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奧尼亞(地區)

伊奧尼亞(地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奧尼亞(Ionia,一譯“愛奧尼亞”,古地名)是古希臘時代對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亞西南海岸地區的稱呼,即愛琴海東岸的希臘愛奧里亞人定居地。其北端約位於今天的伊茲密爾,南部到哈利卡爾索斯以北,此外還包括希奧島和薩摩斯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奧尼亞
  • 外文名:Ionia
  • 別名:愛奧尼亞
  • 地理位置:土耳其安那托利亞西南海岸地區
名字由來,愛奧尼亞,荷馬史詩,愛奧尼亞的誕生,愛奧尼亞地圖,希羅多德,《歷史》,

名字由來

伊奧尼亞這個名字來源於希臘一個叫做愛奧尼亞人的部落。這個部落於前兩千年後期在愛琴海岸定居。有意思的是,這個部落本來很分散,但當他們在小亞細亞定居後開始形成一個共同體。伊奧尼亞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茲密爾。這些城市靠貿易富強起來,它們結盟為伊奧尼亞聯盟。
一些重要的古希臘藝術風格是在伊奧尼亞形成的。前6和5世紀在伊奧尼亞出現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等重要的哲學家。
前7世紀利迪亞人開始控制伊奧尼亞,前546年波斯開始統治這裡。前500年爆發了愛奧尼亞人起義,由於雅典的介入從而導致了希波戰爭,在薛西斯西征時愛奧尼亞人和部分希臘人成為波斯大軍的僕從。前470年代隨以雅典為盟主的希臘的勝利整個小亞細亞西海岸,包括伊奧尼亞,脫離了波斯的統治。但前386年伊奧尼亞再次落入波斯之手。亞歷山大大帝開始征服波斯時伊奧尼亞重新併入希臘。亞歷山大死後伊奧尼亞成為他的繼承人之間的爭奪品。前133年它成為羅馬的亞細亞省的一部分。395年後它屬於拜占庭帝國。11世紀塞爾柱土耳其人占領伊奧尼亞,但又被拜占庭驅逐。14世紀伊奧尼亞終於被奧斯曼帝國征服。今天它是土耳其的一部分。
最著名的愛奧尼亞人之一和他的巨著《希波戰爭史》(又名《歷史》)
和孔子幾乎同時代的希羅多德(公元前492年至479年)作為公認的西方史學之父,以他愛奧里亞語寫成的傳世之作《希波戰爭史》記錄了希臘和波斯之間的宏偉戰爭,不乏特種作戰、海戰的經典戰例。
這部著作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從第1卷到第5卷的第27節為前半部,泛論波斯帝國的擴張過程、以及小亞細亞、埃及、敘利亞利比亞、西徐亞等地的情況;第5卷的前27節敘述了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人反抗波斯人統治的鬥爭。
從第5卷的第28節起為後半部,專門敘述希波戰爭的經過;其中第5卷的下半部分寫了從愛奧尼亞人的反抗鬥爭到波斯人與整個希臘人的衝突;第6卷描寫了大流士率領波斯帝國軍隊入侵希臘、以及雅典人在馬拉松戰役中的勝利;第7卷敘述了薛西斯率領波斯軍隊再次入侵希臘以及溫泉關戰役(塞摩彼萊戰役)的經過;第8卷描寫了雅典海軍在薩拉密海戰中的勝利;第9卷則以希臘人在布拉達亞戰役和密卡爾戰役中的勝利而結束全書。

愛奧尼亞

在西方地理學史中,古希臘人的地理學占了最光輝的篇章。希臘是西方地理學的真正發祥地。正是古代希臘人創造了西文中的“地理”這一辭彙。希臘語中的“地理”一詞geographein,其中ge是“土地”的意思,graphein是“描述”的意思。由此可見,按照希臘語,“地理”這一辭彙最古老的含義乃是“土地的描述”。現代英語的geography,法語的 geographie,德語的Geographie等,全都是由希臘語的geographein派生的。

