這時,導演貝爾納·杜布朗-米歇爾要為一部將於次年夏天開拍的電影挑選兒童演員。阿佳尼的老師鼓勵她去應試。當時競爭者很多,每人都要準備一幕有兩頁台詞的戲,由試演劇中輔導員一角的弗朗西斯·於斯戴爾與她們演對手戲。結果,在阿佳尼之前的應試者中沒有一個能把台詞一背到底。現在輪到阿佳尼上場了,她演來落落大方,毫不怯場。導演當場就選中了她,但要使她走上銀幕還需說服她那個有些保守的父親。她父親認為電影界是個可怕的地方,而女兒要演的這部電影又是講一個小姑娘愛上輔導員的故事的,這太過分了!何況女兒在其中一場戲裡還要對她的輔導員說:“我想給您生個孩子……”不過最終她父親還是讓了步。回憶起那次拍片的情景,米歇爾導演說:“她非常聽話,總是記得自己的台詞,也記得別人的台詞。沒她的戲時,她就很高興地給女場記員當助手。”很顯然,電影界在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令她著迷了。
那部影片反響平平,不過人們對阿佳尼在片中的表現卻交口稱讚。從此她片約不斷,人們後來又看到她出現在影片裡。她在這部影片的拍攝現場度過了16歲生日,該片導演尼娜·貢巴奈茲回憶說:“她清新亮麗,就像英國小說里的女主角,同時又情緒飽滿,激情四溢……”此後阿佳尼又相繼去比利時、義大利等國拍片,夜間由老師給她補習功課,從此她不再擁有同齡年輕人的輕鬆生活。 事業輝煌
伊莎貝爾·阿佳尼
伊莎貝爾·阿佳尼曾想過長大後當一名負責兒童事務的法官,但拍過幾部電影后她意識到,當一名女演員才是她心中真正的渴望。她開始準備參加音樂戲劇學院的入學考試,而就在音樂戲劇學院門口的台階上,她遇到了著名導演羅貝爾·奧塞因。奧塞因一看到她就愣住了,回過神來之後馬上問她是不是演員。“是又不是,”阿佳尼吞吞吐吐地回答說,“我也不知道,我希望我是。”奧塞因於是對她談起了他在蘭斯辦的學校和劇院,並邀請她參加面試。阿佳尼如約應試,奧塞因對她的表演讚嘆不已,認為“她身上的一切都極其和諧”。他希望她在一劇中扮演角色,並為此去見了她的父母,向他們保證阿佳尼在蘭斯將由他照顧,絕不會有問題。她的父母只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不能耽誤女兒通過中學畢業會考。在那段日子裡阿佳尼每天晚上排完了戲就回房間複習功課,結果順利通過了會考。

