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

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

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英文:S.M.S. Kaiserin Elisabeth)以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妻子(茜茜公主)的名字命名,全稱“凱瑟林·伊莉莎白號”(Kaiserin Elisabeth,伊莉莎白皇后)防護巡洋艦,是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級(Kaiser Franz Joseph I)的2號艦。1890年9月25日在奧匈帝國亞得里亞海普拉港建成下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
  • 英文名稱:SMS Kaiserin Elisabeth 
  • 服役時間:1892年11月24日 
  • 國家:奧匈帝國
  • 下水時間:1890年9月25日 
  • 自沉時間:1914年11月2日 
發展沿革,技術數據,服役動態,

發展沿革

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英文:S.M.S. Kaiserin Elisabeth),是19世紀80年代末期奧匈帝國建造的一艘裝甲巡洋艦。該艦於1888年7月開工建造,於1890年9月25日下水,於1892年11月24日交付服役,於1914年在中國青島海域鑿沉。
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
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是19世紀以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妻子的名字命名(伊莉莎白皇后就是人們熟知的茜茜公主),全稱“凱瑟林·伊莉莎白皇后號”裝甲巡洋艦。1890年9月25日在奧匈帝國亞得里亞海的普拉港建成下水,當時算是十分先進的戰艦。一戰爆發後,它主要協助德國駐軍鞏固青島的海上防務。1914年為防止軍備資敵,阻塞青島港口主航道,“伊莉莎白皇后號”打開海底閥門,自沉。

技術數據

排水量:4030噸
動力裝置:燃煤鍋爐
航速:20節
武器裝備:8門150毫米艦炮、2門70毫米副炮、14門47毫米速射炮及1門47毫米禮炮
艦員編制:424人

服役動態

1892年後,“伊莉莎白皇后號”主要任務是保護奧匈帝國在世界各國的商業利益及從事外事活動等。 1900年加入進西方列強的東征行列中。
1913年8月19日,“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再次遠航來到中國,作為奧匈帝國在遠東海軍力量的象徵長期駐紮在天津大沽口外海。
1914年的日德之戰,使得青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亞洲戰場。
1914年8月23日中午時分,日本政府對德國宣戰,青島保衛戰打響。奧匈帝國作為德國的盟友,派“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支援德軍陸上炮台的火力,將艦上4門150毫米艦炮和2門70毫米副炮及部分50毫米速射炮拆下,分別安裝於德軍中央堡壘後側的仲家窪西側高地(位於今海信立交橋北)及大鮑島山(今觀象山),部分官兵也隨之登岸加入地炮作戰。該艦依然利用所剩的火炮對抗日軍,在戰爭期間始終活躍在膠州灣水域,與德軍炮艦一道不斷北上配合德軍陸上炮台向日軍陣地發炮轟擊,遲滯日軍推進。
1914年11月1日,最後一枚炮彈從奧地利巡洋艦“伊莉莎白皇后號”上發射了出去。為了防止軍備資敵,為了阻塞航道,1914年11月2日凌晨3時,巡洋艦的海底閥門被緩緩打開,這艘龐然大物自沉於青島港口的主航道水域(位於於團島和黃島之間的主航道水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