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慎

伊慎(744年—812年1月18日),字寡悔。兗州(今山東滋陽)人。唐朝中期名將,蜀漢左將軍伊籍之後。

伊慎早年任折衝都尉,先後於路嗣恭李皋手下為將,參與討平哥舒晃、梁崇義李希烈等人叛亂,以功拜安黃節度使,封南充郡王。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升任奉義軍節度使。唐憲宗即位後,征伊慎入朝為右僕射。官終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右衛上將軍。

元和六年閏十二月(812年1月),伊慎去世,年六十八。追贈太子太保諡號“壯繆”。

伊慎勇武剛毅,但亦通曉文辭義理,善書法。其作品不存。

基本介紹

  • 本名:伊慎
  • 別稱:伊壯繆、伊僕射
  • 字號:字寡悔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兗州
  • 出生時間:744年
  • 去世時間:812年1月18日
  • 主要成就:擒斬哥舒晃,平李希烈之亂
  • 官職:檢校尚書右僕射、右衛上將軍
  • 爵位:南充郡王
  • 追贈:太子太保
  • 諡號:壯繆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擒斬哥舒晃,立功南服,倍受寵遇,晚節有虧,病逝私宅,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藝術造詣,逸聞趣事,合葬父母,婚求甲族,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伊慎的自幼喜讀《春秋》、《戰國策》及天官、五行類的書籍,因擅長射箭被任命為折衝都尉(《舊唐書》作果毅)。

擒斬哥舒晃

大曆八年(773年)九月,循州刺史哥舒晃殺嶺南節度使呂崇賁,占據嶺南反叛。十月,朝廷命江西觀察使路嗣恭兼任嶺南節度使,率軍征伐。伊慎從征,任先鋒。他帶一支精兵,晝夜行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叛將營壘,大破叛軍於韶州,斬首三千餘級。不久,又與諸將追殺哥舒晃於泔溪,獻其首級於朝廷。戰後,經路嗣恭表薦,伊慎被授為連州長史、知連州團練副使,又升江州別駕

立功南服

建中二年(781年)六月,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抗拒朝命。朝廷派淮寧(即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前往征討。伊慎以江南西道牙將的身份奉命參戰,獨自率軍破梁崇義軍於彎水。李希烈非常欣賞伊慎的學識及武藝,幾次贈以良馬,意欲招攬他為部將。但伊慎以計策脫身,回到江南西道。
建中三年(782年)十月,湖南觀察使、曹王李皋升任江南西道節度使。李皋抵達洪州(今江西南昌)後,大會僚屬將官,選取人才,伊慎及裨將李伯潛、劉旻等,都被李皋擢升為大將。
當時李希烈已漸生反意,認為李皋重用伊慎,對自己大為不利,便生計離間兩人關係。他托人向伊慎送去珍貴的甲冑,還模仿伊慎筆跡偽造了有叛亂內容的書信,然後作為證據使人向朝廷檢舉,說伊慎和李希烈合謀叛亂。唐德宗李适果然中計,派中使(宦官)到前線,意圖論定伊慎之罪。虧得李皋能堅決相信伊慎的忠誠,極力為他辯白開脫。這時恰巧有淮寧軍逆流入侵,伊慎一怒之下,披掛上馬,率兵迎敵,一戰而破李希烈兵三千餘眾,斬首數百級。這才使朝廷相信他沒有二心。
同年十二月,李希烈與魏博節度使田悅幽州節度使朱滔成德節度使王武俊等人交結,公開叛唐,自稱天下都元帥、建興王。
建中四年(783年),李皋為攻取形勢險要的蔡山,先聲言西取蘄州,率水軍溯長江而上,淮寧軍沿江尾隨而戰。當離開蔡山三百餘里時,李皋又放開船隻,順流而下,急攻蔡山,將其攻克。伊慎與李皋等乘勝攻克蘄州,俘虜了淮寧大將李良。三月,伊慎再陷黃梅,斬殺淮寧大將韓霜露。十三日後,又參與攻克黃州。朝廷以功論賞,授他試任太子詹事職,封南充郡王,併兼任御史中丞、蘄州刺史、節度都知兵馬使。
興元元年(784年),李希烈派驍將杜少誠南擾蘄、黃二州,封鎖了長江蘄口一帶航道。當時,鹽鐵使包佶所統的大批東南財賦物資無法運輸。伊慎於是率兵七千,在永安戍遭遇杜少誠軍。伊慎設定三座營柵,各相隔數里,“偃旗臥鼓”。待到伊慎親駐的中柵擊鼓時,三柵唐軍並出,淮寧軍大敗,杜少誠“僅以身免”,包佶這才得以前行。此役,唐軍斬得淮寧別將許少華以下的首級一萬餘級,將其築為京觀。史稱“是日,若微皋、慎之功,佶之所統,並為盜資”。
接著,伊慎又擊破苟莽柵,與江州刺史王鍔率師進攻安州,李希烈派其甥劉戒虛率軍八千來援,伊慎於應山將其擒獲後,向城下展示,安州守將大驚,於是開門請降。朝廷以功拜伊慎為安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賜其實封食邑一百戶。李希烈又派部將康叔夜率軍援救隋州,伊慎於厲鄉將其擊敗,斬首五千級。在貞元二年(786年)李希烈被部將陳仙奇毒死後,伊慎飛書叛將李惠登,使其以隋州歸降。他因而密奏朝廷,舉薦李惠登,使其被任命為隋州刺史。
貞元十五年(799年),朝廷任命伊慎為安、黃等州節度、管內支度營田觀察等使。
貞元十六年(800年),伊慎率所部步騎軍五千,以及荊南、湖南、江西三道的兵力,參與討伐叛亂的淮西節度使吳少誠。他獨當一面,於申州城南先後擊敗淮西軍數千人,立下戰功。朝廷授其檢校刑部尚書。