荷馬史詩

希臘位於古代西方世界的中心——地中海區域。地中海是一個受歐、亞、非三大洲環繞的廣闊內海,風浪一般比較平靜,且又很少濃霧,加之海岸曲折,有眾多良好的港灣和錨地,提供航船和商旅停泊和避風隱匿。海中還散布著許多大小島嶼,便於遠航船隻的中途停靠和物資補給,因此自古以來,地中海中的航海活動就非常活躍,是海上帝國的發源地。
希臘人在地中海的航行歷史悠久。根據考古發掘出的青銅器、陶瓷器、甲冑和手工藝品等,證明早在希臘殖民活動出現之前很久,大約公元前二千年期間,希臘邁錫尼航海者已經在地中海航行了。雖然上古時期古希臘人的航行範圍遠不及腓尼基人,不過他們也差不多航遍了地中海。他們在埃及、敘利亞和腓尼基都留下了足跡;他們還定居在賽普勒斯島羅得島,同南義大利、西西里島以及利帕里群島(LiPari)的居民做生意;他們的航船還在伊達拉里亞(Etrurie)和西班牙靠過岸。
希臘地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把荷馬推崇為地理學的祖師和創建人。這一評價顯然是不恰當的。但後人還是傾向於把它看作古代希臘地理學產生的序曲。

愛奧尼亞的誕生

古希臘地理學的產生與希臘殖民活動的出現和蓬勃興起有著密切的聯繫,哺育其成長的兩個搖籃是“地理考察”和“哲學”。
希臘殖民活動的起訖年代,一般認為是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0年之間,大約持續了200多年。地理考察帶來了文獻資料的大豐收。與此同時,古希臘哲學思維的出現,又使這些豐富的地理文獻得以很好的利用,加以條理化和系統化。地理與哲學很幸運地首先在希臘愛奧尼亞(Ionie)結合起來,導致了古希臘地理學的誕生。愛奧尼亞地區在當時是學者雲集,學術思想活躍的中心。這樣一來,早期的古希臘地理學也被稱之為愛奧尼亞地理學了。
愛奧尼亞地理學的創建人和代表人物是米利都的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和赫卡泰(Hecatee)。他們兩人分別是古希臘地理學的兩個流派,即地圖學和描述地理學的鼻祖。古希臘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它首先是從地圖編繪開始,地理描述則是它發展的後一階段。
希臘人對亞洲的認識比較局限於美索不達米亞和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他們對於小亞細亞、波斯帝國和印度都比較陌生,只有一些一般的和模糊的概念。對非洲的認識,最熟悉的是文明古國埃及。希臘學者中到過埃及的人很多,有許多關於埃及風土人情的記述。尼羅河洪泛現象使希臘學者們驚訝不解,每個人都試圖作出自己的解釋。希臘人知道蘇丹位於埃及以南,那裡居住著衣索比亞人。埃及以西的地中海非洲海岸早已為人們所知,但對於撒哈拉(sahara)內地,仍然十分陌生。
希臘人對於劃分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的界線曾作了許多嘗試。最早是將法士河(Phase,今伏爾加河)作為歐、亞兩洲界線,後來這條界線又移為塔奈斯河(Tanais,今頓河)。關於亞、非兩洲的界線卻一致地選定為尼羅河,並將非洲稱為利比亞(Libye)。由此可見,希臘人當時已經有了亞洲、歐洲和非洲及其劃分的概念,這一切都為繪製世界地圖準備了良好的條件。