演藝經歷

14歲時阿佳妮在暑假中參與了影片(1969)的拍攝,開始了她的電影生涯。
兩年後,在讀高中期間,阿佳妮又在假期里拍攝了她的第二部影片。
伊莎貝爾·阿佳尼
畢業之前阿佳妮在特律福的影片《阿黛爾的故事》(1975)中飾演了主角阿黛爾。
從蘭斯回來後她又被導演雷蒙·魯洛選中在電視劇中扮演女主角阿涅絲,與著名演員貝爾納·布里葉聯袂主演。此後不久法蘭西喜劇院恰巧也要為阿涅絲一角尋找合適人選,導演甚至未經面試就決定讓她來演。於是從沒在音樂戲劇學院學習過的阿佳尼,一下子和老演員弗朗西斯·於斯戴爾一樣,成了法蘭西喜劇院內領取固定報酬的演員,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此後她的出色表現又使院方決定由她在法國作家讓·吉羅杜的劇作中擔綱主演。這一角色使她獲得了巨大成功,18歲的她一舉蜚聲劇壇。人們覺得那個角色簡直就像是專為她而寫的,那些美妙的台詞正該由她那樣的面孔、眼睛和聲音去加以表現。
伊莎貝爾·阿佳尼
從此她成了演藝界走紅的人物。1974年她拍攝了電影,不過她仍對戲劇舞台情有獨鐘,無意真正步入影壇。這時她收到了特呂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你是個不同凡響的女演員。除了讓娜·莫羅之外,我從沒如此迫切地渴望把一張臉固定在膠片上。我承認戲劇是一項崇高的事業,不過我的工作是搞電影。看過《耳光》後,我堅信人們應該每天都為你拍電影,甚至在星期天。”阿佳尼身上深深吸引他的,是那種閃電般明亮奪人的氣質和風韻。特呂弗將拍攝一部根據阿黛爾·雨果(維克多·雨果之女)的日記改編的電影,片中的女主角被愛人拋棄後陷入了瘋狂。特呂弗認為阿佳尼是扮演這個角色最理想的人選,但是她拒絕了,因為要拍這部電影就得離開劇院3個半月。已經認定該角色非阿佳尼莫屬的特呂弗又寫信給她說:“單是你的面孔就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節的電影,那就是一部關於你的紀錄片,它將可以與任何一部故事片相媲美。”這些話打動了阿佳尼的心,她參加了電影《阿黛爾·雨果的故事》的拍攝,並因在其中的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她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再也不能回法蘭西喜劇院演戲了。此後她又相繼拍了不少電影,其中和<四重唱》使她分別獲得了愷撒獎和坎城電影節的表演獎。 面對流言
阿佳尼曾在長達4年的時間裡拒絕參加影片的拍攝,因為她不喜歡其中的裸戲。後來她又在電影的拍攝中與導演高達爾發生衝突,只拍了3天戲就離開了攝影棚。於是開始有人說她任性,難以相處。對此她辯解說:“我要對自己在銀幕上的表演負責,所以在投入拍攝前我確實要考慮再三……”
伊莎貝爾·阿佳尼
在摩洛哥演出的一部美國喜劇受挫後,阿佳尼一度陷入了消沉,她常說:“明星不過是一個死去的天體,只是在人們的想像中發光。”此後她拍的電影越來越少了。人們對這位天才演員的隱退感到難以理解,80年代中期曾盛傳阿佳尼染上愛滋病。有人說親眼看見她氣息奄奄地躺在擔架上,還有人說她已經死了。對這些無稽之談,阿佳尼開始保持沉默。後來謠言弄得滿城風雨,阿佳尼於是決定公開露面。1987年1月18日,她出現在電視新聞節目裡,高昂著頭,大聲宣稱愛滋病並不是可恥的疾病。當時她正在準備參加電影(又譯《羅丹的情人》——譯註)的拍攝,她在卡米耶的日記中找到一句她自己也深有同感的話:“有些人對我的天分如此之高感到不安,他們不肯原諒我。”

個人生活

伊莎貝爾曾經與布魯諾·努伊頓《卡米爾.克勞黛》的導演一起生活並有了一個兒子,但他們始終沒有結婚。伊莎貝爾生命還有一個著名的男子那就是丹尼爾.戴.劉易斯,這位有著貴族血統的英國演員曾經與伊莎貝爾有過一段甜蜜的時光,人們看見他們態度親蜜地公開出現在公眾場合,不過段郎才女貌的童話並沒有持續多久,不久他們分手了。這場情變曾經鬧得沸沸揚揚,中間加雜了丹尼爾·戴·劉易斯與薇諾娜·賴德、朱麗婭·羅撥茨的緋聞,最後的結局是,伊莎貝爾獨自生下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兒子加布里埃爾,而丹尼爾·戴·劉易斯則與著名的美國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兒麗貝卡結婚。如今伊莎貝拉平靜地接受了現實,獨自撫養著自己的孩子,甚至不願公開承認丹尼爾.戴.劉易斯是孩子的父親。
伊莎貝爾·阿佳尼

主要作品

1.《熱情似火》(1999)
2.《帕帕拉齊》(1998/I)飾她自己
3.(1996)飾米阿
4.《馬爾戈王后》(1994)飾馬爾戈
伊莎貝爾·阿佳尼
5.《毒品生意》(1993)飾皮尼樂普
6.《勁風騎士》(1990)
7.《卡米耶·克洛岱爾》(又譯《羅丹的情人》)(1988)飾卡米耶·克洛岱爾
8.《依斯塔》(1987)
9.《捷運》(1985)飾海倫娜
10.《謀殺的夏季》(1983)飾埃利阿娜
11.《死亡旅行》(1983)飾凱瑟琳·來利斯/呂西,"瑪麗"
12.《安東妮塔》(1982)飾安東妮塔
13.(1981)飾瑪亞·澤利
14.《占有》(1981)飾安娜/海倫
15.《明年吧,如果一切都好的話》(1981)飾伊莎貝爾
16.《火焰》(1981)飾波利娜·瓦朗斯
17.《克拉拉與小伙子們》(1980)飾克拉拉
18.《布龍台姐妹》(1979)飾愛米麗
伊莎貝爾·阿佳尼
19.《深夜幽靈》(1979)飾露茜·哈克
20.(1978)
21.《巴羅科》(1976)飾洛爾
22.《房客》(1976)飾斯黛拉
23.《維奧萊特和弗朗索瓦》(1976)飾維奧萊特
24.《阿黛爾的故事》(1975)飾阿黛爾·雨果
25.《耳光》(1974)飾伊莎貝爾·都蘭,他們的女兒
26.《女校》(1972)飾阿涅斯
27.(1971)飾卡米爾
28.《小煤炭商》(1969)飾羅斯

