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底眼

伊底眼

《伊底眼》是湖畔詩人汪靜之於1922年6月4日創作的一首愛情詩。這首詩三行一節,分四節,用四種比喻以“伊底眼”為中心展開描寫。前三節分別用太陽、剪刀、鑰匙來形容鐘愛的眼睛使人快樂的魅力,末節則用憂愁的引火線為喻說明其使人煩惱的魅力。這首詩如風激湖水,波浪起伏,層層推進,顯示出愛的魅力,也顯示出詩的魅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伊底眼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蕙的風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汪靜之
詩歌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伊底眼
伊底眼是溫暖的太陽;
不然,何以伊一望著我,
我受了凍的心就熱了呢?
----
伊底眼是解結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著我,
我被鐐銬的靈魂就自由了呢?
----
伊底眼是快樂的鑰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著我,
我就住在樂園裡了呢?
----
伊底眼變成憂愁的引火線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著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一九二二年六月四日)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22年6月4日。1922年《蕙的風》出版時,其中有首小詩《過伊家門外》,當時曾引起一場小小的風波。被批評家指摘為“淫”辭。魯迅、葉聖陶等都曾撰文支持汪靜之,指出指摘者們的偽道學面孔。這首詩是《過伊家門外》的引伸和發展,是為讚美愛情的動人心弦的魅力而作。

文學賞析

愛情詩中寫情人,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角度。有人寫秀美的外貌,有人寫悅耳的聲音。《伊底眼》則專寫眼睛,不過詩人寫眼睛不同一般,他一不寫它閃動的睫毛,二不寫它晶瑩的目光。詩人運用四個生動別致的比喻,前三個比喻分別將情人的眼睛比作“溫暖的太陽”、“解結的剪刀”、“快樂的鑰匙”,它不但溫暖了“我”受凍的心,使“我被鐐銬的靈魂”得到自由,使“我”快樂得有如住進樂園。這三個比喻表現了愛情給熱戀中的青年帶來的歡樂。後一個比喻將情人的眼睛比作“憂愁的引火線”,使“我”沉溺在愁海里,反映了失戀給“我”帶來的憂愁,且與前面甜蜜的抒情形成反差,更見出這憂愁的痛苦。詩篇由這些比喻展現了熱戀中的青年男女複雜的內心活動。
這首詩的語言富有生活氣息,全詩四個比喻中作為喻體的太陽、剪刀、鑰匙、引火線,都是日常生活中習見的事物,這就使語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此外,詩人講究用詞的準確和靈活變化。四節詩中,同是“看”的意思,詩人分別用了“望”、“瞧”、“瞅”、“盯”等動詞,既準確地表達了情人眼睛的動作,又使語言顯得活潑。在句式運用上,四節詩每節都運用了反詰句,細膩地抒寫了愛情帶來的歡樂和憂愁,收到了含蓄委婉的藝術效果。每節詩句式相同,不但強化了詩情的力度,而且形成了詩歌形式的整飭美,節奏美。《蕙的風》中的詩絕大部分是自由詩。汪靜之在1957年新版《蕙的風》所寫的《自序》里說:“《蕙的風》多數是自由體,押韻很隨意……《寂寞的國》幾乎全是格律體,都是有韻的。”詩人從自由體到格律體的轉變,不是突然開始的。這首在《蕙的風》中寫作時間稍後的詩篇,就顯露了詩人對詩的格律化的追求。

名家點評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方銘《現代詩歌精品》:“汪靜之這一首《伊底眼》,雖寫眼睛,但不同一般,他選擇了一個最利於表現自我感受的角度,把眼睛作為一個本體,而讓喻體轉過來成為意象中心,‘能指’變為‘所指’,領受的感情既深摯又新鮮。”
浙江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吳秀明《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評》:“整首詩情感真摯、坦率,格調清新、自然,抒情主人公形象更是前所未有的一派天真痴情。”
佛山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院長李克和《愛情韻語:中外情詩三百首》:“《伊底眼》結構精緻:詩人用四組新奇的比喻,集中描寫愛人之眼睛對‘我’之心靈的巨大影響,既歌頌了愛人的魅力,又形象地袒露了熱戀中‘我’的敏感、衝動、複雜的心靈悸動。”

作者簡介

汪靜之(1902~1996年),安徽績溪人。農工黨成員。大學畢業。1921年起在《新潮》、《小說月報》、《詩》、《新青年》等雜誌發表新詩,與潘漠華、應修人、馮雪峰創立湖畔詩社,曾任武昌旅鄂湖南中學、保定育德中學、安徽第二農業學校國文教師,北伐軍總司令部政治部編纂人員,《革命軍日報》、《勞工月刊》編輯,上海建設大學、安徽大學、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商務印書館特約編輯,國民黨中央軍校廣州分校國文教官,江蘇學院、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浙江省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浙江分會顧問。1925年開始發表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