愛奧尼亞地圖

繪製世界地圖的想法最早起源於哲學。正是哲學家,最早試圖解釋地球的大小與形貌。不過,繪製地圖很快地成為地理學的最初目標,被視為地理學家的首要使命.在當時地理學家的眼中,地圖就是對地球和世界的解釋。它藉助於幾何學和天文學的成果,以圖形形象化地確定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並勾畫出有人居住世界的形狀。
米利都的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0-前540)是第一個“敢於在一張圖上畫出人類居住的地球的形狀的人”。因而他被公認為是名符其實的地理學家。阿那克西曼德是著名的天文學與幾何學家泰勒斯(Thales) 的學生,這使他有條件將天文學和幾何學的豐富知識套用到地圖繪製中來。
阿那克西曼德對地圖學起了開創性的作用。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遠遠超出了他繪製的世界地圖本身。在他之後,繪製地圖蔚然成風。許多學者,如赫卡泰、德謨克里特(Democrite)和攸多克索(Eudoxe)相繼繪製出經過修改和增訂的世界地圖。人們將這一時期的地圖通稱為“愛奧尼亞地圖”,它指的是主要由希臘愛奧尼亞人繪製的地圖。這些地圖在阿那克西曼德的地圖基礎上,不斷改進創新,使有人居住世界的地理圖象更臻完善和準確。
大約公元前500年,米利都的阿里斯塔戈拉斯(Aristagoras)將一幅愛奧尼亞世界地圖鐫刻在一塊銅板上,帶去送給斯巴達國王(SParte)。這張銅板圖刻得非常詳細,可以看出所有陸地海洋和河流的輪廓。從米利都(Milet)到蘇薩(Suse)所經過的各個國家都一一標出。整幅地圖反映了大洋包圍陸地,陸地呈圓形的形勢——這正是愛奧尼亞地圖對於地球和有人居住世界認識的共同特徵。此外,根據考古發現,公元前4世紀愛奧尼亞貨幣的背面圖案,為一幅以弗所(Ephese)地區的地圖浮雕。這也證實了,當時的希臘地圖乃是人們喜愛和崇尚的物品。

希羅多德

希羅多德(Herodotos,約公元前484-前425)是一位著名的古代希臘歷史學家,有“歷史之父”之稱。他的巨著《歷史》一書是古代歷史學寶庫中的重要文獻。然而,地理學史研究者都一致將他作為傑出的古希臘地理學家。他的名著《歷史》一書中,屬於地理學方面的內容占有相當大的篇幅,對愛奧尼亞地理學作了詳細的評述和總結。事實上,在公元前5世紀希羅多德所處的時代,歷史學和地理學沒有什麼明確的界限,人們也不注意把自己看作是某一門學科的學者。
希羅多德出身於豪富貴族家庭,後來在政治鬥爭中流亡。流亡標誌了他的地理冒險生涯開始。他是一位傑出的旅行家,多年的旅行考察和蒐集資料,使他對地理學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足跡幾乎遍及當時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他熟悉地中海沿岸地區,特別是愛琴海諸島嶼和南義大利;他到過馬其頓、色雷斯,並穿過海峽進入好客海,直到伊斯特河口(Ister,今多瑙河河口),還向北沿頓河谷地,行經俄羅斯草原;他的旅蹤還涉及波斯帝國的許多地方,訪問了蘇薩(suse)和巴比倫(Babilon);多次訪問了埃及,並沿尼羅河上溯到埃利芳提納(E1ephantine,今亞斯文)附近的第一瀑布。此外,他蒐集了關於撒哈拉綠洲和沙漠商隊道路的材料。
希羅多德具有一個地理學家的志趣和素質。他的旅行有著濃厚的地理考察和探險色彩。例如,他的第一次出遊是去好客海,其目的並非考察歷史,而是打算研究世界是怎樣分成一個個大陸的,它們又各具什麼樣的範圍和形狀;他的埃及之行主要旨在考察尼羅河源頭和洪水規律及三角洲的成因。

