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重組

企業管理重組

所謂管理重組,是指當外部環境、企業資源及其結構發生變化時,重新選擇確定一種科學合理的、有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發展能力管理模式或管理體系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管理重組
  • 特點: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管理
  • 原則:三原則
  • 方式種類:9種
企業管理重組,重點及內容,重組的原則,重組的方式,

企業管理重組

所謂管理重組,是指當外部環境、企業資源及其結構發生變化時,重新選擇確定一種科學合理的、有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發展能力管理模式或管理體系的過程。
企業管理重組是企業在進行資產重組後,以市場為導向,以制度創新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手段的商務模式形成,對戰略重組財務重組組織結構重組人力資源重組企業文化重組以及管理信息系統重組等企業管理各方面的綜合調整,並最終形成新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管理重組是在已確定的環境下,當企業資源及資源結構發生變化,目標與責任也發生變化的條件下,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能夠長遠發展的新的管理模式或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管理重組就是創造一個全新的資源配置方式,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良好地生存與發展。
有效的管理重組可以使重組雙方的資產達到最優的配置和運作,從而使重組雙方達到三個方面的協同效應:提高管理協同效率,如輸出管理技術、管理規章制度、作業流程及管理人才等;提高運營協同效率,如利用對方高效的分銷網路、強大的研發能力及合併後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等;提高財務協同效應;另外,公司還可以通過重組進行合理避稅等。

重點及內容

2.組織重組:是指關於組織的理論與組織形式的創新與再造,是一種組織的徹底性創新。
3. 業務流程重組:出發點包括企業目標、理解顧客、技術條件三方面。

重組的原則

管理重組的一層含義就是管理創新,要求根據管理環境管理對象的變化,不斷調整管理內容和重點,更新管理理念和方式,從而提高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管理重組的另一層含義就是管理注入,優勢企業在向弱勢企業注入優質資產的同時,更要注入優秀的管理。在管理注入時應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是“精髓注入”原則。任何先進的管理模式、管理經驗本身就是管理創新,其他企業都不可能照搬、照套其具體“做法”,只能學習其精髓。
二是“點滴注入”原則。管理是一種文化,而文化的形成需要以滴水穿石、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不可企望一蹴而就。
三是“持續注入”原則。一套有效管理模式的注入和移植要持續不斷、堅持不懈。

重組的方式

企業管理重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目前我國企業管理重組實踐中通常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片面理解企業管理重組為企業兼併或企業擴張,而忽視其售賣、剝離等企業資本收縮經營方式 ;二是混淆合併與兼併、剝離與分立等方式。進行企業管理重組價值來源分析,首先界定企業管理重組方式內涵是必要的。
1 合併(Consolidation)。指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原有所有企業都不以法律實體形式存在,而建立一個新的公司。如將A公司與B公司合併成為C公司。但根據1994年7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合併可分為吸收合併和新設合併兩種形式。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併,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兩個以上公司合併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併,合併各方解散。吸收合併類似於“Merger” ,而新設合併則類似於“Consolidation”。因此,從廣義上說,合併包括兼併。
2 兼併(Merger)。指兩個或更多企業組合在一起,其中一個企業保持其原有名稱,而其他企業不再以法律實體形式存在。如財政部1996年8月24日頒發《企業兼併有關財務問題的暫行規定》中指出,兼併是指一個企業通過購買等有償方式取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使其失去法人資格或雖保留法人資格但變更投資主體的一種行為。
3 收購(Acquisition)。指一個企業以購買全部或部分股票(或稱為股份收購)的方式購買了另一企業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權,或者以購買全部或部分資產(或稱資產收購)的方式購買另一企業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權。股票收購可通過兼併(Merger)或標購(Tenderoffer)來實現。兼併特點是與目標企業管理者直接談判,或以交換股票的方式進行購買;目標企業董事會的認可通常發生在兼併出價獲得目標企業所有者認同之前。使用標購方式,購買股票的出價直接面向目標企業所有者。收購其他企業部分與全部資產,通常是直接與目標企業管理者談判。收購的目標是獲得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目標企業的法人地位並不消失。
4 接管或接收(Takeover)。它是指某公司原具有控股地位的股東(通常是該公司最大的股東)由於出售或轉讓股權,或者股權持有量被他人超過而控股地位旁落的情況。
5 標購(Tenderoff)。是指一個企業直接向另一個企業的股東提出購買他們所持有的該企業股份的要約,達到控制該企業目的行為。這發生在該企業為上市公司的情況。
6 剝離。“剝離”一詞的理論定義目前主要來自於對英文“Divestiture”的翻譯,指一個企業出售它的下屬部門(獨立部門或生產線)資產給另一企業的交易。具體說是指企業將其部分閒置的不良資產、無利可圖的資產或產品生產線、子公司或部門出售給其他企業以獲得現金或有價證券。剝離的這一定義與我國目前的企業或資產售賣的含義基本相同。筆者認為將“Divestiture”翻譯為售賣更準確。那么,剝離是否等於售賣呢?不完全相同。剝離是指企業根據資本經營的要求,將企業的部分資產、子公司、生產線等,以出售或分立的方式,將其與企業分離的過程。因此,剝離應含有售賣和分立兩種方式。
7 售賣。根據上述剝離含義,售賣是剝離的一種方式。售賣是指企業將其所屬的資產(包括子公司、生產線等 )出售給其他企業,以獲取現金和有價證券的交易。在國有企業改制中,國有資本所有者根據資本經營總體目標要求,將小型國有企業整體出售,也屬於售賣範疇。
8 分立。分立從英文“Spin offs”本義看,是指公司將其在子公司中擁有的全部股份按比例分配給公司的股東,從而形成兩家相互獨立的股權結構相同的公司。這一定義實質上與我國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的資產剝離含義基本相同。我國國有企業改制中的資產剝離往往是指將國有企業非經營資產或非主營資產,以無償劃撥的方式,與企業經營資產或主營資產分離的過程。通過資產剝離,可分立出不同的法人實體,而國家擁有這些法人實體的股權。分立是剝離的形式之一。
9 破產。破產簡單地說是無力償付到期債務。具體地說,指企業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不能扭虧為盈,並逐漸發展為無力償付到期債務的一種企業失敗。企業失敗可分為經營失敗和財務失敗兩種類型。財務失敗又分為技術上無力償債和破產。破產是財務失敗的極端形式。企業改制中的破產,實際上是企業改組的法律程式,也是社會資產重組的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