獲獎記錄

阿佳妮被許多電影評論家認定是法國自讓娜·莫羅以來的最傑出的銀幕形象,她也因這部影片而獲得了一項學院獎,並一步步成為法國電影的超級女星。1981年阿佳妮因在影片《占有》(1981)和(1981)的表演而獲得當年的加那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接著因《占有》(1981)、(1983)和《卡米耶·克洛岱爾》(又譯《羅丹的情人》)(198而連續獲得了法國愷撒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並第二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人物評價

伊莎貝爾.阿佳妮有一種超凡脫俗的美,純淨湛藍的眼睛、嬌艷的紅唇、一頭烏黑飄逸的秀髮......這位女演員,不僅有令人心動的美,而且才華橫溢,她曾三次摘得凱撒獎最佳女主角,並捧得到坎城和柏林電影節女主角獎,並兩次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被認為是法國影壇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 伊莎貝爾.阿佳尼生於1954年,母親是德國人,父親是阿爾及利亞人。從小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這也造就了她桀驁不馴的個性。伊莎貝爾在拍片時總是投入巨大的激情,當她在開始在電視上嶄露頭角時,電影導演們立即注意到她,很快在1975年,20歲的阿佳妮得以在中扮演大文豪雨果的女兒,此片令伊莎貝爾一舉成名,不僅得到了凱撒獎還得到了奧斯卡的提名。
伊莎貝爾·阿佳尼
伊莎貝爾的第二次奧斯卡提名也是扮演一名歷史上的著名的女子(羅丹的情人),伊莎貝爾把這個最後精神崩潰的女人演得栩栩如生,她投入角色之深甚至難以自撥。90年代初伊莎貝爾一度從影壇消失,直到1993年伊莎貝爾才又回來觀眾面前,在1996年伊莎貝爾推出了當時法國影壇耗資最巨的一部影片《瑪戈皇后》。之後伊莎貝爾又與美國大明星莎朗.斯通合演了重拍片不過這部影片由於好萊塢大明星的獨斷專行而並不成功。後來當記者採訪阿佳妮時問她是否有可能再次合作,她說:與莎朗·斯通合作一次就夠了。
這位性格孤傲的女演員據說與法國影壇的第一夫人卡特琳娜·德諾芙的關係也不是很好,有傳聞說當年就是因為卡特琳娜的制肘才使得阿佳妮未能因而得到坎城獎。阿佳尼屬於那種與眾不同的女演員,看到她總給人以天上人間之感。在她面前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放低嗓音,仿佛生怕驚跑了一個偶然現身的仙女。她年僅16歲時在法蘭西劇院演出《小貓死了》就給觀眾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法國著名電影導演特呂弗在寫給她的一封信中曾讚嘆道:“單是你的面孔就能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單是你的目光就能創造出戲劇性的氛圍。”儘管成名後有許多流言蜚語、是是非非圍繞在她身邊,但在人們心目中,她始終如一泓深不可測的湖水,永遠閃爍著神秘的波光。 以後,隨著她與大導演與名演員的合作,她的演技不斷提高。她在著名導演波蘭斯基執導下拍攝了,和法國另一女紅星伊莎貝爾·於佩爾合作拍攝了《勃朗蒂三姐妹》,均獲好評。她還多次被奧斯卡獎提名,並在國際電影節上多次獲獎。儘管阿佳妮有這么多長處,但她個性極強,動輒大發脾氣而中止拍攝,甚至退出攝製組,使電影廠大傷腦筋。一九八三年,她參加拍攝,十天后突然因負氣而不辭而別,結果反讓一位默默無聞的女演員一鳴驚人而成名。一九八三年,她又突然離開攝製組。難怪法國影壇有一名人向她提出忠告:"阿佳妮若想再繼續加入法國三大女星的行列,那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
伊莎貝爾·阿佳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