《歷史》

在希羅多德的名著《歷史》中,不但包含了豐富的地理內容,而且提出了許多新穎獨到的地理學觀點。在論述亞洲和非洲的界線時,他不肯盲從前人以尼羅河為界的傳統說法,最早將這兩洲的疆界從尼羅河改劃為蘇伊士地峽。他提出這一新劃法的依據,反映了他敏銳的地理觀察和綜合分析的能力。他精闢地指出,尼羅河三角洲是由河流泥沙沖積而成的。“埃及是尼羅河的禮物”——這句傳頌至今的至理名言便出自於希羅多德。他認為尼羅河兩岸居住著同一埃及民族,若以尼羅河作為兩洲界線,勢必將同一三角洲及其上的居民分割開來,這樣是說不過去的。這些最早的關於地理區劃界線的論述,即使以現今的眼光來看,也是很精闢的見解.希羅多德還指出裏海是一個封閉海域,並非北方大洋的一部分,這一論述比此後流傳數世紀的說法還精確。
希羅多德從愛奧尼亞地理學中汲取了營養同時又對它作了有分寸的評述。他接受了地球是扁平狀的和只有一條固定的地平線等說法,但拋棄了有人居住世界被海洋包圍,因而地圖畫成圓形等老框框。
他的著作對於愛奧尼亞地理學,無論是從描述地理角度,還是從地圖角度,都有重大的發展。同時,由於希羅多德的《歷史》一書,較完整地流傳至今,通過他對愛奧尼亞地理學的評述和總結,才使愛奧尼亞地理學的許多論點和敘述,得以流傳後世。可以構想,如果《歷史》一書也不幸失傳,對歷史學無疑是巨大的損失,對地理學,特別是古代西方地理學史,將會留下一頁巨大的空白,其損失無法彌補。
從愛奧尼亞地理學走向新地理學的轉折——攸多克索
地球球體說取代了愛奧尼亞人的平盤狀觀點,無疑地會給地理學帶來廣泛的影響。愛奧尼亞學者,亞里士多德的同代人,克利德的攸多克索(Eudoxe,公元前395-前342)接受了地球球體說,並開創了一條新途徑,把天文學、幾何學與地理學緊密地聯繫起來,進一步完善了地球分帶理論。他指出,如果說地球是圓形的,那么就可以根據天空中固定不動的星星的高度,來確定某地的緯度位置,還可以在地球上勾畫出一系列線條,代表天空赤道、熱帶圈和極地圈,這樣就將地球分為帶狀了。同時,他從埃及神甫那裡獲悉用兩個熱帶地區季節交替來解釋尼羅河洪水的說法。由此受到啟發,他聯想到地球存在兩個半球,它們的氣候條件相似,但按太陽的運動規律相互交替。於是,地球分帶的理論已具雛形了。
攸多克索對地球的圓周作了估算。他根據同一子午線上兩個地點觀測到某一星體的高度差,推算出地球圓周長為40萬古希臘里。被觀測的那顆星體大概是老人星,它在克利德緊貼地平線,而在埃及則高懸天空。然而,不管在古代1希臘里究竟有多長,反正40萬希臘里這一數值太大了。攸多克索提出這種估計方法的意義,大大超出了他的計算數值本身的意義,啟發了後人作出精確的測算。
攸多克索的地理學成就,還在於他發展了描述地理學。他著有一部七卷本的《地球的描述》,井附有一張作者本人新編的世界地圖。攸多克索對地球的描述,其科學性有很大的提高。他認為地球上有人居住的世界南北半球兩相對應,中間隔了一個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熱帶。有人居住世界的長度兩倍於它的寬度。按照古希臘人的概念,長度是指東西兩端之間的距離,寬度是指南北兩端之間的距離。攸多克索將世界分為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部分。
後來,埃拉托色尼出色地完成了這一工作。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生於希臘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今利比亞)。從地球是圓球和陽光直線傳播這兩個前提出發,從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亞歷山大城引兩條直線,其中的夾角應等於亞歷山大城的陽光與直立物形成的夾角,拉托色尼測出夾角約為7度,是地球圓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長大約為4萬公里,這與實際地球周長(40076公里)相差無幾。他還算出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為1.47億公里,和實際距離1.49億公里也驚人地相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