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是指企業為反映和衡量企業整體、內部組織和員工個人,管理企業運營對利益相關方和自然環境影響的效果和效率而設定的標準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是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相互聯繫、相互獨立、相互補充的一些社會責任指標所組成,主要是用於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績效來進行評價而提供的一套完善、系統的工具和標準。[1]

基本原則,構建,

基本原則

第一是及時性原則。就是指標數據的採集應該根據要求按時進行,保證指標能夠及時反應企業各項工作的最新發展;第二是準確性原則。就是企業社會責任指標的採集和處理應該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不能隨意改變數值的大小,要保證指標能夠準確反應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狀況。
第三是動態性原則。就是指標體系的指標不是孤立不變的,它是根據企業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而有所調整和改善,指標要能夠反應企業在推進社會責任方面的實際情況。
第四是靈活性原則。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工作應該堅持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方針,這指標的運用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把握,區分為不同性質的指標。

構建

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試圖通過一系列指標來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和結果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用以反映和評價組織與員工實現目標的過程與效果。當前,儘管實踐中已經有不少國內外一流企業構建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指標體系,但是大多數企業採取的都是“經驗式”方法,它們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某種方式來構建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然而,對於某一具體企業來說,構建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的一般性思考邏輯是什麼,可以從哪些角度來搭建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仍然是目前讓企業管理者和社會責任推進工作者感到無比困惑的難題。
五大維度構建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框架模型
對於某一企業來說,構建社會責任指標體系首先需要明確各級指標的選擇與設計應遵循什麼樣的邏輯框架。而按照通常的方法,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構建會遵循從一級指標——中間層級指標——末級指標的構建思路。這樣,企業構建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就需要先行確定一級指標的邏輯框架——中間層級指標的邏輯框架——末級指標的邏輯框架。按照企業構建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的工作部署需要,總結國內外一流企業的已有實踐,企業構建社會責任指標體系通常可以採取如下圖的五維邏輯框架模型。
從一級指標來看,邏輯框架構建可以依據緯度的不同而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按照利益相關方緯度,將一級指標劃分為投資者責任、客戶責任、員工責任、商業夥伴責任等;第二類是按照責任內容緯度,將一級指標劃分為經濟、社會、環境、法律、慈善等責任,具體包括的指標依據不同內容結構模型而有所差別;第三類是按照指標功能緯度,將一級指標劃分為社會責任管理指標、社會責任溝通指標和社會責任考核指標等;第四類是按照組織層級緯度,將一級指標劃分為企業整體社會責任指標、部門社會責任指標和崗位社會責任指標等。
從中間層級指標來看,邏輯框架構建可以採用套用模式,即某一中間層級指標可以採用前幾級指標尚沒有使用的緯度,比如:如果某一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按照組織層級劃分為整體社會責任指標、部門社會責任指標和崗位社會責任指標,那么其二級指標就可以按照利益相關方緯度、內容緯度和功能緯度三種方法進行劃分,假如採用功能緯度,那么其三級指標就可以按照利益相關方緯度和內容緯度兩種方法進行劃分,假如採用利益相關方緯度,那么其四級指標就可以按照內容緯度進行劃分。
從末級指標來看,要全面衡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表現,既要衡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績效,也要衡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績效,同時還要衡量企業的相關社會責任制度建設情況。因此,企業設計和選擇社會責任具體指標時,必須根據作用屬性這一緯度進行全面考慮,衡量指標既要包括履行社會責任的結果性指標,還應包括過程性指標以及制度保障性指標。
對於某一具體企業而言,上述每一層級的指標邏輯框架選擇並沒有統一的要求,而應該根據企業建立社會責任指標的目標予以確定,同時還要考慮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統計體系等已有管理體系的兼容和匹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