倍受寵遇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二月,朝廷獎賞伊慎的功勞,升安、黃等州為奉義軍(治安州,今湖北安陵縣),任命他為首任奉義軍節度使、檢校右僕射。同年十二月,新即位的唐憲宗李純召伊慎入朝為右僕射(正授)。伊慎臨行前,將兵馬交予其子伊宥掌管。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太上皇李誦(唐順宗)去世,伊慎充任大明宮留守。
元和二年(807年),伊慎轉任檢校左僕射,兼右金吾衛大將軍。

晚節有虧

元和五年(810年),伊慎以錢三十萬(一作三萬)賄賂宦官第五從直,以求擔任河中節度使(一作河東節度使)。第五從直惟恐事情泄露,便主動告發。十一月,憲宗貶伊慎為右衛將軍,有三人因此獲罪致死。數月後,復任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右衛上將軍。

病逝私宅

元和六年閏十二月辛卯朔(812年1月18日),伊慎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光福里的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朝廷念其功績,追贈太子太保賜謚“壯繆”。
元和七年(812年)五月,伊慎被葬於京兆萬年縣某地。
乾符(874年—879年)年間,伊慎墓被盜賊發掘,唐僖宗賜絹二百匹,將其重新安葬。

主要成就

伊慎於大曆八年(773年)隨江西觀察使路嗣恭討平哥舒晃之亂。建中二年(781年),又以牙將身份參與征討抗拒朝命的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自建中三年(782年)至貞元二年(786年),伊慎在江南西道節度使、曹王李皋麾下從事,與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多次交鋒。伊慎先後在蔡山、蘄州、黃梅、黃州、安州及厲鄉、隋州等地擊敗淮寧軍,又在永安戍一役中大破杜少誠所部,使江南的財賦物資得以運往關中地區。貞元十六年(800年),伊慎率所部及三道兵力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少誠,於申州擊敗淮西軍數千人。

人物評價

權德輿:惟公以武毅通文理,硯席楷隸心師自得,感概出倫,談辭如雲。起南方裨校,屢陷軍陳,勢若猛鷙,不辭劇易。急病而益裕其才,履危而不昧於邪,悃愊忠直,為中興名將。以至於授英盪,題龍泉,有功烈勳勞於天下。脫劍薦紳,從容漢廷,徼循師長,文武二品,啟體歸全,追榮宮師,豈徒然哉?(《贈太子太保伊公神道碑銘》
李商隱:朱邸方酬力戰功,華筵俄嘆逝波窮。迴廊檐斷燕飛去,小閣塵凝人語空。幽淚欲乾殘菊露,餘香猶入敗荷風。何能更涉瀧江去,獨立寒流吊楚宮。(過伊僕射舊宅
劉昫:①伊慎、朱忠亮、劉昌裔、范希朝、閻巨源、孟元陽、趙昌等,各立功立事,亦一時之名臣。(舊唐書)②伊慎之忠,見乎南服。(《舊唐書》

藝術造詣

伊慎通曉文辭義理,他學習隸書,不拘成規,自有體會。其作品今不存。

逸聞趣事

合葬父母

伊慎的父親先逝,母親去世後,他想將父母合葬,卻找不到父親的墳墓所在。伊慎悲痛至極,日夜號哭。數日後,伊慎突然夢到有人指引他找到父親的墳墓。他醒來後,便按照夢中所記尋找,果然找到了父親的墳墓,最終得以將父母合葬。

婚求甲族

據《唐國史補》記載:伊慎嫁女,喜好求“甲族”(指世家大族),將中意之人“自署為判官”。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祖先
字機伯,蜀漢時官至昭文將軍。
伊馥
北魏時官至司空、太子太保,封河南公。
曾祖父
伊澄
官至太子通事舍人。
祖父
伊悅
官至左衛長史。
父親
伊衡
追贈太子太保
子輩
長子
伊宥
官至左領軍衛將軍、押右神策軍牙門。
註:據權德輿《贈太子太保伊公神道碑銘》記載,伊慎另有子十五人,但生平均不詳。
親屬成員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贈太子太保伊公神道碑銘》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一·列傳第一百一》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列傳第九十五》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九·唐紀四十五》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一·唐紀四十七》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六·唐紀五十二》
《欽定續通志·卷二百六十五·列傳六十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