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套用軟體重構與復用最佳化技術

《企業套用軟體重構與復用最佳化技術》是由王忠傑著寫,徐曉飛指導的一篇論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for reconfiguration and reuse of enterprise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論文作者
王忠傑著
徐曉飛指導
學科專業
計算機套用技術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5
關鍵字
企業管理 套用軟體 軟體開發 軟體復用
館藏號
F270.7
館藏目錄
2009\F270.7\1

中文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在現代企業內的廣泛套用,企業套用軟體變得越來越複雜;同時,頻繁變化的業務環境要求企業管理模式與業務過程具有良好的柔性,要求套用軟體具有較高的敏捷性和適應變化的能力。如何高效率、低成本的構造複雜套用軟體、如何保證系統快速回響變化的能力,成為企業套用軟體研發的重要問題。 針對基於構件的企業套用軟體(ESA)的構造、重構與復用問題,以ESA建模、構造與重構等活動的性能最佳化及業務構件的復用性能最佳化為目標,按“重構與復用體系→重構與復用性能度量→構件識別→構件復用→構件最佳化→套用案例驗證”的研究主線,本文提出了若干模型與算法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文以面向ESA全生命周期的重構性能最佳化為出發點,提出了基於擴展MDA的ESA的多層空間體系結構與全生命周期,將各種層次與粒度的構件作為ESA構造與重構的基本單元,並在標準MDA各層次之間加入性能度量的環節以改善系統重構與復用的性能。 為評價ESA中軟體重構與復用的性能優劣問題,本文提出了ESA重構性能度量指標體系,從靜態與動態兩個角度對與ESA重構相關的各階段與過程、各實體的性能進行全面度量,提出了復用度、復用/變化成本、復用效率、聚合度與耦合度、變化封閉度、穩定性等指標及其定量的度量手段。 針對ESA生命周期中的三個主要階段(構件識別、基於構件復用的ESA重構、構件最佳化)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在上述性能度量指標體系的支持下,本文分別展開了如下研究: (1)針對目前業務構件識別中存在的問題,引入穩定性的概念,並提出了基於業務模型穩定性的動態粒度構件識別方法STCIM。該方法借鑑MDA的基本思想,從計算無關的業務模型出發獲取平台無關的構件模型,將構件識別的重點放在對粒度、穩定性與聚合度-耦合度的綜合最佳化上。重點探討了基於最大穩定集的構件獲取算法,依據動態粒度映射策略將各業務模型子空間映射為構件,並給出了實例驗證及與其它方法的比較。 (2)提出了基於特徵樹匹配的構件選取算法FTM,面向大粒度需求模型,在滿足功能匹配的情況下,將具有最低匹配成本的構件逐次選取出來以降低構件復用與系統重構的總體代價。 (3)針對業務構件的實際復用與設計目標的不一致性,提出了兩種構件最佳化方法,以降低構件復用成本:基於復用數據統計的構件最佳化方法BARAC0,藉助於機率統計論中的Bayesian分析方法,將構件實際復用數據作為樣本數據來計算構件的後驗屬性,並據此進行基於分解/合併的構造最佳化:基於構件實例集分解的最佳化方法LACIS,考慮構件復用中的時間和空間局部性,對構件實例集合進行分解。針對兩種算法給出算例並與其它方法進行了比較。 為支持上述研究內容,本文引入了特徵建模作為工具並對其進行擴展,加入特徵依賴的概念並擴展特徵可變類型以表示可復用的業務語義,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基於特徵的業務構件模型及基於可變點的構件復用機制,在企業業務空間與業務構件的語義空間之間建立映射。 為驗證理論研究結果,本文以企業ERP系統採購領域作為典型套用案例,套用STCIM進行領域構件識別:使用FTM選取恰當構件以滿足多家企業的不同重構需求;通過對套用實施所產生的實際復用數據的統計分析,套用BARAC0與LACIS對這些業務構件進行改造。另外,還簡要介紹了一種ERP系統構件生成工具,支持將業務構件模型轉化為可運行軟體構件,並對該工具的套用效果進行了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